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4分)

母亲·我·狗

小时侯我极怕狗。现在想来,虽称不上是“谈狗色变”,也确有些“说狗心寒”,对狗的怕简直甚于想像中的鬼怪。每到夜间,远处的几声狗叫都能把我的心吊起来,好长时间才在母亲的细语柔抚下慢慢落下去。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要求上早学。

可整个村子上三年级的就我一个,另有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在校住宿。我作难了:学校和我们村子之间正好有一个“恶狗云集”的大庄子,白天和别人一起倒还不怎么怕;这早上起来,黑咕隆咚的……

邻居大婶也来劝母亲:“别让洪水上了吧,就弟兄一个,他爹又不在家,万一有个好歹咋向他爹交代呢?”母亲笑着谢了大婶,摸摸我的头说:“我送他,学不能不上啊。”大婶瞪了母亲一眼:“你,能行吗?”母亲顿了一下,点点头。

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发现母亲已点着灯在忙碌了。“五点半了,起来吧。”母亲见我醒了,转身为我打来洗脸水。待我洗好脸,她到院里找了一根木棒拿在手中,夹上我的书包,然后拉上我:“走吧。”摸了摸母亲手中的棍子,拉着母亲的手我顿时觉得安全多了。

到了那个村子,我的心也不再那么恐惧了,只是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母亲紧张地盯着周围,像是怕狗突然从暗处扑上来似的。

忽然,我感到母亲的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我抬头看着母亲,母亲赶忙俯下身拍拍我的头:“洪水,别怕!有妈在,狗子不敢来的。”我便像置身于一把保护伞下似的,心慢慢的安稳下来。

以后,母亲每天早晨起床后总是先把我送到学校,然后再回去作饭。

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同大婶闲谈,一句话说得我心猛的一颤:母亲对狗的怕其实一点也不亚于我!她小时候曾被狗咬得差点丢了命。母亲那湿漉漉的颤抖的手在眼前一闪,我真想跑到正忙碌的母亲身边,抱住她大哭一场----为她那颗受苦受累还经常受着惊吓的羸弱的心!

如今我已不再是那个怕狗的小孩子了,而母亲依然很怕狗。于是每次外出,我总细心的守护在母亲的身旁----因为,我忘不了那个怕狗的童年;忘不了母亲那只手,湿漉漉的,有些发抖……

                                                              (选自《听雨轩——精短美文》)
1.用简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从两个不同角度告诉我们母亲其实是很怕狗的,试借用文中的语句进行说明。(4分)
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湿漉漉的手,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4.母亲到底是胆大还是胆小?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5.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请以“母爱是……”的句式,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热爱之情。(2分)

母爱是夏日里的一泓清泉,甘甜,清冽。  

母爱是                                                           

 

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0分)

斯是陋室,                

荡胸生曾云,                  

____   ________,如闻泣幽咽。

(4) _________  ___,猎马带禽归。

(5)《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6)《长歌行》中蕴含哲理,发人深省的句子是:                                       

(7)《陋室铭》中,作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2分)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2分

 

阅读《爱莲说》,完成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濯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2)濯清涟而不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4)陶后有闻(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13-15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中/峨俄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独其亲  (以……为亲)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不知有汉    (副词,竟,竟然)      D.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咖啡因对人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咖啡因大概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中枢神经兴奋剂了。它存在于多种植物、食物(咖啡、茶、巧克力、可可、可乐等)以及非处方的精神类药物中。通常,人们认为咖啡因是一种营养型的机能增进剂,但实际上它并不具有营养价值。咖啡因摄入后会迅速被吸收,1~2小时后在体内达到最高浓度。体内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吸收咖啡因,因此它可以潜在地影响体内各个系统。未被吸收的咖啡因在肝脏被降解,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运动方面,有学者认为咖啡因能增强机体耐久型运动的机能。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进而促进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自由脂肪酸的释放;参与运动的肌肉在运动初期会优先动用这些脂肪酸,降低身体对肌肉中碳水化合物(肌糖元)的需求,节约出来的肌糖元为后续的运动提供能量,因此可延迟疲劳的发生。最近的实验室研究显示,在运动开始前1小时摄入3~9毫克/千克体重的咖啡因,能显著提高受试者在耐久型运动如长跑和长距离自行车运动中的表现。咖啡因如何增强机体耐久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运动早期肌糖元的节省发生在咖啡因摄入之后,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实这是咖啡因增加骨骼肌中自由脂肪酸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咖啡因能增强机体在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表现。持续约5分钟耗氧量为最大耗氧量90%~100%的运动强度下,机体需要从有氧反应和无氧反应两个来源同时获取能量。这种情况下,咖啡因对运动机能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咖啡因直接促进肌肉中无氧反应的能量供给和肌肉收缩,也可能是由于咖啡因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组分对努力尝试程度的感知。

总之,运动开始前摄入咖啡因,能增强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以及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身体机能。不过这个结果来自在实验室内对专业运动员以及训练有素的业余选手开展的研究,还有待于真正来自运动场的研究确证。

