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五代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南方出现的十个政权 B.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D.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该寺内供奉的中国古代人物像是 A. 玄奘 B. 鉴真 C. 张骞 D. 班超
下图的《唐人墨迹名品》一书中,最有可能收录哪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A. 阎立本、吴道子、展子虔 B.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C. 张择端、赵孟頫、徐渭 D.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对哪位古代著名诗人的评价?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唐玄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关于他统治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 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姚崇、宋璟辅佐下,进行改革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 开元末年,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D.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某班举办主题为“盛唐气象”的图片展。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 曲辕犁 B. 秧马 C. 筒车 D. 唐三彩骑骆乐舞俑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使唐朝走向鼎盛的皇帝先后是 ①武则天 ②李世民 ③李渊 ④唐玄宗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公元6世纪80年代,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高宗 D. 唐太宗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史实举例 (1)简要举出唐朝和清朝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2)材料一中“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二奏折中外番“运来之货日少”是因为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 步骤三:学史感悟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基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请守、对杂烧之。”帝曰:“可。”对于这一史实,中国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说:”书籍被烧线,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素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朱元璋重用读书人但又常怀戒心。一官员上书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怀疑“光”与“秃”有关、“生”与“僧”请音,是讥讽他僧人出身,否认他为真命天子,因此诛杀该官员。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史实”是历史上的什么事情?“帝”指谁?郭沫若先生认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怎样的文化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1)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 (2)宋代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 (3)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4)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是_________ (5)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 (6)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______
下列是我国古代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 宋应星——《农政全书》 B. 吴承恩——《西游记》 C. 施耐庵——《三国演义》 D. 洪昇——《牡丹亭》
(题文)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力的象征,是世界奇迹。明代万里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D. 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岳飞抗金 B. 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 C. 戚继光抗倭 D. 设置台湾府
(题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隋唐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清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 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往 D. 开发南洋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友好往来,出现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其船队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榜葛剌区域和红海沿岸
明代的读书人张清,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下备考措施中,哪一事情是他考前必须要做的 A. 吟诗作赋 B. 苦背四书五经 C. 研究《四库全书》 D. 阅读“四大名著”
(题文)“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 唐高祖 B. 宋太祖 C. 唐太宗 D. 宋高宗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辽宋夏金时期 D. 五代十国时期
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 隋文帝时 B. 隋炀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玄宗时
一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的中心点是( ) A. 余杭 B. 涿郡 C. 洛阳 D. 长安
小虎同学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1—11课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 (和谐盛世篇) (3)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名称是什么? (民族关系篇)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 (5)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源%库 材料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材料三: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 (3) 唐朝时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被称为什么? (4)哪一本书记载了玄奘游历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5)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材料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二中的“她”是谁?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6)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 蒙古族 回族 B. 朝鲜族 回族 C. 土家族 藏族 D. 蒙古族 满族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实现大统一的王朝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辽 D. 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