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 中国同盟会    B. 武昌起义    C. 中华民国    D.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

C. 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清帝下诏退位

C. 武昌起义的胜利    D. 《临时约法》的颁布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 革命党人实力壮大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广西起义    B. 武昌起义    C. 浙皖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成立兴中会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提出“三民主义”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宣传家。他所著的哪部著作促进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A. 《猛回头》    B.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革命军》    D. 《时务报》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 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观察下列知识框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A处亚非文明在政治上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它们在经济上呈现什么特点?

(2)B处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

(3)观察第二幅知识框架图,根据“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模式来分别回答C、D、E所表示的内容。

 

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中古时期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656年开始,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以幕府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地方派官治理。

(1)材料一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田令》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大化改新的意义。

材料三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武装起来,并准备出征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

(3)“信徒”信仰的是哪一宗教?这一宗教的创立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何作用?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的庄园

材料二农奴们没日没夜地艰辛劳动,生活却极端贫困。农奴非常痛恨封建主,经常逃亡,甚至组织武装起义。

(1)中世纪欧洲乡村庄园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庄园中的农奴要承受哪些封建剥削?

(3)根据材料二,说说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什么。

 

(题文)中古西欧庄园、城市、大学为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园里设有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劳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民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宗教是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世界三大宗教产生后不断传播发展。

(1)公元前6世纪,______________创立佛教。

(2)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____________地区。

(3)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____________。

 

(题文)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国家。

(1)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____________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在经济上,仿效唐朝典章制度,统一________。

(3)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____________”称号,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________。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独立发展。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________为了巩固统治,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2)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查理被称为“____________”或“查理曼”。

(3)527年,____________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统治时期的立法成就尤为引人瞩目。

 

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下列有关阿拉伯文化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①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这与他们重视知识有关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与阿拉伯帝国当时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有关

③帝国时代的阿拉伯人在数学医学方面等方面取得了当时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

④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并将其传播到世界各地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以下词语可以用来形容古代日本社会概况的是

①封君封臣

②大化改新

③武士集团

④幕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题文)在中世纪的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是

A. 雅典

B. 罗马帝国

C. 法兰克王国

D.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在罗马法编纂方面最富有成效和影响力,该法律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法学汇纂》

③《法理概要》

④《新法典》

⑤《十二铜表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 开展世俗教育

B. 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 自由探讨真理

D. 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题文)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

A. 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

B. 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 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

D. 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农奴的房舍、可耕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以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出现于

A. 希腊“古典时代”

B. 中国夏商时期

C. 种姓制度的印度

D. 中世纪的西欧

 

(题文)中国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封建等级制有相似之处,其中维系上下级关系的纽带都是

A. 土地与义务

B. 领导与服从

C. 俸禄与效忠

D. 土地与赋税

 

法兰克王国是由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的封建王国,它建立在哪个帝国基础之上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东罗马帝国

 

(题文)辨析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由百人团会议从奴隶主贵族中选举产生,由两人担任,任期一年,退职后进入元老院,主持国家行政,两个执政官权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得不到两人一致同意,就不能付诸实行。当国家遇到危机情况时,经元老院提名,就以执政官中的一人为独裁官,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其任期不能超过六个月。

材料三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不仅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防。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到帝国。原来落后的帝国西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

(1)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分别是谁?请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

(2)图一、图二中两位人物实施制度有何不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借鉴?

(3)材料二中罗马共和国建立于何时?哪一事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

(4)材料三中的“帝国”指哪一帝国?该帝国何时建立?请谈谈这一帝国后来衰亡的原因。

 

辨析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请概括他的主要事迹及影响。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在历法方面的一项成就。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结合他的成就,请给他写一张简介卡。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表达了一位善于思考和探索、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学子的心声。它出自于谁之口(  )

A. 汉谟拉比    B. 亚里士多德    C. 德谟克里特    D. 苏格拉底

 

帕特农神庙遗址曾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它属于古代的

A. 巴比伦

B. 罗马

C. 斯巴达

D. 雅典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相传由盲人荷马所作这部史诗反映了

A. 古代巴比伦文明

B. 早期罗马社会

C. 早期希腊社会

D. 古代印度文明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