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但丢掉什么总是不易,因为这需要觉醒,需要勇气,需要毅力。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真的需要我们学会舍,才能得。

请以“丢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韦澳执法

上以京兆久不理,夏,五月,丁卯,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为人公直,既视事,豪贵敛手。郑光,宣宗之舅,别墅吏颇恣横,为里人患。积岁租不入,韦澳擒而以械系之。及延英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于贫下,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贷法得否?不然,重决贷死可否?”澳曰:“臣不敢不奉诏,但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亦可为惩戒。”上曰:“可也。”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

【注释】①延英:宫殿名。 畿甸: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如此                         (2)奏之

(3)征积年税物毕放出              (4)朕为郑光卿法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的意思。

积岁租不入,韦澳擒而以械系之。

4.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韦澳、宣宗、庄吏,请你选择其中一人,就他们的所作所为发表你的看法。

 

阅读《采桑子》一词,完成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与心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严冬海猎   陈秉汉

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海肚天脚一片胭红。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这是霜冻的征兆。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海龙——”海滩那边传来渺远的呼唤声。

“哎——”礁石上赤条条地爬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迅速穿上一件赤褐色的渔民衣服。衣服又宽又长,过了膝盖,袖口也卷了几卷,分明是他爸爸穿过的。

一年四季,海龙喜欢在这里洗澡、潜水,即使这样的鬼天气也不例外。现在正是尖头鱼最肥最值钱的季节,海龙的爸爸有一种祖传捕鱼绝招,越是天寒地冻效果越好;深夜走到沙滩,仰头喝下一瓶酒,脱下衣服,跳进海里。尖头鱼便迎着热气游过来……可是爸爸出海妈妈就心跳。所以爸爸不让海龙学这种原始的捕鱼法。但海龙觉得有趣,几次要跟着下海,被爸爸骂回来。最近爸爸连续几个晚上下海捕鱼,风寒侵入肌体,生起病来,家里仅有的一点钱在药煲里化作一缕缕轻烟。欠下一屁股债。年关在即,爸爸躺在床上发愁。

听到妈妈的喊声,海龙跳下礁石,赤着脚板,沿着沙滩走回来。

一家人正围着低矮的桌子吃晚饭。爸爸舀了一碗粥汤,弓着腰,埋头就着番薯连皮带根艰难地咀嚼吞咽,不时停下来咳嗽。有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妹妹便给他捶捶腰背。

海风穿过破屋石缝,像吹箫一样呜呜响。爸爸头也不抬地说:“阿龙,天气这么冷,你别去耍海水了,弄出病来怎么办!”

“浸浸海水少生病,邻居老叔说的。”海龙抓了一个番薯端着碗到屋外吃,看看海边的天色变化。

天黑下来,爸爸咳嗽着躺下,妈妈和妹妹也上床睡觉了。海龙装作睡着的样子,爸爸的咳嗽声和呻吟声渐渐静了,才蹑手蹑角溜下床,溜到门外。

大海一片漆黑。墨兰的苍穹缀满星星,洒下淡淡的星光。海滩像一片蒙蒙轻雾。海龙全副武装,用尖担挑着鱼篓、干柴困,快步向海滩走去。她那稚嫩的脸蛋此刻十分凝重暗淡,和夜色融成一体。他不会喝酒,掏出两个还有些烫手的番薯,拍掉草木灰。连皮吞进肚里。他把尖担插在湖水线上,爬上礁屿,解开柴困,划了几根火柴。柴枝熊熊燃烧起来,照的海面红光闪烁。他脱下衣服,迅速留下海里。深夜是海水不同白天,像冰一样。海龙感受到裂肌贬骨的寒冷。他没有反悔,没有退缩——爸爸忍受得了,自己为什么忍受不了。他咬咬牙,挥动双臂,捞水擦擦身体。敏感的尖头鱼已经感受到一团热气,它们笨拙地迎着热气游过来。海龙激动得心怦怦跳,忘记了寒冷,牙齿叼着鱼篓,双手左右开弓,左一条右一条,像捞漂浮在水里的萝卜,一一把它们丢进篓里。

