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的作者①______(人名)是②____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小说讲述了一位叫③_____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④“______”,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小说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⑤__________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5)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意。

(6)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7)杜牧《泊秦淮》引发历史兴衰感慨、表达对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忧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请记住,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杨振宁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B.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春风集》等。

C.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D. 《孙权劝学》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嘉陵江畔,南充渡口,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就像建筑师要精心设计才能打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用心经营才能有所成就。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鉴赏  小心翼翼  人生鼎沸  花团锦簇

B. 诅咒  众目睽睽  不求深解  截然不同

C. 枉然  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饥肠辘辘

D. 羞惭  刹有介事  心旷神怡  翻来覆去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yān)    补(jiào)     军(tiě)    为人知(xiān)

B. (suì)    匙(shī)      果(shuò)   躬尽瘁(jǖ)

C. (hàn)    罚(chéng)    育(bǔ)     而不舍(qì)

D. (fēn)    相(chèn)     古(gèn)    深痛疾(wù)

 

综合性学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有的美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闻

2018年4月28日,荆州广播电视台《好人开讲》之“以孝传家”节目播出,最后开讲的是11岁的小女孩覃可欣。去年5月,可欣的妈妈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遗憾的是,与家人的多次配型都失败了。这时候,可欣站了出来,希望能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妈妈。可欣身高一米七,体重只有84斤,为了顺利移植,她5个月增重18斤。今年3月,可欣成功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4天的时间,每天都要采集三到四个小时,但坚强的可欣从没叫过一次苦。可欣的故事感动了万千观众。

(材料二)漫画

1.将(材料一)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2.班上准备依据上面的漫画创作一幕情景剧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皮球得知奶奶病了,急忙赶到医院。

爸爸:妈,快站好,一会就轮到你了!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准备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赛,请你写一段演讲词。(不少于100字)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面相与品相

①人啊,露得最多的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动员训练比賽,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②可见,人在面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③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某些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重面相,轻品相”,至少不离大语。

④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

⑤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

⑥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活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难看。他们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都“抢”字。抢倒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

⑦《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言时语,何其一致。

(作者:于文岗,选自《广州日报》)

1.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2.研读第⑥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

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担社会責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的丑闻。

4.第⑦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美容院写一句广告词。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像火锅筵席上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们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适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是用来对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知识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我们于是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中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救火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2.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选择一句简要赏析。

(1)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2)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勿忙而焦急。

3.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1)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2)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4.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学过的经典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诗人多流连于山水之间,山水也就走进了诗文之中。“山气日夕佳,①”写山间美景;“人家在何许,_____________ ”写山居人家;“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写山以表送别之情;“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则借山以达人生之悟;“正入万山圈子里, ______________”写山犹如说理;“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游山意在言志;“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显示出高瞻远瞩的胸襟;“山舞银蛇,  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抒发了创建伟业之抱负。山,是诗意的栖所,亦是抒情之意象。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 ①曾不若孀妻弱子/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吾义固不杀人

D.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C. 虽我之死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愚公移山》中多用对比衬托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愚公似愚而智,智叟似智而愚。这样写,加重了对比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

B.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更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C.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D.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凸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4.下面对《愚公移山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不是邻人京城氏之子的热心帮助,愚公移山恐怕终究是难以成功的。

B. 智叟的辩论客观上起到提醒愚公的作用,有时候反面意见更具有建设性。

C. 愚公移山的故事虽然很神奇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D. 文章高度赞扬了夸娥的神力愚公移山最终还是要归功于神力相助。

5.用“/”给《愚公移山赋》中划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古诗赏析: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 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 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 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

B.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C.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D. 核心技术攻关,要打开大门,吸纳全球智慧,在与世界的开放融通中实现创新。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 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 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 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 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冽     进溅     水波粼粼     海枯石滥

