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涟水河一度成为工业污水排放地,脏臭袭身,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为还昔日美景,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内河。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如投放以藻类为主要食物的鲢鱼。根据鲢鱼的滤食功能,我国科研人员制造的“大型仿生式水面蓝藻清除设备”在内河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涟水河属于__________(湿地/河流)生态系统。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__________是鱼虾等水生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过度排放污水,使河流的_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4)相比投放化学药物,这种“以鱼净水”的做法有什么优点?(说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下图中人体的器官与其所属的系统连线,请将器官代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①消化系统—____

②呼吸系统—____

③神经系统—____

④循环系统—____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______

 

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与人类的关系并不密切。______

 

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   )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是随机堆砌在一起的。                             (  )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______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线粒体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数量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

B. 神经元的细胞体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C. 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D.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养料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a→d→b→c    B. a→b→c→d

C. a→c→d→b    D. c→d→a→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 。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 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 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C. 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D. 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一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够吞食43000个细菌,这与它体内的某种结构有关,该结构是

A. 表膜    B. 食物泡

C. 伸缩泡    D. 收集管

 

以下不属于人体基本组织的是( )

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保护组织    D. 神经组织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

A. 转换器    B. 光圈    C. 反光镜    D. 目镜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一组是

A. 肾蕨、水绵、香菇    B. 酵母菌、灵芝、豌豆

C. 小麦、番茄、大豆    D. 水稻、葫芦藓、大肠杆菌

 

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来自植物体的什么组织?(  )

A. 保护组织    B. 营养组织    C. 分生组织    D. 输导组织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方案

B. 所有调查都要选择好样本

C.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D. 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A

0

90

0

0

30

30

40

B

200

350

0

0

30

0

40

C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D

300

200

0

0

0

0

50

 

 

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一切环境    B.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C. 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D.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一般的探究过程,可以概括为

A. 作出假设→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

B.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调查→得出结论

C. 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调查→作出假设→得出结论

D.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得结论

 

如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

A. 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 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 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及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蚓各5

D. 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具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淡水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湿地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 一个湖泊    B. 一座小山

C. 一株大柳树    D. 一条河流

 

下面是明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是

A. 鹰    B.

C. 鼠    D.

 

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阳光

 

对生物的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生物都要繁殖后代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D. 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如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长状况一致的天竺葵、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烧杯、碘液、透明的钟罩等.请回答:

(1)乙装置小烧杯中应加入__________,目的是与甲装置进行__________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将甲、乙装置在阳光下光照一段时间,然后从甲、乙装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观察叶色的变化.请你根据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A.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实验结果是 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能够维持生物圈中______________的相对平衡。由于煤、石油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为缓解温室效应,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应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项即可)

 

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__

(4)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____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________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