海潮不断上涨。海龙随海水不断上浮,到插尖担的地方,鱼篓满了。要是爸爸便立即上岸小跑回家,钻进孩子们用体温焐热的被窝……不!此刻礁屿附近的尖头鱼还很多,他太舍不得离开了。可是鱼篓满了,没地方放呀!他爬上礁石,添了柴火,拿过裤子,用石头把裤带砸成两段,一段把裤角扎牢,把娄里的鱼倒进去,再用另一段扎了口,海龙带着鱼篓又一次溜下海里,身子接触到密密麻麻的尖头鱼,他激动的热血沸腾,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困乏,抓鱼的动作越来越快……他干狂了,干傻了,恨不得把海里的尖头鱼都抓进自己的鱼篓里。

后半夜,爸爸醒来发现海龙不见了,赶紧和妈妈向海滩寻来,一脚深一脚浅,跌跌撞撞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妈妈一个踉跄,脚下好像绊着什么,软绵绵的,只见海龙光着屁股,倒在地上,旁边的胆子一头是鱼篓一头是用裤子改装的袋子,都盛满银晃晃的尖头鱼。妈妈搀扶着海龙,爸爸挑起担子,一步一步走回家里。

海龙清醒过来,喝下一碗热水,钻进妈妈妹妹的暖被窝。冰冷的身子接触到妹妹,妹妹惊醒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说:“哥哥捡回来好多好多的鱼哩。”妹妹揉揉惺忪睡眼,见地上许多尖头鱼,不禁破涕为笑。刺骨的寒风发出尖厉的哨音,穿过小屋的石缝溜走了,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3.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9000万人次,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达到1.17亿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

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

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

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

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

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

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

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

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

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

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

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

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网友评论)

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2.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9000万人次。

C.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都是中

国人了。

D.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3.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4.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语言表达运用

10月5日,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一起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她也成为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人。

(1)请根据以下信息,给屠呦呦写一段贺词。(不少于50字)

诺奖委员会对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选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

(2)屠呦呦获得诺奖后,正在经历莫言获诺奖后的一系列经历:

材料一:“现在,好像全世界都是我了”。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呦

材料二:现年84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人在有助于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自然科学领域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夙愿。此举或将对以习近平领导层为实现“经济强国”而推进的研发投资强化构成东风。——日本经济新闻网

材料三:青蒿素的实验的过程漫长而复杂。光调查收集这一个过程,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便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在第191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浙江在线

材料四:屠呦呦获奖给出怎样的启示?国家实力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提高国民素养当然重要,但国家实力还是取决于有创见的“第一人”,否则中国永远只能仿制别人或者充当让别国的“第一”获得无限放大机会的默默无闻者。——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为本土获诺奖科学奖第一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必然的。请你对此事也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少于50字)

 

名著阅读

(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2)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业,我就可以走。”

上述这段文字节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           ,这个“打击”是指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时人莫许     夫专诸刺王僚也    B.高祖因之成帝业  头抢地耳

C.信义著四海     欲信大义天下      D.安陵君许寡人    主不能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跪而之曰(感谢)        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B.此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祲降于天(吉祥)

C.将军宜枉驾之(拜访)      谓为然(相信)

D.唐雎不使命(辱没)        遂用猖蹶(猖狂)

 

古诗文默写。

(1)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3)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4)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家,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                                   

(5)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用《出师表》中原句回答)

(6)生活中被他人误解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拥有“                            ”的豁达心胸,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横线字注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jué(    )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    )、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    )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zhù(    )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下面两题,任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温暖的风景,在夜露深重时悄悄送进来的一杯热牛奶里;温暖的风景,在一次善意的指路后对方报以感谢的笑容中;温暖的风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请以“温暖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2)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哪!”一粒种子惊叹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地抱怨中死了。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大地深处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份绿色。”最后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

这则材料可以给你些什么启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看法,也可以写童话和寓言等。所给的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的内容必须是从这则材料中所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题。

雅趣人生,其乐无穷

王纯

读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深深被作者生活中的雅趣所吸引。李渔是一个十分会生活的人,经常搞一些小“发明创造”。他夏有凉凳,冬有暖椅。凉凳是一个中空的方盒,里面灌上凉水,再盖上薄瓦作凳面,夏天坐,凉快得很。暖椅结构相似,下面装上抽屉,抽屉里点几块炭,就可以御寒了。他的凉凳和暖椅还有多种功能。

李渔还在墙上的巨幅花鸟画的地方挖了个洞,里面再放上一群真鸟。这样,观赏花鸟画,会看到鸟是活的,妙趣横生。他煮饭时,在刚煮熟的米饭上洒蔷薇或桂花的花露,让米饭增添香味。他把鸡、鱼、虾的肉晒干,与鲜笋、香菇、芝麻、花椒一起研成细末,和进面里,加上鲜汤做成“八珍面”。他在树上题诗,他制作“梅窗”……雅趣人生,其乐无穷。

