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马克思在《新莱茵观察》上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我们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中,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对此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①英国的经济入侵导致大清帝国经济崩溃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③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

④欧洲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这反映出美国

A.掌握世界领导权的强烈愿望 B.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的重任

C.积极援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 D.组织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B

苏俄新经济政策

巩固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独立

D

罗斯福新政

彻底解决经济危机

 

 

A.A B.B C.C D.D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彻底否定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主张

B.《共产党宣言》的主张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

C.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D.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主张内容完全正确

 

“美国内战以来可能把说英语的美国变成各怀鬼胎、相互争雄的多个小共和国,结果反而出现了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得到统一的大民族国家,自由和民主成了它的政治原则,并且在经济制度上热衷于发展私营企业。”上述史料说明美国内战的意义是

A.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使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 D.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全球通史》二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是指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课上,李老师安排学生收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采邑制的实行、琅城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亚欧封建社会

 

《建筑与民主》一书中说: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这反映了雅典

A. 实行民主政治 B. 注重法制建设

C. 建筑水平高超 D. 文化繁荣昌盛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不仅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也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个典范。下列选项中属于成功运用此方针的“典范”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香港、澳门回归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 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50年,彭德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会后,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

A. 抗美援朝 B. 进军西藏 C. 挺进大别山 D. 发动三大战役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促使这种增长的因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一位同学在检索报纸及相关资料后,笔记上记录了“北京学生”“山东问题”“巴黎和会”等词语,由此判断他要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洋务派在“自强”口号下,主要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培养军事人才

C.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交通运输

 

下图是1843年前后我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割地赔款

B. 五口通商

C. 协定关税

D. 公使进京

 

自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从宋词到元曲再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需要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对科举制评价是:“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十八名同考官分房批阅五经试卷)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对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B.主张扩大考试范围

C.主张考试内容为《六经》和二十一史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网罗有用人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许多交易可用“交子”,“动即千万”。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淝水之战”、“人口南迁”、“汉人胡食”、“胡人牛耕”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的产生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  )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主要得益于

A. 允许土地私有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军功    D. 推行县制

 

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世界史,世界各地区不同文明,不同的发展面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变革)

材料一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6世纪“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制度)

材料二  所谓的封君封臣制,就是以土地的层层分封、占有为基础,以封君和封臣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首先是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责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筛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2)材料二中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制度的特点。

(思想)

材料三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3)材料三中的“古学复兴”指什么?梁启超认为其意义是什么?这一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城市)

材料四  在中世纪,城市本身的结构就明确反映出了城市同农村是分离的,每座城市都筑有完全封闭的城墙,并严格把守城门,这一方面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面则是用来将它同周围的农村分离开来;中世纪的城市也是一个自治团体,这种自治同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

——徐亚芳《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点。

材料五  在十字军东征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减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房龙《人类的故事》

(5)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实现?这种权力转移的法律意义上的保障是什么?

 

学习世界史后,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个问题的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制问题)

材料一  查士了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格守的行为规范。在新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载断分歧。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

(1)材料一中的“新法典”指的是哪一部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最能够体现庄园主权威的为“庄园法庭”,是庄园的统治机构,特点为:第一,非常设机构,根据地方问题多少和庄图主本身意愿来决定开庭间隔。第二,规定开庭时,当地农民都要参加,也非所有人有发言权,由代表组成陪审团。……庄国法庭只涉及庄园的内部事务,是为了处理“家务事”。

(2)阅读材料二,归纳“庄园法庭”的特点。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什么?

(人口问题)

材料三  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变化的基本趋势。

材料四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南北美洲。1763年之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微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揭示三大洲之间人口变化的相互联系。

(5)综合以上材料,依据所学概括这一时期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起源)

材料一  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一——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一千零一夜》、模形文字、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时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

(1)除了中华文明之外,材料一中还提到了哪些亚洲文明?

(2)请从材料一中找出一项与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有关的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

(管理文明)

材料二  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伯里克利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节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一编》

(3)依据材料二,归纳伯里克利所说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4)你是否认同伯里克利所言“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为什么?

材料三 

(5)上述材料反映两个国家的管理措施,其治国措施有哪些相似之处?

(宗教文明)

材料四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主教利用各地分裂割据、王权软弱的机会,逐步扩张权力,到8世纪前后形成教皇制度,成为西欧基督教会的最高首脑。罗马教皇的存在,使西欧形成一个独立的教会体系。根据西欧的惯例,世俗权力来自上帝,所有信众的精神生活归教会掌管。到10世纪前后,西欧各地纷纷出现了封君封臣制度……11世纪前后,教会作了一系列努力,把它的道德上的权威扩展到每一位世俗人士身上,而不管他的社会地位的高低。

——摘编自徐鹤森《中世纪的教权与王权》

(6)阅读材料说说中世纪西欧教会与王权的关系。

 

 

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特写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起被贩卖到美洲。”昆塔的遭遇与下列哪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A. “发现”美洲

B. 美国独立战争

C. “三角贸易”

D. 美国南北战争

 

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居民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A.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B.强盗,带来深重的灾难

C.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D.强盗,掠夺了亚洲的财富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 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 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 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长久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与进程。下列与其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有

①东罗马的文化   ②但丁的《神曲》   ③宣传儒家文化    ④传播《天方夜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巨人传》写到: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期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这反映了(  )

A. 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 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 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 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棉纺织业的兴起 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 D.庄园生活的惬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