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文题一:承诺

文题二:茶能醉我不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冰心曾说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最大的快乐!”闻着书香,一路成长,被感动、被鼓舞,有欢笑、有哭泣……

请以一路书香一路     (歌、笑、痛、阳光、春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二,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事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注: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坐,你未必会》改写。)

1.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3.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A.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C.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D.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小议文化(子默)

①世人常谈文化,但要给“文化”下个定义,估计最博学的学者也难以受命。古往今来,界定文化者不在少数,能让人接受者却为鲜见。两人见面,一人恭维,“您真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学问,学识渊博,属狭义之见。宽泛之文化,就在于一国一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心理等的总称,但这也只属大多数较能接受的意义。

②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又生活着数量繁多的民族。要说文化都一统,无异于痴人说梦。

③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人类文化的不同,究其根源,就在于自然环境之不同,尤其是气候、物产相异,从而影响生活方式,进而产生种种不同,最终文化精神也有所差异。

④所以,西方文化有西方文化的特质,东方文化有东方文化的特点。

⑤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不少人蔑视狗,因而“狗”也成了泄愤的词汇,“走狗”“狗腿子”“狗东西”“赖皮狗”“狗急跳墙”等词语往往脱口而出。而西方人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比如a clever dog(聪明的孩子)、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⑥这种差异也不仅限于东西方。不同的西方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也有很大差异。在论坛上看到有人对比:在美国人眼里,德国人悲观消极,顽固,很难让他满意;而在德国人眼里,美国人虚伪、天真和浅薄。美国人社交崇尚的是支持,德国人则是理性批判。美国人口头上的支持并不代表在实践中不考虑不可行性,只是习惯表达支持而已;而德国人的重实际泼冷水也不代表他对这个项目不看好或不支持,恰好相反,正因为他们重视才会表达深刻的意见!

⑦正因为多样和差异,世界才显现出五彩缤纷。正因为多样和差异,文化之间的沟通也有了障碍。

⑧而现实社会,由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政治强国向弱国文化渗透,想以一己之文化遮蔽另一国之文化。而有些国家为了保护自我文化,不惜封闭自己,结果却丧失了生命力。

⑨前者有英国,在资本主义扩张期,大不列颠号称日不落帝国,把英语在全世界内传播,至今英语学习还是全球之热。后者以中国为例,清王朝末期,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阻断了经济交流,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国文化也在西方炮火攻击中失去了自信。

⑩两者都是极端的例子。文化并无高低之分,差异也并非无沟通之法。对待文化,正确的态度是持一种兼容并包的精神,需要共同学习和包容,而不是封闭和诋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您真有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学问”,属于文化的“广义”之见。

B. 不仅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有差异,西方不同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C. 英国在对外侵略扩张中把英语传播到了全世界,中国清王朝的闭关锁国阻断了文化的交流而失去民族的自信。

D. 文化并无高低之分,但正因为文化的多样和差异,文化之间的沟通也有了障碍。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朱国勇)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选自《读写月报》)

1.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2)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

4.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5.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绍兴①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②。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③,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书〈出师表〉后记》)

[注释]①绍兴:这里指宋高宗的年号。  ②武侯祠:祭祀诸葛亮的祠庙。

③二表: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与《后出师表》。

1.下面各项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挥涕/录毕,送之                  B. 先帝不臣卑鄙/待旦

C. 至于斟酌损 /香远清,亭亭净植       D. 不求闻达诸侯/遂宿祠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回答:

诸葛亮出师的目的是“                                ”(选用甲文中四个四字词语填空),岳飞书写《出师表》的目的是“                 

4.岳飞夜读《出师表》,“不觉泪下如雨”?请结合【甲】文诸葛亮的形象和你对岳飞的了解,分析岳飞“泪下如雨”的原因。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全词抒发了诗人                                           思想感情。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词人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学校开展以“合理消费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在学校组织的中小学生调查活动中,通过统计得到“某市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抽样调查表”,内容如下:

阶段

学习消费

人情消费

时尚消费

其他

小学生

28%

44%

15%

13%

初中生

30%

46%

19%

5%

高中生

28%

46%

20%

6%

 

(1)请仔细分析表格,提取概括主要信息:

(2)针对现在中小学生的消费状况,请你为大家提出培养良好消费习惯的倡议。

(3)李放同学经常组织好友开生日宴会,请你想两个好办法帮他改掉这个习惯?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鲁达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1)选段出自《水浒传》的精彩故事“                                   ”,