写到这里,不由想起另一个把生活过成一首诗的女子。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中记述了他的妻子芸娘的生活雅趣。沈复的妻子芸娘,性格恬淡,崇尚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他们谈诗品画,植草种花,烹饪菜肴,在平淡的生活中经营着一份文雅和精致。书中有芸娘制茶的过程:“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把茶叶放入花心,熏染花之香气,用天然的泉水烹煮,想来该是多么富有艺术性。芸娘把平淡的生活过得像花开一样曼妙,她用巧手和慧心打理着温情诗意的烟火人生。

可是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慢慢忽略掉了生活中的种种雅趣。有多久了,我们忘了在生活的罅隙中给自己留一点时光?日子单调乏味,生活的美好细节被我们匆忙的脚步碾碎了。每天清晨,我们睁开眼睛,不是拥抱新一天的阳光,深深呼吸新鲜的空气,而是急急忙忙出门,奔跑在名与利的跑道上。我们以为自己得到的足够多了,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名车。可是,空洞的大房子里,缺乏浪漫温情。名车跑起来风驰电掣,却让我们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我们得到了物质的东西,却丢失了一份心灵的雅趣。有一个朋友,去乡村小学教书已经四年了。我们来到他生活的地方,简直惊呆了。那里完全是个世外桃源,他的小院里有花有树,他的小屋里有琴有画,他的书桌上有书有茶。一墙之隔,就是他工作的小学校,在家里就可以听得到书声琅琅。他介绍着院子里的花草,就像介绍老朋友一样。喝着他用山泉水沏的茶,觉得分外清香。他的生活就像一首歌,每天都是一个美丽的音符。他说,这样的人生简单,但是不单调;朴素,但是有雅趣;单纯,但是足够丰富。

原来,雅趣与物质无关,也与年代无关。喧嚣浮躁中,仍然可以营造一份雅趣人生。放慢生活的节奏,聆听心灵的召唤,返璞归真。快乐的源泉,来自生活中一个个雅致的细节。人生短暂,要多留一些快乐给自己。做生活的艺术家,雅趣人生,其乐无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作者生活中的雅趣。

3.请具体说说段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句的理解。

这样的人生简单,但是不单调;朴素,但是有雅趣;单纯,但是足够丰富。

5.选文第段写乡村教书的朋友属于什么论据?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哥廷根的“雷锋”

黄梵

①我拖着发虚的身子,摇摇晃晃走进“依蝶”时,已经拉了三天肚子。“依蝶”是哥廷根唯一的中国餐馆,老板娘姓萧,来自台湾,她在德国打拼了三十年。也许是对德国人过分讲究细节感触太深,言谈中她流露出不满。说她宁愿房子空着也不想出租,“那些德国人可讲究啦,一会马桶要修,一会洗衣机要修,一会吸尘器要修……反正会不停折腾你。”发完牢骚,老板娘才注意到我脸色不好,嘘寒问暖之下,我只好道出苦衷:骤冷的德国六月天令我猝不及防,寒气侵身,狂泻不止。老板娘立刻表现出对同胞的关爱,索性抛开墙上贴的菜单,直接问我想吃什么,说可以让厨师单独做。我用双肘在柜台上支着微颤的身躯,开始与她一同畅想各种组合:豆腐面条、汤煮米饭、炒饭和面、青菜稀饭……我几乎有两天没进食,想到晚上歌德学院有一场我的作品朗读会和演讲,我觉得必须吃点清淡又“有营养”的中餐。当老板娘冷不丁报出“小馄饨煮米饭”时,我本能地觉得就是它了!老板娘颇有“雷锋精神”,只收了我米饭钱。当我端着“营养餐”,一屁股坐在面对大街的橱窗前,桌上一沓传单映入了眼帘——上面印着我的头像、朗读会与演讲的时间地点等。面对我好奇的询问,老板娘不得已道出事情原委。原来哥廷根大学派出一些研究生,到哥廷根一些有特色的餐馆,为我演讲那天观众们参加的酒会“化缘”,依蝶答应届时免费提供中餐,传单是学生委托依蝶散发的。当我感谢她慷慨支持活动时,她平静地告诉我,哥廷根的餐馆为文化活动提供免费餐食,是本地微不足道的常态,“我们不支持哥廷根的文化活动,谁来支持?”不觉间,她的身份已由台湾人转回成哥廷根人,大有中国铁肩担德国道义的国际风范。

