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声乐训练是门科学,需要合理安排,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有好效果。

B. 6月14日,荷兰队5:1大比分完胜,以锐不可当之势轻取上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队。

C. 妈妈想起了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买书——”。

D. 这部电影的画面处理别具匠心,画面全用冷色调,很好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fāng)    脑(suí)    天(qiàn)     不能自(yǐ)

B. 育(bǔ)      堵(sè)     刻(qīng)     人才济济(jǐ)

C. 妒(jí)      粗(cāo)    梁(jǐ)       相依相(wēi)

D. 著(zhuó)    立(chù)    罚(chéng)    自怨自(ài)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温•卡维林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伏尔泰

读了上面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体特征鲜明;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贾平凹

浅浅是我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写诗,我只觉得好玩可爱,但从不鼓励她将来当作家诗人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人活得太累,并且我极不爱听文二代之说,这样的帽子很容易被戴上,既丑陋,又硌得脑袋疼。在二三十年里,我仅呵护她的上学、就业、结婚,指望着一切能安康平顺,岁月静美。等到她的两个孩子终于上小学了,家里没了凌乱和嚣烦,有一日她送我烟酒还有几首诗,我才知道她其实还一直写诗,只是有的写在日历上,有的写在手机上,有的能念出来还没有写下来。

唉,诗这东西像种子一样,有土壤水分了就要拱土发芽,生叶抽枝的。我读了那些诗,觉得有意思,她说够不够发表水平,我说,就是够发表水平也不要发表,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

她是听我话的,生活得简单而安静,偶尔给我手机发一首诗。我对她的诗越来越辅导不了,以我的爱好,总是回复一句好或是不好,建议她给她认识的几个诗人发去让人家看看。此后很久的时间,她不再发诗给我,或许地觉得我老打击她,或许也觉得我真的不懂诗。后来我所知道的,是一些朋友认为她写的还好,竟替她把一些诗稿投给杂志,竟受到肯定,有了许多赞许的话。

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这一点上她有点像我。

她现在已经不小了,说起来有父女的名分,实际上我是我,她是她,她早不崇拜我,我也无法控制她,何况诗是她的,与我毫不相关。她的诗在各种杂志上不断地发表,偶尔我读到了,也让我惊讶,她怎么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那些句子是她这个年龄人的句子,是这个时代的句子,我是远远撵不上了,倒生出几多感叹和羡慕。

我曾经给许多人写过序,给许多书画展览、新书发布会捧过场,而浅浅要作公开的诗人了,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却因别的事外出,不能到现场祝贺,就写几句话赠送她。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

培养和聚积能量是最重要的,万不可张狂轻佻,投机迎合,警惕概念化、形式化,更不能早早定格,形成硬壳。作家诗人是一生的事,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

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读父亲信有感

贾浅浅

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他正在书房同别人说话。我坐在他的旁边。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悲伤,心头就像压着一块石头似的喘不过气来,我忽然哭出了声,眼泪汩汩地流着,像要接满桌前放着的那块凹石。

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我知道他有时还拿我当小孩一样,我也故意拽着他的袖于要把眼泪鼻涕往上抹。他嘿嘿地笑了,说是写了整整一个早上。

在家里,我是最跟他没大没小的两个人。常常当着屋里屋外的人搂着他的脖子,揪他的寿眉。着急的时候他会喊:不当当(方言,意为没大没小)。过后依然在电话里按我的要求用响亮的亲吻结束。是呀,“文坛上山高水远,风来雨去”。他怎么忍心让自己女儿活得辛苦呢。这几年只有自己做了母亲,才体会得出那其中的深意。“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这也许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对儿女的期待。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像开出的莲,它却长在淤泥里。

“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创作,不就是这样吗?我划了根火柴,燃起一根烟夹在他的食指间,笑着说我想起了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他搔搔头说“好”。一朵兰花瓣,正悄悄落下。

(以上两文选自《文艺报》2018﹣02﹣05,有删改)

(注)贾浅浅,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举行首发式,贾平凹因故未能到场,但他提前给女儿写了一封贺信,贾浅浅读到信后,写了《读父亲信有感》。

1.阅读《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

女儿的成长

作者的态度

小时候喜欢写诗

_____

长大后一直写诗

有意思,不要发表

诗作不断发表

_____

_____

写信祝贺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人真是奇怪,受了鼓励,就像火山爆发一样,虽然这火山上冰雪覆盖。

②他侧着身子,看着我,声音柔软地说:你还读哭了?!

