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亦若则已矣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    ______      ______      扶摇_______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⑴命题作文

题目:一路上有你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⑵半命题作文

题目:__________的背后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 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面条

⑴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你知道是什么吗?——它就是面条。

⑵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⑶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⑷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⑸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⑹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⑺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下列各项是对面条普及与发展的原因简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面条的普及与推广。

B. 面条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

C. 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促进了面条的发展。

D. 人们赋予面条最美好的象征意义促进了面条的普及。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⑴段运用设问的说明方法,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一句中的“可能”表约数,说明了古欧洲人有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人,但是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⑹段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人们赋予面条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第⑺段“美味粘合剂”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的说明了面条这种食物丰富了饮食文化,并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世界。

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羊祜(hù),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tián)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qǐ)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①诡计:奇计。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石城守襄阳七百余里             去:离开。

B. 身不甲                           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C. 欲夜出                           尝:曾经。

D. 祜改容之                         谢:道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郡将夏侯威

A. 公将之。                       (《曹刿论战》)

B. 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C. 无案牍之形                     (《陋室铭》)

D. 好之者不如之者                 (《<论语>十二章》)

3.下列句子,与“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B.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C.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D.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观潮》  )

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时,率领军队出兵南夏,深得江汉一带百姓的爱戴。

B. 羊祜设计令吴罢石城守,这不仅使边境得以安宁,而且让军队有精力进行农业生产,使军队有了充足的粮食储备。

C. 羊祜每次和吴国人交战,都要预先约定日期,不采取埋伏或袭击的方式。

D. 陆抗与羊祜是战场上的对手,但在生病时,不顾众人劝说,服用羊祜送给他的药,后来因真心佩服羊祜而与他和解,结成朋友。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⑵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有拉出车来,只到街上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选文出自          的《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 鲁迅     朝花夕拾     具体描写烈日下酷热的天气。

B. 老舍     骆驼祥子     写拉车人的各种情况,从侧面表现天气的炎热。

C. 鲁迅     朝花夕拾     写动物的反应,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天气闷、热的特点。

D. 老舍     骆驼祥子     从多个角度具体描写烈日下酷热的天气。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B. 这部作品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

C. 这部作品描述了小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D.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一位大四的女生向湖北高速交警举报自己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她希望交警部门对父亲的违法进行处罚,能给父亲一次教训,避免再出现这样危险驾驶的行为。省高警总队经过调查,证实被举报人和举报人确实是父女关系,其父承认接打电话的违法事实。警方对被举报的父亲依法进行教育处理,对举报交通违法的女儿按照规定进行了奖励。

你同意这位姑娘的做法吗?为什么?(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通顺、得体,含标点 80 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据说,有一位英国女士,在读完《围城》之后,非常欣赏钱钟书,想要见他一面,当她打电话询问时,钱钟书是这样回答的: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这个回答拒人千里之外,又无法令人觉得尴尬,反而觉得此人当真幽默风趣。如何拒绝一件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而又不会引人憎恶,实在是一门艺术。碰上类似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五一假期,你的好朋友执意要找你玩,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你确实没时间陪他玩。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 80 字以内。)

 

根据提示默写。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李白)

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③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望》杜甫)

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晏殊)

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吴均)

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        (《我爱这土地》艾青)

 

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实写,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汹涌浩荡的海水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B.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连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C.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

D.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借景抒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B.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 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D.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瞻望青岛以海与天的相接为标识的天际线,给人以更多的浪漫与冥思暇想的空间。

B. 平度的新春花灯会可谓家喻户晓,晚上五彩班斓的灯光吸引了众多的市民驻足观赏。

C. 《经典咏流传》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娴熟的演绎中领略诗词的无与伦比之美。

D. 太湖石是由石灰岩遭到长时间消蚀后慢慢形成的,是一种玲珑剔透观赏石头。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018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和的东风为大地带来了芊细草,为群山送去了红欲燃的杜鹃花,为我们和2035年订下了美好的契约……年轻的我们,快把青春充满电,而不舍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让2035年的祖国更加美丽和谐。

A. xǜ       xiān       yān       qì

B. xù       xiān       yīn       qiè

C. xǜ       qiān       yīn       qì

D. xù       qiān       yān       qiè

 

人生路上,有风雨中的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喜悦,有难忘的淡淡关怀,这些都是值得收藏的人生一景,但不知成长中的你可曾收藏过感动?请你以“收藏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试着分析一下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 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是_____时著名的 _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

③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         ④香远益清 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义重情深的恩赐

(1)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2)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3)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4)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5)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6)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7)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8)“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9)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10)“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11)“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12)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13)“你听我说下去么。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14)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15)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16)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 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支康乃馨

记得那个母亲节,五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是我们留在澳洲的最后一年。我和弟弟一直想送妈妈一打康乃馨。我们整整一个月没光顾游戏机室,终于有了小小一笔钱。