②慢吞吞吃了半碗饭,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突然,我注意到一辆小轿车停在了马路中央。车上的电瓶没电了,司机沮丧地把车缓缓推到路边。与此同时,另一辆小轿车悄悄跟了过去,也停在路边。两个司机打招呼时,能看出他们不是熟人。热心帮忙的司机,把车挪到车头对车头的位置,然后找出导线,连接两辆车的电瓶,开始充电。充完电,两个司机各自开车上路,分别加入了不同的车流。

③没想到这类令我感慨的事,当天晚上也落到了我头上。朗读会和演讲结束时,已经过了十点,但去哥大访学的南京大学舒也教授意犹未尽,力邀我去老街喝咖啡闲聊。这家咖啡馆小巧玲珑,空间逼仄,一行四人围着很小的圆桌坐下。小店已经坐进二十多人,只有老板娘一人打理,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我手上一直捧着哥大师生献的一束鲜花,进了小店,只得把花搁到座位上。点的咖啡还没上齐,就见老板娘捧着一只装着水的玻璃容器,来到身边。我以为她要给我们倒水,没想到她指着挤在座位里的鲜花说,你可以把它先放到这里面,这样花就不会枯萎……天啦,她这么忙碌居然还有一份闲心想到我的花!数年前,我在国内也有过捧着鲜花去咖啡馆的经历。花束比这次还要大,但自始至终,没见老板或店员为那束挤在椅子里“昏睡”的鲜花操过心……

④近年我养成了一到陌生之地,就浏览当地报纸的习惯。浏览了一个月,从没见报纸号召过什么公益善举,但身边的“公益善举”却比比皆是。哥大有个叫阿林娜的研究生,繁重学业之余,她不惜耗费时间和精力,组织德国学生制作咖啡和蛋糕出售,将赚来的钱捐给墨西哥的印第安农民。我曾问过哥大一些中国学生,他们是否也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但得到的回答几乎完全一样:学业太忙,没有时间参加。这样的回答会让人以为德国学生都不务正业。其实作为跨文化专业的研究生,阿林娜能流利地说九种语言,还不包括她正在学习的汉语。

⑤短短一个月,德国人“公益善举”的画面,在我脑海里越积越多……记得有天早晨,我和巴巴拉、崔丽娜闲坐在汉堡旅店门口,一个德国送货员骑车闪过时,一小瓶白兰地不慎落地,啪一声,酒和玻璃碎片散落一地。就在我和崔丽娜不知所措时,巴巴拉已经起身安慰送货员,叫他只管走,说自己会来收拾地面。巴巴拉马上找来扫帚和撮箕,一边和我们说说笑笑,一边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有一次举办朗读和交流会,朗读会开始前有半小时的酒会,那天我因身体不适一人坐在隔壁教室等酒会结束。不时有德国和中国学生拿着酒和食物进来,陪我说说话。不知什么时候,坎帕斯也进来了,只见他蹲在地上用纸一点点擦拭地砖。原来他发现地上有不知哪个学生泼出来的酒。那一小摊泼在地上的酒,我其实早已看见,只是没当回事。他起身离开时,我内心顿时涌出一丝羞愧。是的,如果公益善举不能真正成为血液,那么任何所谓的提倡都只会沦为装饰门面的秀场……

(摘自《光明日报》2015.2.6,有删改)

1.请你细读全文,概括“我”在哥廷根感受到的“雷锋”式的善举。

2.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但自始至终,没见老板或店员为那束挤在椅子里“昏睡”的鲜花操过心……

答:

浏览了一个月,从没见报纸号召过什么公益善举,但身边的“公益善举”却比比皆是

答: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家咖啡馆小巧玲珑,空间逼仄,一行四人围着很小的圆桌坐下。小店已经坐进二十多人,只有老板娘一人打理,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4.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写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5.结尾写到:“如果公益善举不能真正成为血液,那么任何所谓的提倡都只会沦为装饰门面的秀场……”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由是感激        

(3)深入                        (4)以其咎(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先帝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4.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吏禄三百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2)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陆游

(3)簌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苏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李清照

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写自己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7)《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起义这一行为的句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综合性学习活动。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按要求完成任务。

(1)请你用一句话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要求:不超过24个字)

今天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国家之名,举行公祭仪式,向77年前那场屠城中消逝的30万无辜生命致以最高祭奠。

