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哪一幅图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A.     B.     C.     D.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

A. 兴修水利工程    B. 推行重农抑商

C. 承认土地私有    D. 推广牛耕生产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 盘古开天    B. 炎黄传说

C. 禅让传说    D. 大禹治水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国现代科技”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新政策”,中国为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问题探究)

(1)中国应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计划包含哪些方面?

(论从史出)

(2)2010年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中国诞生,2014年6月23日,国际TOP500组织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运用)

(3)如何评价科技在经济发展里的作用?

 

某中学八年级开展“两弹一星”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

(读图说史)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探究学习)

(2)在探究中,同学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具有重大意义。请你选择其中一项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

(展示分享)

(3)探究后,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展示同学们的探究成果?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梦想。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统一之梦)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两个交接仪式能够顺利举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港澳回归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科技之梦)

材料二:

(2)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与我国哪一发展计划的实施有关?列举这个计划领域取得的三项成就。

(和平之梦)

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关于“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恃强称霸”的问题时,指出: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

(3)说说你对李克强总理“即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我们也不会称霸,因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的惨痛遭遇中有深刻感受”这句话的理解。

 

2015年,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奖,标志我国在自然科学某些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观察下列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哪年爆炸成功的?在核武器使用上,我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承诺?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相继建成了哪三大舰队?人民空军是在什么军种基础上建立的?人民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什么战争的考验?

(3)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多少年代?中国两弹元勋共有二十多人,请举出其中两位姓名?

(4)袁隆平在国际农学界享有什么光荣称号?1973年,他在农业科学技术上有什么重大发明?

(5)东方红1号卫星是哪年发射成功的?它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A. 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 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 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1996年又将哪项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

A. 航天技术    B. 信息技术    C. 自动化技术    D. 海洋高技术

 

1964年10月17日《参考消息》登载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一位美国官方人士的话:“赫鲁晓夫下台了,中国炸弹上台了,毛泽东一帆风顺。毛一定会说这是东风的确压倒了西风的证明。”这里所说的“中国炸弹上台了”指的是(  )

A. 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C. 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成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

A. 素质教育    B. 九年义务教育    C. 职业教育    D. 高等教育

 

200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早在1973年,他就已经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是(  )

A. 邓稼先    B. 钱学森    C. 杨振宁    D. 袁隆平

 

如下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  )

A. 经济建设    B. 文学艺术    C. 国防科技    D. 民族宗教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有关部门制订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青少年做到(  )

①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②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③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④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99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我市风景名胜区是(  )

A. 武陵源风景区    B. 天门山国家森体公园

C.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D. 南岳风景区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创立于隋朝

B. 唐诗繁荣与科举制度有关

C. 戊戌变法中废除八股文

D.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科举制

 

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部作品是(  )

A. 《茶馆》    B. 《班主任》    C. 《屈原》    D. 《红岩》

 

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是在第几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

A. 第21届    B. 第22届    C. 第23届    D. 第24届

 

下列成就在“863计划”提出后取得的是(  )

A.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

A. 李四光    B. 詹天佑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它不包括(  )

A. 学士    B. 硕士    C. 博士    D. 博士后

 

沈立在抢答奥运知识竞赛题:“中国人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哪一年的奥运会上?”她应该答(  )

A. 1964年东京奥运会    B.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C. 1988汉城奥运会    D. 2000悉尼奥运会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度过了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面对不同的危机, 美国、俄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

材料二  “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什么重大作用?

材料三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3)材料三法令的实行对俄国历史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世纪日本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举措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应当如何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等。

(1)材料一出自什么文件? 它的颁布标志着在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材料二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三 宣言指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宣言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种种罪行等。

(3) 材料三的宣言颁布于哪一历史事件中?该宣言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四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4)1787年宪法的地位如何?该宪法存在哪些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材料一中所说“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指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两个主要的阶级?

材料二  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3)材料二中的“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是从哪两种交通运输工具的发明开始的?

(4)这次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进步的同时,也带来哪些新的问题?

 

下列文学艺术大师与其创作的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A. 达•芬奇---《向日葵》    B. 贝多芬---《战争与和平》

C.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 列夫•托尔斯泰---《罗密欧与朱丽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