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我国历史上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它是

A. 青铜立人像

B. 四羊方尊

C. 毛公鼎

D. 司母戊鼎

 

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 装饰品    B. 食器    C. 乐器    D. 盛水器皿

 

学习历史应注重时空概念。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白中分别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 西周、战国

C. 春秋、战国    D. 西周、东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周王的统治

B. 分割诸侯的兵力

C.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D. 保证国家的兵源

 

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若将夏桀和商纣王归为一类,那么归类标准应该是

A. 他们都建立一个新王朝

B. 他们都重用人才

C.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爱民如子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 炎黄战蚩尤    B. 商汤灭夏

C. 牧野之战    D. 春秋争霸

 

商朝前期曾多次迁都,商王迁都至殷后,不再迁都,商朝逐渐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后来又称商朝为殷商。迁都至殷的商王是

A.

B. 盘庚

C.

D. 比干

 

学习历史,要对史实与史论有所界定。下列属于历史史论的是

A. 商汤起兵伐夏,夏朝灭亡

B.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C.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称霸诸侯

D. 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私有制    D. 等级制

 

歌曲《龙的传人》中唱道:“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 尧和舜

B. 黄帝和蚩尤

C. 炎帝和黄帝

D. 炎帝和蚩尤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就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下图所示精美的彩陶。他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 D.贫富分化

 

据下面三幅图提供的信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不包括   

A.考古发现           B.上古的神话传说

C.文献资料           D.网络小说

 

在历史课堂剧《北京人的一天》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使用天然火

B. 打制石器

C. 群居生活

D. 磨制石器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距今(2018年)约17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山顶洞人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不奉法者弱则国弱。

(1)与夏商相比,西周的统治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尤为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请写出它的名称及作用。

(2)“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材料中的武帝指的是谁?“推恩之令”的目的是什么?

(3)社会发展蕴藏着人类的思想精华。对于如何促进国家发展,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中提出“隆礼重法”的是哪一学派的哪位思想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古代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

(1)青铜是以铜为基本成分的合金。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青铜冶炼和铸造基础。请问,我们把哪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上铸有的文字称为金文,但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

(2)在古代,我国一项项杰出的科技成就构成了其文化的壮丽画卷。请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两例。

(3)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我国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的农书是?“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属于我国何时创制的历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文物。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图片所示文物为代表的相关考古发现,对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何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人和事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为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一百七十余国,经过二百余年的兼并,小国已被消失殆尽;到战国时期,只剩二十个左右国家。它们仍是日以杀伐兼并为事,战国中期以后,开始形成了七个大国争雄的局面……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  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七个大国”请任举两例?

(2)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根据材料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秦国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河西走廊

B.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葱岭

(2)观察上图,指出丝绸之路有何作用?

 

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纺织业发达的城市:会稽

B.南朝都城:建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长期分裂的局面,而分裂又具有南北对峙的特点。连年的战乱,频繁的政权更迭,使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但是,历史在曲折中前进。这一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与汉族杂居相处,逐渐接受汉文化,北方出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高潮。这一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中原文化推进到南方,我国南方得到初步开发。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新的成就,中华文明在动荡中得到延续和开发。统一的因素在逐渐积累,统一的趋势在不断加强。

——川教版七年级上教师用书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具有分裂与南北对峙的双重特点。

(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战乱频繁,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3)各地少数民族涌入中原,被中原民族所同化失去自身民族特色。

(4)北方人口的南迁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之一。

(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西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时代。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其都城在?

A. 洛阳

B. 长安

C. 咸阳

D. 建康

 

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

A. 长平之战 B. 城濮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官渡之战

 

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郦道元

 

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其中“光武中兴”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王莽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