(选自《科学世界》2013年第6期张丽娜)
1.下列有关咖啡因作用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些研究发现,在运动开始前摄入适量的咖啡因,能增强人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以及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身体机能。

B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进而促进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自由脂肪酸的释放。

C大量实验充分证明,运动早期肌糖元的节省发生在咖啡因摄入后,这是咖啡因增加骨骼肌中脂肪酸的直接结果。

D通常,人们认为咖啡因是一种营养型的机能增进剂,其本身并不具有营养价值。
2.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咖啡因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中枢神经兴奋剂。

B.体内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吸收咖啡因,因此它可以潜在地影响体内各个系统。

C.咖啡因只存在于多种植物、食物中。

D.咖啡因对运动机能的提升,完全是由于它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组分对努力尝试程度的感知。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在高强度运动中,身体对肌肉中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比平时大。

B.人喝了大量可乐后,排出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咖啡因。

C.睡觉前,喝大量的咖啡或浓茶后往往不容易入眠,是因为它们里面含有可延迟人体疲劳的咖啡因。

D.来自实验室内对专业运动员以及训练有素的业余选手开展的研究,比真正来自运动场的研究更具说服力。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妈妈 ,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下列句子在表意时,语意表达最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A.③④②⑤①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③④            D.③⑤④②①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你们是赞成明明的意见呢,还是赞成亮亮的意见?

B.“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夫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处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也叫消息,它用事实说话,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

B.《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C.《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

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济南的空气更加清新。

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在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是(     )(2分)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面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惟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

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封锁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尖利     悠闲    转弯抹角

B.阴惨    赃物     仄歪    锐不可挡

C.肃穆    竹篙     箱箧   张皇失措

D.泄气    荒谬     逃窜    毫无斗志

 

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退(guì)    (yǎo)       白洋(dìng)

B(suí)    (jiū)    蹿一蹿(cuàn)

C.寒(jìn)    子(yào     灭(jiān)

D(tí)     (yè)       苇(lú)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历过成长的喜怒哀乐,品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点点滴滴,都会在我们的心里。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相关内容,使题目完整;②写一篇记叙文;③不少于600字。

的滋味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12分)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4分)

答:
4.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

①“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②“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历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③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⑤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

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1.“她挂花了”,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挂花”是什么意思。(2分)
2.段,老头子的身体为什么会往上“蹿一蹿”?(2分)

答:
3.“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4.老头子说“我没脸见人”,反映了老头子怎样的心理与性格特点?(3分)

答:
5.段中的“偏偏”一词写出“老头子”怎样的心理?(3分)

答:

 

郑板桥开仓济民(7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阻之(或者)

C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相关材料】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桃花源记(节选)  (13分)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4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B.如外人(        )

C.便还家(          )           D.余人各复至其家(       )
2.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3分)

材料一:据新华社电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日本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于17日上午再次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这是小泉2001年4月就任首相以来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

材料二:据新华社电 日本一些政党领导人17日上午纷纷发表谈话,谴责小泉纯一郎首相当天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据新华社电 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17日在汉城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大岛正太郎,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提出强烈抗议。

新华社北京 10月1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孔泉18日在记者会上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性质严重,中国人民对他这种言而无信并伤害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人民感情的行为深感愤慨。

阅读材料一、二,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出的看法。

 

 

默写。(10分)

(1)               ,朝露待日晞。

(2)常恐秋节至,               

(3东皋薄暮望,               

(4)                ,猎马带禽归。

(5)                ,北风江上寒。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                ,波撼岳阳城

(8)                  ,烟波江上使人愁。

(9)《红楼梦》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陥泥中。”《爱莲说》中意思与之相

近的句子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 ,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下列划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退(guì)    水(yǎ0)     白洋(dìng)

B.靖(suí)     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jīn)     晓(fú)      巍巍(chàn)

D.防(tí)      (hài)     击炮(pò)

 

出下列词语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寒噤     哀掉        锐不可挡        转弯抹角

B.搀扶     鞠躬        张皇失错        微不足到

C.狼籍     烦燥        大庭广众        铸剑为犁

D.颓唐     洗劫        响彻云霄        谈笑风生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2分)

A. (jiāi)    灭(qiān)    ( )    ( hài )

B.丧(bèn)      问( jié )       (yáo)     ( suì )

C .跚(pán)   使(chāi)      杀(móu)     ( miù )

D .(xiè )    制裁( cái )      晓( )  ( jié )

 

作文:(60+3分)

题目:_________,感觉真好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平时,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请以“帮助别人(或得到理解……),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你要写的那一方面内容,填在题目的横线上。要写出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读下面语段,完成题。(16分)

讨债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10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惟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上,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10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惟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10块钱早就该还了,可他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10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

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10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吗,不用还。” “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双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10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会一辈子也不安心的。”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畏,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题目“讨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

                                                                          
2.“母亲那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是通过哪几件具体的事体现出来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母亲讨债时的无奈?(3分

                                                               
4.“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一句中爸欲言什么? (3分)

                                                               
5.写出“我”对母亲评价变化的四个词语。(4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