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附中七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一次“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同学们提出“制定严格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同学严惩”。影响同学们主张的战国时期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A.     B.

C.     D.

 

“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个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诸侯争霸    B. 走向统一    C. 战争频繁    D. 国家消亡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征?(   )

A. 奴隶制开始形成    B. 封建制开始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 宋襄公    B. 齐桓公    C. 越王勾践    D. 楚庄王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

A. 夏朝    B. 东周    C. 商朝    D. 西周

 

已知从商朝开始、较为成熟的一种文字是

A. 钟鼎文    B. 金文    C. 甲骨文    D. 小篆

 

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提供考古依据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科举制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蚩尤

D. 大禹

 

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 炎帝、尧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尧    D. 尧、舜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宗法制

 

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生活习惯    C. 生产工具    D. 劳动技术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 种植粮食作物    B. 制造陶器

C. 发明舟车    D. 铸造青铜器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料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170万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     B.     C.     D.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请根据下面内容探究有关问题。

口号或主张: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①、②、③的纲领分别指导了哪三次运动?请你选择其中一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作一简要评价。

(2)“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运动中的口号。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3)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经先后三次沦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掠夺现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战争中悲催的一幕无论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军队失去了尊严,使一些人失去了荣誉!”  

材料二:皇城仅剩下最后一道门:午门。美军架好炮准备轰击,俄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都很着急,不想让美国人抢先进入。各国司令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先占皇宫,暂停对皇宫的军事行动。                                         

材料三:日本向华北大量增兵,进入北平、天津。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

(1)据材料一回答,“一片废墟和大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这次陷落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平津相继沦陷”发生于哪次重大事件之后?

(4)回顾历史,面对北京(北平)先后三次沦陷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A. 1840年    B. 1919年

C. 1921年    D. 1949年

 

20141213日,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A. 鸦片战争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八国联军侵华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感觉不足后,进行的近代化探索主要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二大

 

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

结论

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戊戌变法

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新文化运动

掀起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