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地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年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爆发

B. 中国共产党诞生

C. 黄埔军校创建

D.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庚子(1900年)和辛丑(1901年)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的涛声已经隐约可闻。”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民主革命的涛声”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运动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

C.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下表是八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1857年至1873年,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考中状元

1896年,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 李鸿章    B. 荣德生    C. 张謇    D. 范旭东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受阅部队与群众游行队伍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宣告旧时代的结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南京条约》、渡江战役

B. 《马关条约》、淮海战役

C. 《辛丑条约》、平津战役

D. 《辛丑条约》、辽沈战役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即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八七会议

D. 遵义会议

 

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A.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之中,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如今已成为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军旗升起的地方在哪?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武昌辛亥革命爆发    B. 上海中共一大召开

C. 广州黄埔军校建立    D. 南昌八一南昌起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珠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7一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材料二  美国这个国家虽然只有235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崛起的罕见奇迹: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1)“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各举一史实说明英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是谁率领船队成为美洲的首批开辟者?

(3)请为18-19世纪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展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

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欧洲表现为

A. 中国实力增强

B. 欧盟实力增强

C. 巴西实力增强

D. 印度实力增强

 

欧洲发生的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心在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美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

A. 经济大危机

B. 希特勒上台

C. 日本轰炸珍珠港

D. 美国宣布参加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农民起义

C. 社会主义革命

D. 反帝爱国运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在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这位记者描写的战役是指1916年最残酷的战役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偷袭珍珠港

C. 日德兰海战

D. 凡尔登战役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成了工业革命的起点。由此,英国工业革命最先进行技术革命的部门是

A. 农业

B. 交通运输业

C. 棉纺织业

D. 面粉加工业

 

7月4日是美国的国庆节。下列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庆节有关的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发表《独立宣言》

C. 萨拉托加大捷

D.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个“巨人时代”指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天文学的革命

C. 启蒙运动

D. 物理学的发展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 “一国两制”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 鸦片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引发了一场影响近代中国的运动。这场运动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文中称颂的是

A. 毛泽东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孙中山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