B. 涟漪     澄澈     海誓山盟     沧海桑田

C. 澎湃     狂澜     浩瀚无垠     一页孤舟

D. 凫水     潋滟     九曲连环     鸿浩之志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ì)    崎(qū)      莽莽榛(zhēn)    浅草才能马蹄(mò)

B. 石(pán)    崔(wēi)     千山万(hè)      我旧时裳(zhù)

C. (lù)     峰(luán)    山地裂(bēng)    金樽清酒十千(dóu)

D. 岩(chán)   嵘(zhēng)   山肴野(sù)      楚国都城(yǐng)

 

作文(任选一题)

要求:①题目不完整的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书写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的记忆,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品质……,请以“          诚可贵”为题目,写篇文章。

(二)窗是安静的框架,让房子多了一双眼睛;窗是瞭望的通道,让人们看到了更远的风景。窗是有形的,被牢牢地固定;窗是无形的,被无限地延伸。大千世界,与窗有关的故事实在太多,由窗引发的见解也别出心裁。那么,你眼前的窗(或心中的窗)又是什么样的呢?

请以“窗”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 

(2)是陋室 

(3)清涟而不妖 

(4)陶后有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金经|十余岁

B.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据理臆断欤

C. 出淤泥不染|康肃笑遣之

D. 何陋有|水陆草木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许多同学喜欢乙文中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因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追逐功名富贵世风的鄙视。我喜欢甲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因为这两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最苦与最乐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後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第⑥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3.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分别在10字以内)

①“卸却”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除”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后,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唐家寺的雨伞

①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结束半生的漂泊辛劳,回家与妻子团聚,置田购房,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②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见是一个平常的小镇,鸡安犬宁人面善,商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吃了好赶路。成都担担面闻名遐迩,一碗面条七红八绿,作料丰足,商人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小店生意一般,只有三五食客,倒也不吵闹。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馆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生,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说你开什么样的铺子?要多大的房子?我帮你找就是。商人说:“身无长技,只会修伞补帽。小小手艺人,租不起大房子,只是最好能够在交通要道上。”掌柜的笑道:“当然,修伞补帽应该在路边。”于是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④商人待人客气,心灵手巧,天亮开门,天黑关门,很是个规矩人的样子,没过多久,他小小的修伞铺子便受到当地人的好评,人们都愿意把伞拿给他修理,哪怕多起两三里路。商人的伞铺算是立住了,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小手艺人是腰缠万贯的富商,更不知道他每天谦和的笑脸下,掩藏着紧张焦灼的心。他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等待着一把熟悉的油纸雨伞的出现,但都失望了。经过手上各式各样的伞成百上千,惟独没有他那一把。

⑤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接手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⑥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打出了一条好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据说这是商人为了扩展生意,广招客人的让利活动,还说下一次就轮到布伞以旧换新了;又说商人对收集雨伞有兴趣——总而言之,广告效果好极了。

⑦时隔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心系魂绕的伞呀。

⑧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了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瘫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⑨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打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这个在此处开店好长时间的外地商人突然走了。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的确有点奇怪,但谁也没去多想。

1.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有序填写在方框内。

携伞上路→→→宝伞璧还→→→   →→→    →→→

2.阅读第③段加横线的句子,揣摩商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3.请解释第⑧段中“完璧归赵”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4.阅读全文后,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有怎样的品质特点?

5.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综合性学习

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名著阅读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选文从三方面写“他”的无赖,依据提示填空。

爱占小便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横线的词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古诗鉴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围绕“望”字来写,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__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气势。

(2)诗歌的最后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括号内的相关文字,用正楷字抄写在米字格中。

       

(相关文字:创伟业一帆风顺,展鸿图马到成功)

创 伟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 鸿 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管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创造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就像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①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古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为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②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③参、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④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经·七月》中有“切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⑤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豳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第②段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B. 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D. 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2.下列四种天象中,意味着农事基本结束的天象是

A. 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 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C. 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与东方    D. 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 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C. 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 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告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出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普希金是法国诗人。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长篇编年体史书,课文《孙权劝学》就选自其中。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