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下图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弊端 B.西方的“和平演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下图表明美国

A.陷入经济大危机 B.处于战争乌云中 C.就业较为充分 D.新政成果显著

 

下图所示的发明最早出现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如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时间

大事记

1789年

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

颁布《人权宣言》

1791年

制定宪法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15世纪,引发了欧洲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是

A.阿拉伯帝国扩张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拿破仑对外战争

 

“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城市购买。”这段记载说明西欧封建主园经济的特点是

A.竞争激烈 B.交换频繁 C.自给自足 D.工业发达

 

“这一制度在理论上把人划分成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一制度”是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雅典的民主制度 C.罗马帝国的元首制 D.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随着1999年12月20日的到来,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据彻底结束。”这说明

A.中国第--次取得了反抗外敌人侵的完全胜利

B.中国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C.百年国耻洗雪,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D.国家实现完全统一, 开启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1957年10月, 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一武汉 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美好愿望”的实现得益于

A.土地改革运动 B.“一五”计划实施

C.大跃进的开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947年,人民解放军的一次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这次“战略行动”是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毛泽东之到重庆,在当时来说,是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是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1936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有这样的分析:“由于这一事件发动结束了‘剿共’的内战,使停止内战和—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使全国的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反而更迅速的实际建立起来”。这份指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四一二政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有这样的决定: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A.自强与求富 B.变法与维新 C.民主与共和 D.民主与科学

 

下图所示的公报发表于公元

A.1910年 B.1912年 C.1914年 D.1916年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与这一规定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随后占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基地。实施这一侵略行径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荷兰 C.意大利 D.英国

 

下图反映的历史发展线索是

A.科举制度的兴衰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特务统治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朝时期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林则徐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容易把握其主题。如下图,该书叙述的主题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元旦 B.清明 C.端午 D.国庆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消除汉族、鲜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叙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中医药在今年战“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对联赞誉的人物是

A.张仲景 B.华佗 C.祖冲之 D.李时珍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兵家 D.儒家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 C.甘薯 D.玉米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发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创立科举制的是谁?武则天为它的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完成于两宋时期”的三项发明名称。据材料二,指出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

材料三  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作者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和在世界的美誉。

 

唐、宋、明(前期),以博大的胸襟,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力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现象?据材料一,指出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写序号)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指出唐中后期海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原因。宋朝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追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沦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据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奉使西洋”者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和这一事件的世界意义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高宗永徽(唐高宗年号)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唐朝地方势力的不断壮大对五代十国时期的什么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贍(shan.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2)据材料二,分析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统治者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意:全都)不逮(意:比不上)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3)据材料三,分析“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元朝实行的什么制度?据所学知识写出元朝时期管辖山东的机构名称。

材料四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推行材料四中措施的皇帝是谁?材料四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地方管理的发展趋势?

 

 

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文物见证了(   )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

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

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管辖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施琅上书康熙帝该地区“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断不可弃。”康熙皇帝采纳其谏言并设置了

A.伊犁将军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台湾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