选段表现了鲁达                                     的性格特征。

(2)请将下面与鲁达相关的故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①倒拔垂杨柳   ②落草二龙山   ③大闹五台山   ④大闹野猪林

 

按提示或要求默写填空

(1)          ,不宜异同。(《出师表》)

(2)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                            ”描写了劳动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烈日下刈麦的艰辛,饱含无比的同情。

(4)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的诗句“                              ”(《江城子·密州出猎》)借“冯唐持节”的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   

A.精髓  品质  核心  特征      B.核心  精髓  品质  特征

C.核心  精髓  特征  品质      D.精髓  特征  品质  核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B.正在热播的《甄嬛传》,成为“宫斗迷”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C.越南再次非法侵占我国南海油气资源,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义愤填膺

D.2012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直面热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令西方国家对中国领导人刮目相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万事具备 千头万序 无动于衷 恪尽职守

B.不功自破 流离失所 消声匿迹  重蹈覆辙

C.断章取义 持之以恒 无与伦比 咬文嚼字

D.提心吊胆  狭路相逢 见意思迁  精血诚聚

 

下列加点字注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旁(wù)    渎(xiè)    尽职守(kè)

B.庸(lù)    (yè)     重蹈覆(zhé)

C.狡(xiá)   碍(zhì)    咬文字(jué)

D.据(jié)  桥(zhàn)   精血诚(jù)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 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请自拟一个包含“味道”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看到石佛受到人们的膜拜,而自己总是被人踩在脚下,石阶心里不平衡了,于是台阶向石佛抱怨。石佛说:“你可知道石匠在塑造你的时候,只需几次刀劈斧砍就成台阶,但在塑造我时经过千万次的刀劈斧砍,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佛,人们之所以尊敬我,是因为我经过的磨难、痛苦比你多。”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准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歌最后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从修辞或炼字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①作州之二年,构②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③记之。……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④,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⑤,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而遭波及,被贬出京,至滁州当地方官。②构:建筑。③巩:指曾巩,北宋散文家,因有欧阳修的推荐,才使曾巩的才能得到彰显,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④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⑤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          (2)树林阴   翳: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两个语段中都写到欧阳修的“乐”,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语段(一)中写“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语段(二)中写“公之作乐”,欧阳公真正的乐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4.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之间,先后建“醉翁亭”、“丰乐亭”、“醒心亭”。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请结合两个文段的内容,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文,完成题。

你有资格玩吗

刘墉(台湾)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粱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转眼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我时常想起梁实秋先生的这段话。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

功课表现好的学生也一样,最近报上刊登大学学测榜首的学生,都说他们常常打电脑,有的天天上网。当记者问他们怎么还能成绩那么好的时候,答案则是专心——玩的时候,尽情放松自己,回到课业则全力以赴。

可不是吗?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智商也不会差到哪儿,那些既能玩,又能读书的人,都有个本事,就是他们在玩耍之前先有个计划,如同梁实秋先生决定到最后要吃八宝饭,于是在前面特别节制。

相反,一玩就忘了时间、忘了考试,以及回到书本上仍然不能收心的学生,则不可能表现得好。

岂止读书如此,工作也一样。有位企业家说得妙一一美国工人可能自己去上夜校,拿到文凭,就要求加薪,不满意则跳槽。表面看,糟透了,但是有人从我这家跳到别家公司,也有别家栽培的跳来我的公司。结果人才交换,大家都能进步。

日本公司则不一样,员工到一定时候,公司会安排进修、安排出国,届时又调回国,按部就班地升迁,一干一辈子,甚至死了之后都葬在公司的墓园。但也正因为他们以公司为家,所以能牺牲奉献、尽忠职守。

可是我们的工人,没学到人家的优点,却学到缺点,他们希望有日本公司的照顾,却没有日本工人的忠诚;他们要求美国式的自由,却没有美国人的自觉。

如果我们把这位企业家的话,用在华人孩子身上,会不会也很有道理——今天,华人孩子希望有中国式父母的溺爱,却没有传统中国式的孝敬;希望有美国家长的放任,却没有美国孩子的独立。

