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下列不属于我国科技创新成就的是

A. 青铜器铸造技术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发明造纸术    D. 创立和传播佛教

 

下列属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稳步发展的治世局面的是

①战国争雄       

②春秋争霸      

③文景之治    

④光武中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曹操统一北方                     

②东晋和南朝对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④诸葛亮治理蜀国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①②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下图)正式移驻该馆,此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毛公鼎

C. 大盂铜鼎    D. 商朝虎耳铜鼎

 

《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这反映的是

A. 武王伐纣    B. 西周分封制    C. 春秋争霸    D. 战国七雄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研究北京附近出土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及大量动物化石可以推断

A. 欧洲人是北京人的后裔    B. 中国人是从非洲迁徙而来的

C. 北京人推动了日本国的发展    D. 北京是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这场战争” 是指什么战争?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2)材料二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3)材料三中“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四.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这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变法通议》

(4)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这一主张在百日维新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 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5)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伟大人物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克利斯蒂尼和伯利克里不是平民,也不是工商业者,都是贵族出身。然而他们却主动适时地让步妥协,将权力下放,让权于平民,鼓励平民参政议政,并创立了许多至今仍令后人羡慕的制度和方法……雅典人的智慧照亮了历史,给后人留下巨大财富。

材料二:①明治政府兴建工厂,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的发展。……②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③盖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的日本发型。④明治政府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崇尚“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军队。

——摘自人教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内实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你任总统之日起,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材料五: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摘自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

问题一:据材料一,雅典最大的政治特色是什么?是谁执政时将这一特色推向古代世界的高峰?

问题二:材料二出自日本历史上哪场改革?文中②属于哪一领域的改革内容?归纳①②③改革内容的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分析这场改革的影响。

问题三:材料三中“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是指列宁实施的什么政策?结合曲线图,说说这一政策对苏俄(联)有何作用?

问题四:归纳总结材料一到五,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题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这次革命的是(  )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威廉    D. 华盛顿

 

1948~1984年,美国曾开展过四次“美国人心中最伟大的总统”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排在第一位的始终是林肯。这是因为林肯(   )

①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

②废除了黑奴制度,使黑人获得了自由③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④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世纪后半期,在文明开化政策的推动下,日本取消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全面引入西方的思想文化,建立了新教育体系。但与此同时,日本也留存了浓厚的专制思想,如对天皇个人的神化思想等。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大化改新    B. 1861年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

 

伟大的改革者都有高度的危机意识、改革自觉和责任担当。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义自己解放自己,还不如自上而下地改革解放农民;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有上述认识的改革者(   )

A. 颁布了《权利法案》    B. 通过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D. 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

 

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战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   )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 神学文化的复兴

C. 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位诗人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是(    )

A. 《神曲》    B. 《最后的晚餐》    C. 《哈姆雷特》    D. 《蒙娜丽莎》

 

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体现了下列哪位科学家的观点?

A. 达尔文    B. 牛顿    C. 达•芬奇    D. 爱因斯坦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优越性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1916年凡尔登战役    B.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C.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D. 坦克是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

 

“在太平洋上,我们有3个月零20天没有补充营养,只能吃碎成粉末、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可能是下列哪个船队的航行记录(  )

A. 迪亚士船队    B. 达·伽马船队    C. 哥伦布船队    D. 麦哲伦船队

 

“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从此,新旧大陆的隔绝状态被打开了。”这句话主要是针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言的。这里的“新旧大陆”分别指的是(  )

A. 亚洲和非洲、大洋洲    B. 欧洲、亚洲和大洋洲

C. 美洲和欧洲、亚洲、非洲    D. 欧洲和非洲、亚洲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对时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两次会议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少数国家操纵并充满矛盾和斗争 

②最大受益国都是美国 

③都涉及中国问题,并损害中国主权

④本质上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  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沙皇俄国社会在19世纪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 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 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参与皇室斗争    B. 保卫天皇    C. 保护自己的庄园    D. 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  )

A. 1世纪    B. 2世纪    C. 3世纪    D. 5世纪

 

他是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波斯,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是(    )

A. 伯里克利    B. 屋大维    C. 亚历山大    D. 穆罕默德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稳定    B. 自然条件优越    C. 劳动力充足    D. 技术先进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古代欧洲有一个地方,成年男性公民普遍参政,工商业比较发达,曾是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该国是  (      )

A. 斯巴达城邦    B. 雅典城邦    C. 亚历山大帝国    D. 罗马帝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