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 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

C. 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 河姆渡人使用弓箭打猎

 

下列有关我国远古居民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 制作磨制石器

C. 制作色彩艳丽的彩陶    D. 使用耒耜耕地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的企图。”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

(2)这篇咨文的实质是什么?

(3)这项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4)第二次世界大战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2)“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与什么事件有关系?

(3)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是什么?世界上类似的经济体制转型还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是什么?

(深入探究历史感悟)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历中结束的标志是(  )

A. 埃及独立    B. 纳米比亚独立    C. 南非独立    D. 利比亚独立

 

“我知道我会下地狱,但是我会在那里看到大资本家、窃贼、刽子手和美国总统们。”这是位于美洲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言,这个国家(  )

A. 古巴    B. 埃及    C. 巴拿马    D. 印度

 

1960年被称为“非洲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

A. 非洲出现了第一个独立国家    B. 有一大批非洲国家获得独立

C. 是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开端    D. 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 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 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刻意去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这段材料中,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 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苏联退出了历史舞台。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解体一共维持了多少年(  )

A. 68年    B. 69年    C. 70年    D. 71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材料中“桎梏”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模式

D. 华沙条约组织

 

“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A. 苏联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 经济日益强大    B. 国家走向解体

C. 社会政局安定    D. 各种矛盾缓和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普京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如下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①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

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

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

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 日本    B. 联邦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欧洲联盟正式诞生于(    )

A. 1967年    B. 1990年    C. 1991年    D. 1993年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 日本    B. 联邦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二战后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采取了(  )

A. 遏制政策

B. 不干涉政策

C. 扶持政策

D. 限制政策

 

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A. 欧洲一体化

B. 冷战政策

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的组织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华沙条约组织

 

1947年,美国总统提出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战略是

A. 成立欧共体    B. 成立华约组织    C. 成立北约组织    D. 出台杜鲁门主义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

A. “北约”成立

B. 马歇尔计划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大进步。

阅读材料,结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英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随后,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材料二:像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机。1903年12月的一天,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懈努力……,开始把人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三: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1)材料一所述的史实发生在哪一事件中?最先完成这一事件的是哪个国家?

(2)材料二中莱特兄弟的哪一项发明开始把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在此之前,卡尔•本茨试制成功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3)材料三中信息技术出于第几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1)实现从图1手工操作向图2机器生产的转变,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说明人类已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首次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在生物科学方面,1973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九年级同学开展“第一次世纪大战”研究型学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

(历史根源)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

(1)1820—1870年,世界头号工业国家是哪一个?该国成为头号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哪国企业在1870—1913年发展趋势逐步加快?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一战爆发根源。

(图说历史)

(论从史出)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有关“一战”的史实,你能得到“一战”影响的结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死伤人数

军队阵亡

军队受伤

双方战费

30个

15亿人

4000多万人

840万人

2100万人

2084亿美元

 

 

(4)“一战”影响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启迪)

(5)你从上面三幅图片中得到的主要启迪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形成地球村。对此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是

A. 原子能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天技术

D. 生物工程技术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