3.“长跑才开始,这时候两侧人说好说坏都不必太在心,要不断向前,无限向前。”这句话,贾平凹要告诉女儿哪些道理?

4.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可能会颇有感触。请写一段推荐语,将其推荐给同学或父母。(任选个角度,80字左右)

推荐给_____,推荐语_____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析】
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a)_____.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粱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铟心灵;(b)_____。

⑤(c)____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晴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8﹣04﹣23,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a)_____ (b)_____ (c)_____

3.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苔痕上阶绿,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新时代呼唤创新,需要具有时代精神和鲜明个性的人才不断涌现。赵翼在《论诗》中以“__________”两句同样表达了自己“贵在创新”的写作主张以及对人才的渴望。

 

窘况为许衡州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水潦,萑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②汙(wù)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D. 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潦注

A. 复到舅家问    B. 置土石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D. 可远观面不可亵玩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 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 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 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 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 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 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shèn)透    燥动          B.(bǐng)息    欢腾

C.亲(ní)      晨曦          D.(shà)那     问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染上 徘徊     B.盖上 徘徊     C.盖上 盘旋     D.染上 盘旋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饮食之味酸甜苦辣皆备,人生之味亦如此。品味过人生百态,才能在时光荏苒中洗涤,淘洗出思想的真金。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有的人能将生命中的每一段时间都酿成了醇厚的美酒;有的人,岁月里的苦涩与甜蜜总是相依相伴;有的人能在文学、艺术或爱好中,品出自己独特的人生味道。

请以《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的名称。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⑴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⑵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⑶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⑷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⑸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⑹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⑺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⑼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雪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的雪片里,一个模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⑽“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⑾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⑿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噎了。

⒀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⒁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⒂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⒃明儿太阳出来,这雪一化,就有路了!

⒄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我”“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2.下面句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4.请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

5.作者为什么以“雪一化,路就有了”为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校园欺凌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江湖恩怨是难以避免的。同样的道理,有学校的地方就有学生,孩子之间也免不了龃龉过节,学生冲突也是难以避免的。其中有一种学生冲突被称为校园欺凌,它指的是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言语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

客观地说,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在世界各国的学校中都普遍存在。我们所说的欺凌,可不光是身体暴力,任何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蓄意冲突,都可以归入到校园欺凌的范畴,包括羞辱,言语辱骂,孤立,勒索,名誉中伤,网络曝光隐私或造谣,等等。国外有个反欺凌网站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女孩、79%的男孩在学校或网络上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

在许多人的经验里,美国或者日韩的影视剧里经常能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刻画和描写,在中国的影视剧中则很少看到相关的内容。但事实上,中国的校园欺凌现象不仅不比国外少,反而可能更加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校园欺凌现象没有被正确地认知,很多时候,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只把欺凌当作“玩笑”,充其量是“过分的玩笑”,不加以处理。在极端的例子中,习惯了中国校园管理的留学生,到了异国他乡,仍然像在国内一样欺凌同学,浑然不知自己犯下大错,他们的所作所为被所在国视为严重罪行。这样的案例,去年刚发生过,参与欺凌的几个学生均被判处数年到十数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在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为意。有些孩子“天真地”认为暴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有些孩子想当然地把暴力当作一个“引起关注”或是“树立威风”的方式……这些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的是青少年价值观的扭曲。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常见的现象,这也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青少年对施暴行为的认知出现了偏差。而偏差的出现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包括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

“校园欺凌”对于被欺凌学生造成的伤害通常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 长期难以平复,也使部分受欺凌者发生恶逆变化, 由受欺凌者转化为欺凌者或者欺凌者的帮凶。 同时对于目睹欺凌现象的旁观者来言,也往往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或明哲守身,或不自觉的加入欺凌行列。同时对于欺凌者来言,危害也显而易见,导致欺凌者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追究。

