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

 

“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近代民族工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事件是什么?“忽如一夜春风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有哪些?

(2)“无可奈何花落去”中国民族工业在1919年后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近代民族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下列三幅图片正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缩影。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会议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该会议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3)图三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4)依据上述图片,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一批反映民众心声的作品,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 冼星海    B. 聂耳    C. 鲁迅    D. 徐悲鸿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下列历史事件与第二次分离直接相关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戊戌变法的失败    C. 抗战的胜利    D.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有研究表明:中国十四年抗战直接伤亡人口在4100万以上,加上战时失踪、被俘等项数字,人口损失则超过4500万。材料中的“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亊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亊变

 

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 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 城市领导农村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城市武装起义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1921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将有所附托。这段话表明李大钊的主张是

A. 建立中国同盟会

B. 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C. 创办黄埔军校

D. 实现国共两党合作

 

1919年初,有人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这一“后盾”后来集中体现在(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了解历史人物,一定要探究有关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下列人物的对应项对其贡献的概括有待考证的是(   )

A. 兴办洋务,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B. 把“启蒙之水”(指民主与科学)洒向“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C. 希望在中国完成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掀起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权力之争    B. 美日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 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 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 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 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困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主主义    D. 民生主义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他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 兴中会    B. 华兴会    C. 同盟会    D. 光复会

 

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被军迷誉为“中华神盾”的长沙舰是由江南造船厂建造的,而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则是江南制造总局。那么,江南制造总局创建于下列哪一时期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

A. 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 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C. 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 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便利英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的条款是(   )

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 割让辽东半岛

C.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信息点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

A. 林则徐    B. 李秀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材料一: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件“大喜事”是什么事件?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约70%至80的土地,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在乡村人口90%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20%至30的土地,终结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这次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了什么文件?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莫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到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有人也认为“中国的近代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材料一:继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晚晴政府统治集团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这场运动中,洋务派提出了哪两个口号?与之相对应分别发展什么工业?(请注意作答顺序)

材料二: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识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逸仙”的革命思想可以被称为“三民主义”,请简要说明该思想。

材料三:辛亥革命“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名,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杨尚昆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能够挽救中国,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和黑暗。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请注意作答顺序)

材料五:“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民同胞立两个信条: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上面这段话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材料六: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分别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九月下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打败日军,共歼敌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1937年秋,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许多独特的绽放,是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抗战头三年中,海外华侨共捐款飞机217架,坦克217辆,救护车1000余辆,大米10,000袋,药品、服饰等其他物品共计3.5万元,还有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国参战。

(6)根据材料六并且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有人认为:“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该条约相关的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该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曾经单独地与近代清朝发生了哪一场战争?这一场战争最终使得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三:清朝统治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更加疯狂的侵略活动。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该事件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同事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该事件指的是什么事件?以此为起点的日本侵华战争持续了多少年?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