各位年轻朋友,“收入”与“付出”常是相对的。当我们拿起一项的时候。往往也得放弃一些。

如同梁实秋先生想吃后面的八宝饭,就不碰前面的冰糖肘子。也像美国工人要跳槽的自由,就得有进修的自觉;日本工人要公司无微不至的照顾,就得有谨守的忠诚。

同样的道理,当你想明天出去痛痛快快玩的时候,今天就得拼命把该念的书读好、该做的功课做完;当你今天晚上坚持要看两小时电视的时候,则应该一放学就专心用功,而且看完电视立刻收心。

如果你既不能少玩一分钟,又不愿多用功一点;既想成绩好,又不愿牺牲玩耍的时间;或在读书时开着手机,心猿意马;玩的时候又惦着功课,提心吊胆,怎么可能成功?而且到头来既没能玩好,又误了学业。

后面要过瘾,前面就得牺牲。

1.你认为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开头引用梁实秋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二段中“我发现许多伟大的人,都因为他们节制自己,集中力量在特定的事物上,而有杰出的成就。”,请你为这句话补充一个典型事例。

4.请简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题。

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

王建兰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皮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地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三个人,举着寻物牌,来回走动,写着“一万元悬赏……”的牌子像巨大的聚光镜,把游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她以为重赏之下定会催生奇迹。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了棕色的提包。

④她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得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被浇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她又急又上火,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⑤捡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而脏乱,神情漠然。

⑥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整天在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皮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皮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有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丢失的钱,甚至动了粗。

⑦民警看了看那男孩又说:“要不,我们仔细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⑧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曲解他的好意。

⑨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客,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⑩她走上前去,缓缓地蹲下身子,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姐也谢谢你。”

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等她从惊惶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心急如焚,想用一万元悬赏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捡到的包交给失主,却被反咬一口,我真后悔把包给他。所以,当今天我又捡到包时,就先交上空包。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要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

1.通读全文,在横线处将文中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她到派出所报案并写寻物牌悬赏——(     )——她依然感谢了那个男孩——(     

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是否可以省略,为什么?

3.第③段和第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分别有怎样的作用?

4.结尾说“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泪流满面……”。请分析“她”流泪的原因。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的含义。

 

某中学九四班举行毕业前最后一次班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内容。

(1)班长觉得应该在门上贴一副对联,他只想好了上联,请你根据对联的有关知识,帮他写出下联。

上联:努力拼搏,今日汗水洒书本

下联:                     

(2)请你帮主持人撰写班会的结束语。(要求以感谢老师和祝福同学为内容,运用一种修辞,50字左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立德修身,从自己做起;改善环境,从小事做起;实现梦想,从现在做起,”今天上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北省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中国梦·学子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石家庄第一中学启动,2200多名学生庄严宣誓,做“有志、有用、有德、有为”的“四有”青年。

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激发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热情,努力将中国梦与追求个人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即日起至今年12月底,河北省在大学生中,举办理论名篇名家推荐、校园人生分享会、学生理论社团经典研读等活动,组织开展以“寻访身边的中国梦’’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学生中,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读书征文、励志报告会、志愿服务等;在中职生中,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我的18岁成人宣誓、道德模范宣讲等活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2)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名著阅读。

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

(1)以上文段节选自         写的小说《         》。

(2)这部小说讲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为什么说是“辛酸”的呢?请举例说明。

 

古诗文默写。

(1)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用黑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绢上作画,这是中国画家所钟情的“黑白世界”。黑白世界,对中国人来说,    它没有绚烂富丽的颜色,      它的水墨颜色最能表现自然的朴素本性,能够体现出画家追求自然妙趣的思想。       水墨山水在中国绘画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A.由于  所以  而且

B.因为  所以  而且

C.不仅  而且  因此

D.虽然  但是  所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隽永    镌刻    不记其数    黔驴之计

B.赡养    瞻仰    人才倍出    关怀备至

C.慈祥    安详    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D.遨游    邀请    理直气壮    鞭辟入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造/   /    楚/尾巴    该/

B鼓/   /带    褛/泛      服/

C馈/   言/    永/      /请

D蹒/   /飘    /      /佝

 

作文

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一纸卡片,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次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人的精神,升华了人的思想。