对比国外,中国的校园欺凌现象可能更加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校园欺凌现象没有被正确地认知,很多时候,学生、家长以及教师都只把欺凌当作“玩笑”,充其量是“过分的玩笑”,不加以处理。在极端的例子中,习惯了中国校园管理的留学生,到了异国他乡,仍然像在国内一样欺凌同学,浑然不知自己犯下大错,他们的所作所为被所在国视为严重罪行。

2016年11月,针对日趋严重的校园欺凌现象,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多部门通力协作,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就校园欺凌出台的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但是,在中国,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上仍旧空白,成文法里还没有任何一条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规定。而美国从1999年佐治亚州率先制定反校园欺凌法,到2015年3月蒙大拿州通过反校园欺凌法,全美所有50个州都有了针对校园欺凌的立法。

对照国外反对和治理校园欺凌现象的经验,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袁贵仁说,安全是一件头等要紧的大事,安全没有,教育无从谈起,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涂文涛对于校园欺凌的防治,他认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是事后惩治,起到的是威慑作用。我不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不要动辄就动用刑法,它对人是一辈子的影响,还是应以教育帮助为主。”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

校园欺凌问题出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遏制校园欺凌的板子不能仅打在学生身上。新的立法既要制订校园、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责任清单,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同时又要明确“预防和治理以预防为主”“惩罚和教育以教育为主”的原则,从“事前预防、事中应对、事后惩戒”三个维度, 完善立法,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更多的孩子被“拉回来”而不是“推出去”。当然,在穷极了所有教育手段,仍有人执迷不悟的情况下,法律也应当给顽劣者以足够的时间,让其到应当去的地方反思。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从2005年开始,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办反校园欺凌周活动,培训教师,让他们掌握识别校园欺凌、进行早期干预和行为矫正的方法。支持学校与家庭的协调沟通,鼓励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时,向校长或地方教育当局申诉。

在日本,许多学校有针对“心理攻击”而设立的心理咨询室,聘请律师、心理医生、退休警察和大学教授坐诊, 帮助那些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渡过难关。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校园欺凌指学生间蓄意或恶意地通过肢体、言语以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冲突。

B. 任何带来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蓄意冲突,都可以归入到校园欺凌的范畴,如学生间的言语辱骂、 孤立等。

C. 中国的校园欺凌现象比国外的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多数校园欺凌现象没有被正确地认知。

D.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校园欺凌现象立法,对比国外反对和治理校园欺凌现象的经验,我们还显得落后。

2.下列对“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危害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施暴者的不以为意,折射出青少年价值观扭曲,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为可怕的。

B. 青春期孩子身心发育不完全,情绪不稳定、易暴躁失控等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心理原因。

C.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凌者都会受身心创伤,且会发生恶逆变化,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D. 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因为目睹同学受欺凌而使自身道德滑坡,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3.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内外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但各国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度有差异,对策也各不相同。

B. 针对我国校园欺凌日趋严重的现实,袁贵仁强调“法治”,涂文涛委员强调“教育帮助”。

C. 校园欺凌问题的发生并不只是学生的原因,校园、政府、家庭、社会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

D. 校园欺凌中的受欺凌者易留下阴影,难以平复,为安抚他们,英国举办反校园欺凌周活动。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就校园欺凌出台的防治“组合拳”包括了三大方面的11个举措,涵盖了预防、处置和远期的防治部署。

5.“链接二”中提到,“惩罚和教育以教育为主”,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以上两首诗词描写的都是塞外秋景,“征蓬”“归雁”两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 ;两首诗词中都提到“燕然”,这个典故与东汉的窦宪有关,用在诗词中均暗含有____________ 意思。

(2)两诗在景物描写方面各有特色。甲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诗里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都较好地抓住了塞外风光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潭中鱼百许头                  斗折蛇行,明灭

B. 下见小潭,水尤冽              以其境过,不可久居

C. 空游无所依                  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D. 鱼出游从容,鱼之乐也        天下缟素,今日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以动静结合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乙文以 “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都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 甲乙两文都写了人在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但甲文侧重写景,寓情于景。乙文则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 甲文的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都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他们都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D. 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甲文以作者先乐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乙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⑵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

(1)暮而果大其财。 (《塞翁失马》)

(2)便还家。(《桃花源记》)

(3)录毕,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4)夜火,狐鸣呼曰。(《陈涉世家》)

