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纪中后期开始,日本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关于这一时期日本社会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有

A. 为了改变土地私有的现象,日本推行大化改新,把土地收归国有

B. 日本出现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C. 出现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骑士”

D. 日本天皇主张向西方学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放眼古今中外,有过很多重要的改革。例如雅典“伯里克利改革”、日本“大化改新”,关于两者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改革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B. 改革推动了社会转型

C. 都是发生在封建时代的改革

D. 改革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下列现象出现在中世纪的有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

②教会神学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

④大学的兴起

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分析材料,无法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 庄园法庭具有司法权

B. 庄园法庭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C. 庄园法庭以罚金的形式惩罚违法行为

D. 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从而形成了封君与封臣制度。下列说法与此无关的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民只知其主,不知其王”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确立起来”

 

法兰克王国贵族约翰在讲述自己国家的历史时说:“我们的祖先是日耳曼人①,在消灭了亚历山大帝国②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克洛维国王是个很有远见的君主,他鼓励臣民信仰基督教③。为了获得兵源对外征战,国家要求获得封地的人为封主服劳役④。到了查理曼统治时期,我们的国家发展成为跨三洲的大帝国⑤。”描述中出错的地方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

 

下列三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个主题

A. 古代亚非文明

B.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近代科学的发展

D. 希腊神话

 

制作大事年表,能使历史线索更加清晰。小明同学整理了罗马国家的大事年表,其中出错的是

A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B

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

C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帝国衰落

D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A. A

B. B

C. C

D. D

 

“雅典的民主政治宣扬全体公民共同具有政治权利和义务,但一些野心家打着民主旗号蛊惑民众,使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一种暴民政治。”这段材料说明了

A. 只要居住在雅典的人都享有民主权利

B. 雅典实行的民主政治没有进步性

C.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D. 雅典的暴民政治导致雅典的灭亡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根据种姓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符合商人身份的是

A. 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 担任祭司

C. 掌握行政权力

D. 纳税供养刹帝利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尼罗河定期泛滥,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B. 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C.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D. 人民群众是古埃及文明的创造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错误估计的依据。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在这场战争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之后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斗争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70余个县。一批当时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如《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上海军民进行了“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相继展开了英勇抗战,从而使局部抗战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此后,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提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教育部基教司2017年1号函件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

A. 九一八事变表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D.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在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A. 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中国远征军解救了英国盟军

B. 英军在缅甸得到了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C. 日军在缅甸遭到中英联军的重创

D. 世界反法斯西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蒋介石在《告全国军民书》中说:“美国与英国自动声明放弃他们在华不平等条约的特权。”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称:中美和中英新约“使中国结束了百年的耻辱,展开了光明的新页,致无限兴奋的庆贺”。此条约的签订

A. 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提高了民族尊严和自信心

C. 改变了中国无平等外交的局面

D. 意味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1940年,日本最高档的餐厅也只能供应进口的廉价大米,这种大米太难吃以至于被人们讥笑为老鼠屎。到1941年,即使在东京都需要用配给券才能得到这种大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二战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B.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 日本深陷对华侵略泥潭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战斗”应是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东北战役

 

2007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B. 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 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D. 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华中第十一军相呼应夹击武汉,后来考虑到华北地区“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而放弃了这一计划。日军改变计划的原因是

A. 世界战局变动的影响

B. 日军进攻重点的改变

C. 日军侵华准备不充分

D. 敌后战场力量的牵制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 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 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

A. 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

B. 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

C. 国共两党此时已捐弃前嫌

D. 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

 

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由国府中央派员前往祭扫黄帝陵等圣贤陵墓,其中1937年、1938年、1939年为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国民政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 凝聚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

B. 继承历史传统标榜政权合法

C. 借助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D. 倡导个人崇拜树立统治权威

 

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项成就。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2)材料二中使“电灯亮起来”的发明大王是谁?“工业文明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材料三 

图一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C919            图二微信、二维码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二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

材料四  九年级(1)班小明、小王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小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小王:“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4)材料四中小明、小王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三: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标志着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

材料四: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l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

材料五: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使美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通过哪部文献使黑人奴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3)为了应对材料三中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4)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什么?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历史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