请以“珍藏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父亲的救援   张铭书

①1992年,我在地区高师读书,父母亲在老家种田。父亲为贴补家用,不顾多年腰疼的老毛病,农忙之余帮人跑起了长途货运。这年父亲已46岁。

②正是这年,出了一件大事,父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所有的细节。

③那天正好是寒露,阴历的八月二十九。天黑且下着雨的时候,父亲从外地跑车回来,刚一进村,就看见村支书迎头挡在车灯前面,朝父亲一个劲儿地摆手。父亲赶紧刹车。支书一脸焦急地说:“快!你娃出事了!”原来他刚刚从电视里插播的紧急通告里看到:一个20岁左右的小伙,在本市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市一院,司机已逃逸,小伙身上只找出一些零钱,另有一本学生证,望家人紧急联系。学生证上写着我的名字,所以支书便急吼吼地来找我父亲。

④父亲的脸迅速变得煞白,他蹲在车下先抽了两分钟烟,然后抬头问支书:“你家里还有多少钱?”支书说:“也不太多。”父亲说:“有多少拿多少吧。”幸好父亲身上还装着代收的几千元货款。

⑤父亲不敢让我母亲知道,家也没回,当即发动车,准备直奔市一院。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市里。从小镇到市区仅八十公里,一个小时后就到了。

⑥主治医生马上催他火速往住院部缴钱:“伤情非常严重,需立即手术,如果再晚几个小时联系不到家人,双腿将很难保住。”

⑦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他跌跌撞撞地赶紧往缴费处跑。

⑧从缴费处回来,不顾护士的拦阻,硬闯进急诊室。

⑨父亲看到的是一张清秀的面容。人已昏迷过去。父亲的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他发现这个小伙并非他儿子——也就是说,并不是我。父亲从里面退出来,反复端详从小伙身上找出的那张学生证,学生证上的照片和名字都是我的,没有错呀。父亲迷惑了。

⑩这时来了几名警察,警察告诉父亲,这个小伙的身份刚刚弄清了,原来是一名小偷,刚刚在公交车上偷了几个学生,被人发觉后,就跳车狂奔,他做贼心虚,已经把所有追赶的人都甩掉了,还是不停地飞跑,结果就跑到了一个车轱辘上。

⑾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整个人虚脱得一身大汗,瘫坐在门口的石头台阶上,再也站不起来。

⑿这时,父亲的战友提醒道:“病人不是你儿子,你缴的住院押金怎么办?”

⒀父亲说:“当然要退了,他偷了我儿子,还害得差点吓死我,哪能再给他白扔钱?”

⒁父亲就到收费处去退钱。收费处让父亲找主治医生开退费说明。又去找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刷刷几笔就开好了。

⒂父亲却犹豫起来,说,算了,这钱我不退了,你们接着给他治吧,长得那么漂亮的小伙子,要是少了两条腿多可惜呀,他家里应该也有父母,他的父母也一定会疼得心慌。

⒃小伙的手术顺利进行。

⒄此时已是深夜,雨也停了,父亲想来学校找我,又怕打搅我睡觉,就和战友在车里胡乱挤了一宿,第二日早上才来学校,看见我后,冲上来紧紧抱了我一下。父亲一贯性格刚强,平时很少流露感情,这次拥抱,还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

⒅那小伙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恢复得很好。小伙出院那天,阳光灿烂。他寻到我家,给我父亲磕了仨响头,非要认我父亲为干爹。

⒆我父亲担心他再学坏,就让他跟自己学开车。

⒇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他已成为本市运输业非常叫得响的一位老板,去年,还被市里评为“年度最具爱心十大人物”之一。

1.文章第②节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答:

2.请赏析下句中“扑”字的表达效果。

车开到镇子上,不敢再开了,因为手抖得太厉害。就从街上找到他的一名老战友,帮忙驾车直市里。

答:

3.第⑦段说“父亲再也隐忍不住,眼泪哗一下倾倒了满脸。”请你说说前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隐忍”?

答:

4.结合语境,分析第⒅段画线句的作用

答:

5.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救援”有哪些含义?

答: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1.请用一句话简洁概括选文描述的场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连用三个“莫不”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③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下列句子与“公取自食之”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                            B.故时有物外

C.是吾剑所从坠                    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2.加点字解释

公约之                       觉饥甚而不敢

菜羹而已                   胡饼中间少许

3. 翻译(2分):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①(其五)    杜甫

黄师塔②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③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①寻花赏花。②黄师塔: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③可:表疑问,究竟,到底。

1.“微风”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能“倚”?请谈谈你的理解。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两句诗会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