下午,当我和弟弟兴冲冲地打算去买礼物时,却发现了一桩糟糕的事情,我把攒的那笔钱给丢了。“我记得是放在上衣口袋里的。”我惊慌失措地说,弟弟已经快要哭出来了。

我们俩翻遍了上衣口袋,都不见那钱的影子——在我们的计划中,那钱够买一打包装精美的康乃馨和一大块巧克力。所有的希望都断绝之后,我们决定马上上附近的花店去打临时工,在节日里,花店是最需要一些送花的小工的。 休斯太太的花店,就在学校边上。她是两个女儿的母亲。我和弟弟都相信她会给我们一些帮助的。

老板娘正在忙着招呼顾客。在她身后,全是新鲜的康乃馨,小小的店铺弥漫着一种馨香。 “买花吗?”漂亮的老板娘看见了我们。“素色的康乃馨,送给你们的妈妈。” “是的,噢——不,我们是想找一份工做,您这儿还缺人手吗?——我们打算用自己挣的钱给妈妈买一份礼物呢。” “好孩子,你们等一等,就会有活儿干的——哦,瞧——”老板娘从一位先生手中接过扎好的一束花,打上蝴蝶结,附上地址交给我们;接着又有人电话来订花。

不一会儿,我和弟弟都有了满满一筐子待送的鲜花;我们把筐子挂在自行车前,骑着车出发了。 “能不能向收到鲜花的母亲们要一支?”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第一位主顾收到我们送去的鲜花后幸福快乐的样子时,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个办法一定行,谁不愿意将幸福与人分享呢?况且我们可以不要小费。”弟弟也说。于是第二位主顾收下鲜花后,我鼓足了勇气说道:“是真的,太太,你要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离开澳大利亚,爸爸带我们回到中国,可是妈妈有事没法走,这是我们跟妈妈在这里过的最后一个母亲节——你知道我们多想送妈妈一束康乃馨,叫妈妈开心。”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奇怪,等到这位好心的太太出人意料又如我所愿地递给我一支漂亮的康乃馨时,我红着脸竟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

三个钟头内我们跑了大半个堪伯宁,累得气喘吁吁,却异常兴奋。因为每一位接受礼物的母亲,在听我们的解释之后,都乐意只留下十一支康乃馨,而让我们选取一朵最漂亮的。 桑费尔德区,格林伍治街,72号……我按着地址按响了门铃。这是最后一位主顾。 开门的是位老太太,披着针织的披肩。一见到我手中的花,就先笑了。 “谢谢!”她接过花,深深地闻了一下,带点骄傲地告诉我们:“我儿子再忙也记得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已经有二十七张烫金的收据了。”说着就掏出小费。 “不。”我说,“我只希望你能允许我在这束康乃馨中挑一朵。我只要一朵,可以吗?” “噢,当然,如果你需要的话。”老太太显得很惊讶,“可是,你要它做什么呢?” “送给妈妈。”并说我们已经有十支了,就要实现我们的计划了。 老太太听完我叙述,就从花束中挑出一朵最漂亮的,交给我说:“多好的孩子,快回去吧。我祝福你们的妈妈。” 近傍晚了,我们快乐地回到家,送给妈妈的,也是十一支康乃馨。

1.十一支康乃馨是怎么得来的?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2.为什么每位收到祝福的母亲都乐意让“我们”选一支最漂亮的康乃馨?

3.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文中加点的“漂亮”一词除写花的漂亮外还有没有别的更深的含义?

4.文中对“我和弟弟”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请各举一例说明。

①.__________描写。例:

②.__________描写。例:

③.__________描写。例:

5.有人说“十一支康乃馨”表达了孩子们对母亲的祝福和爱心,也有人认为它同样表达了母亲们对孩子们的爱。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理由说说你的观点。

 

名著阅读

(1)“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________。你来试着说说其中的一件事。

(2)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冰心,它极富哲理,内涵丰富,请你谈谈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按照下面句子样式仿写。

生活中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_________________;美是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古诗文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文横线上应填入的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 , ”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 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

C. 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 西子湖畔桃红柳绿,春色迷人,外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秀美的湖光山色。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盛馔    忍俊不禁    引吭高歌    怒不可遏

B. 晓谕    游哉优哉       融融泄泄    孤苦伶仃

C. 贮立    踽踽独行       颐然自得          高瞻远瞩

D. 对恃    津津有味       轻举妄动         流连忘返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jí        lián漪         奢chì        学

B. juàn妙     qī息            勉qiǎng      远dùn

C. móu       xī戏           孤bì         duò落

D. yè        案dǔ           wǔ蔑        dòng吓

 

正确工整地书写下面文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制作,分工创办班级小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取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

 

阅读下面图表,请综合2011年到2016年的数据,写出两条信息。

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回答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