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面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

—一《维基百科·国际联盟》

材料二  联合国的成立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接受原则,确立方法,以保正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序言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与英国脱欧的决定,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的严峻挑战。危机暴露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机制本身的缺陷,销蚀着欧洲一体化前行的动力。然而,危机倒逼改革,经过磨砺的欧洲,其经济治理也在不断深化中。

——丁纯《欧洲一体化,在困惑与挑战中前行》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国联与联合国建立共同宗旨。这两个组织的建立分别与哪次会议有关?

(2)简述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及影响。材料三中欧洲一体化遇到了哪些挑战?

(3)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对材料四“大同”社会的理解。

(4)材料四描述了古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如何建立这种美好世界的看法。

 

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实质上可以用两个东西来满足小农。第一,需要有一定的流转自由。第二,需要弄到商品和产品……我们要撤销以前的决议,应当适应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情况。

——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21年3月15日)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美国政府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世界史纲·罗斯福新政》

(1)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新”在哪里?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实行的那一项措施?

(3)根据材料二、四,从特点和主要内容两个方面比较苏俄和美国改革的不同之处。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改革成功的主要因素。

 

对历史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技能,完成下面各题。

【历史解释】(1)根据下面图表提示,简述1914-1993年这四个时间段法德关系的发展演变。

  

(2)写出一点从法德关系的演变中,你得出的结论或认识。

【时空观念】(3)地方管理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图一、图二中的王朝在地方分别采取什么管理制度?归纳上述制度的共同作用。

【史实与推论】(4)请根据所给出的吏实,对下面的推论做出判断。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演说中提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里,共产党队伍已经建立……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如果我们不趁还来得及的时候正视这些事实,那就太不明智了。”这则演说推动出现的局势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一超多强”局面

C. 多极化趋势    D. “冷战”对峙

 

下图放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重视发展教育

B. 采用最先进的技术

C. 对中国的侵略

D. 美国的援助

 

哥伦布曾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拯救灵魂的手段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 拯救灵魂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

D.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下列对辛亥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同点的比较,正确的有

①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②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统治

③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完成的

④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在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的政治体制则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同时富于理性的西方哲学与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结合,从而诞生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这段话旨在说明

A. 亚历山大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 亚历山大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 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西亚等地区

D. 战争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好方式

 

夏琳同学以“我国现代军事领域的科技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收集资料,下列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1956年我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C. 1966年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D.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段话没有涉及

A. 三大改造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土地改造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民国二十八年冬,在国民党军训部颁发的《游击战纲要》中写道:“山西各部队以太行、中条、吕梁、五台、恒山等山脉为游击根据地,占领广大正面,不断扰袭敌人,使敌消耗很大,并压迫其困守于正太、同蒲二铁跟沿线狭长地带。”下列对此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这一军事行动发生于1939年

B. 山西是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战场

C. 国民党独立组织的大规模伏击战

D.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配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省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从这段描述中不能提取到的是

A. 红军在长征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 长征是工农红军英勇壮丽的史诗

C. 长征以红军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D. 长征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能够有效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下列事项与其背景搭配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有识之士以“师夷长技”为指导思想,引进西方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

A. 推翻清王朝

B.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C. 自强和求富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被称为乌斯藏。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在中央专门设立了

A. 理藩院    B. 西域都护

C. 宣政院    D. 乌斯藏行省

 

汉魏之际,士人精神风貌有较大变化,由评论时政更多地转向对个人生命的关怀,进而产生对万物和生命的怀疑。佛教的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理论对生死问题提供了一种解答,颇能满足士大夫的心理需求,故佛学传播渐广。这段话阐述了佛教

A. 传播的影响    B. 传播的原因

C. 传播的范围    D. 传播的方式

 

儒家学说长期以来被历代封建王朝尊奉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宣扬的诚信、友善、孝道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在传承着。下列史实与儒家无关的是

A. 孔子提倡“仁”的学说    B. 汉朝初年实行修养声息政策

C. 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制度    D. 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在研究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小丽和同学们针对下面几福图片而展开对北京人生活的讨论,你认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北京人会制造粗糙的石器  ②北京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  ③他们的面部保留有猿的特征   ④北京人已经掌握了原始农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材料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举例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

(3)材料二中所说人物是指谁?他有何贡献?

(4)在当今对外开往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材料三中,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的失”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谁?

(4)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下图是隋炀帝时开凿的大运河。(9分)

(1)大运河的三点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

(2)写出大运河的四段: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3)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 实行行省制度

 

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 加强禁军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旅游,你可能看到

①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越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欧阳询的书法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西游记》    D. 《老子》

 

20165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

A. 班超    B. 玄奘    C. 鉴真    D. 郑和

 

与“陈桥兵变”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神宗

 

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        )

A. 安禄山    B. 史思明    C. 郭子仪    D. 黄巢

 

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安史之乱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