上午十点零一分,南京城上空响起了尖利的防空警报声。此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所有参加者都低头为死难者默哀,而行驶在南京大街小巷的机动车已纷纷停下,鸣笛志哀。之后,在安魂曲的乐曲声中,16名礼兵抬着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

(2)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达哀悼或祷祝的文章。阅读下面四则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祭文在不同方面的四个作用。

材料一:“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可谓“祭文中千年绝调”。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名为叔侄,情同手足。在这篇祭文中,韩愈用对话的方式,抒写对亡侄的哀悼之情,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材料二:“桥山虽高,不及吾祖隆德;沮水攸长,难尽我辈深情。陋文以祭,素肴以奉,虔诚以表,舞乐以祊。尚飨!”(《公元2014年清明公祭黄帝祭文》)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作为黄帝陵所在地的陕西省,每年都要举行祭祖大典并撰写祭文,以追怀祖先艰苦创业之精神。

材料三:重庆文化学者王康先生在《戊子清明祭文》中写道:“三百四十万热血男儿血沃沙场,二百一十四名英年将领从容殉国。其碧血常新,……常昭中华而永垂不朽。”他用祭文还原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

材料四:“时逢盛世,国耻长铭,强军强国,实为和平。……今开公祭,举国之名;举杯三酹,以慰亡灵。”写于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这篇祭文,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凝聚的民族精神。尊重历史,敬畏生命,国家的意志与信念,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答:                                                                       

(3)抗战岁月里,重庆一度汇集了众多的国内外风云人物。他们的旧居或一些重要活动的地方都作为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向中外游客展示重庆厚重的抗战文化呢?作为重庆市民,团市委邀请你向旅游局提出两条建议。

                                                                          

                                                                          

 

有的词语有多项意义,请在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使用其不同的意义,写一小段话。

示例

风雨:昨夜一场风雨过后,山峦青翠干净,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人生本多风雨,只有在挫折中不丧失信心,才能继续前进。

备选词语:果实、沉淀、灿烂

选词:

造句:                                                                    

 

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哲思灵想:水是柔弱刚毅的——柔情似水,水滴石穿,水是善良邪恶的——               ,水是多情决绝的——_                  ,水是快乐痛苦的——               。看不透的水,说不尽的水。

①望穿秋水、覆水难收     ②久旱甘霖、水深火热     ③如鱼得水、龙落浅滩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 ②①③

 

下面各种理解或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书信的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B.《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C.《沁园春·雪》“须晴日,看红装素裹”运用了虚写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想象的雪后初晴,艳阳高照的娇美景色。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面对毕业考试,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满足自己的成绩。

B.他喜欢吹毛求疵,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大做文章。

C.只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就能沿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D.她真是一个怪人,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晦    襁褓    断章取义    重蹈覆辙

B.诘难    忐忑    前仆后继    恼羞成恕

C.扶掖    层累    刻骨铭心    黎明百姓

D.灵柩    妖娆    恪尽职守    豁然贯通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风(sāo)      取(jǐ)      骗(kuāng)     犊之情(tiǎn)

B.留(zhì)      (jìn)     予(jǐ)         好高远(wù)

C.憬(chōng)    息(qī)      (xié)        怒不可(è)

D.哑(yīng)     望(níng)    渎(dú)         味同蜡(jiáo)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右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标志,请仔细观察这幅图标,写一段12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

满分5 manfen5.com

 

 

 

流逝的古典

黄晖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1.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有何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结构的角度分析。

2.第⑤段“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中“抚摸”一词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根据文意概括其原因。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说说你对“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这句话的理解。

4.通读全文,简述本文作者论证的思路。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问仪,仪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敌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宣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注]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1.下列句中的“以”与“权问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威天下不兵革之利              D.皆美于徐公

2.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仪其计                    辞不受    固:

③大      破:                ④权遂    舍:

4.翻译下列句子。

(1)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2) 问果他家。

 

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格列佛游记》的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中,作者勾勒了利立浦特国获取官职的可笑行为。在这个国家中谋得官职的途径就是在一根身子上表演舞蹈,做官的、没做官的斗努力参加这项活动。“皇帝手中拿着一根棍子”意味着朝廷上下全在执政者掌握之中。

B.《格列佛游记》中,在小人国里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作者借此抨击了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C.《格列佛游记》作者江奈生·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父母都是英国人。

D.《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的幻想描述荒诞离奇的情节,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其中讲述的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美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2)简答

①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②慧骃马族的两大美德是什么?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