(5)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古诗文默写。                                                       

(1)下列古诗文默写有误的两项________

A.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B.瀚海栏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E.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F.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

(2)根据课文,给下面的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物是人非事事休,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⑥子夏曰:“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同学们为了丰富古诗词积累,在班里做起了“飞花令”游戏。这次的指定字是“春”。请你作为乙方参与游戏,填写诗句。

甲:当春乃发生         乙:__________

甲:春蚕到死丝方尽     乙:__________

(注)“飞花令”是古时候的一种行酒令游戏。行“飞花令”时,每次指定一个字,游戏双方轮流说出含有指定字的诗句,诗句不超过七个字。

②毕业在即,班委组织同学们制作毕业纪念册,一位同学在纸上写下了下面的句子,请你写出能表达类似意思的古诗词名句。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完成以下题目                                  

(甲)

                                      

 

(乙)

(丙)

(1)俗话说“食在广州,味在西关。” 西关美食源远流长,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饮食老字号,引人垂涎。假如你有一位朋友从外地而来,你准备带他游览具有广州特色的景点,品尝地道西关美食。你们打算从地铁“长寿路站”出站,沿路游览,最后从“陈家祠”站乘地铁回家。请你根据(甲)图,设计一条游览路线,须包含一个用餐地点和一个景点。

(2)你与朋友用餐的老字号,正需悬挂一幅匾额于店内。请从(乙)图与(丙)图中,选取其一,按照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用正楷抄写下来,并说明你选择该图的理由。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年6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 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下列病句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删去“让”字)

B. 精神颜值,是衡量一个人内心善良或靓丽的数值。精神颜值的高低代表了一个人心灵美的程度,相对外表颜值高只是一时而言,精神颜值则可以永葆青春。(在“内心善良或靓丽”前加“是否”)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把“深受喜爱”移到“读者”的前面)

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删去“的原因”)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桃李生长在春日里,也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由桃李花开时的       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从此青春有了一个花样美称 “桃李年”。而从《诗经》中的那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开始,“投桃报李”就成为了互赠心意、          这一传统礼仪的形象表达。同时,桃李花朵芬芳果实甜美,虽默默无言,但仍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树下因此被踩出一条小路来。司马迁便借此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诚恳真挚,深得人心的美德。当然,更        的是,桃李可以代指弟子门生。白居易就曾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表达对裴令公弟子满门的赞誉。

A. 生机盎然    礼尚往来   广为人知    B. 生机盎然     以礼相待  广为人知

C. 兴味盎然    以礼相待   鲜为人知    D. 兴味盎然     礼尚往来  鲜为人知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序号

内容

A

拮剧        冥思苦想       概叹         相形见拙

B

斟酌        题纲挈领       辍泣         默守成规

C

颓唐        世外桃园       急燥         穿流不息

D

恻隐        豁然开朗       萌发         吹毛求疵

 

 

A. A    B. B    C. C    D. D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廓然无     押/浑身    B. 接/挑拨离     堆/而不舍

C. 赠/功亏一     生/重叠嶂    D. 骗/夺而出     粗/日持久

 

半命题作文 (50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将题目补充完整;

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带白蘑菇回家

毕淑敏

妈妈爱吃蘑菇。

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

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

路旁有三三两两的藏胞,坐在五颜六色的口袋中间,仰着褐色的面庞,向经过的汽车微笑。袋子口,颤巍巍地露出花蕾般的白蘑菇。

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

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不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后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

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

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

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的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郁闷如桑那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又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去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端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

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

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待——白蘑菇炖鸡最鲜。

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下面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根据提示简要赏析。

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通读全文,概括文中“青海汉子”的形象特点。

4.结合全文,探究文末“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体会下面句子写景状物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作者由紫藤萝瀑布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回答。

3.结尾“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2.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牡丹爱,宜乎众矣

A. 孔子云:何陋有?    B. 隐逸者也

C.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 无案牍劳形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______    (2)晋陶渊明爱菊:______

(3)清涟而不妖:______  (4)香远清: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______。诗中“会当”的意思是: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六句写望中所见,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高大雄奇之美;后两句写出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

B.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钟”是聚集,写出大自然特别钟爱泰山,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割”是分,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D.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看到泰山上空归鸟回旋,飞还山林,诗人内心生发了归隐的意愿。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