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根据下面句子括号里的拼音,按序号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旅鼠是一种(niè)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

②筷子头一(zhā)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③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 )无垠的宇宙。

④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 (qǐ)首。

 

书写(4分,本题结合卷面整体考虑给分)请工整、正确地书写下面一段文字。

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在一切成定局之前,请不要停下脚步。

 

作文(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年轻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题目填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然后写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以记叙文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

 

根据要完成

完成家庭作业是初中学生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作业让学生 “温故而知新”,让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状况,也是师生沟通的平台。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家庭作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2分)请你就同学完成家庭作业情况写一个调查问题。
2.(3分)下面是你们综合性学习小组通过对蔡榨中学69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后搜集到的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写下你的发现。

调查问题:你平时完成作业的主要方式是(     )(只能选一项)

A.独立完成

B.基本独立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人请教

C.不管会不会,直接抄答案。

D.很少做作业

满分5 manfen5.com

你的发现:
3.(3分)李浩拿着家庭作业本准备交给组长,这时他的好朋友林毅跑过来说自己有几题没有做,要李浩把作业给他抄。如果你是李浩,你会这样劝林毅:“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限25字以内)(4分)
2.根据选文,可以理出“我”在被追赶中心理、行为的主要变化过程。请你完成下面的空格。(3分)

鼓足了勇气——(      )——充满了自信——(        )——选择了放弃
3.品味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4分)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
4.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4分)

 

填空。(共8分,每空2分。)

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

⑷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题中的“左迁”指的是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日:“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①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②,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①安:哪里。②令尹:官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其母问其故           故:所以      B.向者吾见之           向:之前

C.归而泣               泣:哭泣      D.信其仁也             仁:仁义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杀而埋之矣”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将安     B.犹恶子声     C.得一人使    D.国人道
3.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怕别人看见两条蛇头死去,就把它打死并埋下了。

B、同时看见两条蛇的人会死去。

C、孙叔敖担心离开母亲死去,所以哭泣。

D、长大后,孙叔敖做了令尹,还没有上任,别人就知道他仁义了。
4.翻译(共6分。每小题3分。)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武汉长江隧道

①“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建成,是长江过江交通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②“万里长江第一隧”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有别于传统隧道的通风、排气模式,以确保通排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并尽可能地减少环境污染。

③武汉长江隧道在建成的过程中,同时建有两座高达40米的风塔。两座风塔直接与隧道顶部的数台大功率抽流风机相连,隧道内产生的废气将通过抽流风机向上输向风塔,再由风塔排向40米的高空,经过稀释后扩散,噪声及空气污染均可大幅下降。因为长江隧道长度较大,在通风、排气的环节,设计采用了“射流风机纵向诱导通风模式”加“重点排烟”的举措,以确保隧道内良好的通风环境。即通过风机“接力”的方式,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通过一台台射流风机的传接,快速、及时地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

④同时,考虑到隧道内的废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空气在流通、清污的过程中必然招致“升温”,即靠近隧道出口处的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到40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为此,长江隧道的设计,除确保良好的通风环境外,还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洒“细水雾”的方法,并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让雾滴在挥发过程中把热量带走,对隧道内部进行适度降温,以保证其环境质量。

武汉长江隧道首次采用了世界一流的双道管片(防水圈)防水设计,虽处于长江水位57米之下,但可保证隧道100年不漏水。同时隧道按可抗6级地震设计,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最高可抵御3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使用年限长达100年,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同时,隧道两端的竖井还设有宽14米,高5.4米,厚0.34米的防淹门,万一遇到不可抗的外力(如战争)而遭到破坏,防淹门可拦截江水,防止江水经隧道“倒灌”城市。

⑥“万里长江第一隧”在国内首次使用了具有三重开关的逃生通道门,其安全逃生系统整体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逃生通道设在左右两条隧道的中间,在每条隧道的左侧地面上,每隔80米就可以看到一个长方形黑盖,那便是逃生通道口。一旦隧道遭遇失火等紧急情况,中央控制系统就自动开启通道口,同时,通道口旁边的墙体也设置了通道口的电动开关,只要轻轻一按,这扇门便自动开启。停电时,这扇重达200多千克的防压门,也可单人徒手拉开,因为拉手上安设了手动助力装置。

⑦武汉长江隧道在建设施工中的众多创新,标志着我国穿越江河湖海的隧道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目前正在规划或筹建的其他穿江城市隧道,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过江交通隧道的发展。
1.文章依次介绍了武汉长江隧道的三种世界领先技术,下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A.通风排气技术    B.降温冷却技术      C.防水防震技术      D.安全逃生技术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隧道内产生的废气将通过隧道顶部的数台大功率抽流风机向上输向两座40米高的风塔,完全避免了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

B.长江隧道特别采取了在隧道内部喷酒“细水雾”的方法,在多个断面形成“雾帘”,运用物理方法进行适度降温。

C.坚固的防淹门,能在过江隧道突然遇到不可抗的外力而遭到破坏时,有效地拦截江水,保障城市不受江水倒灌威胁。

D.逃生通道门“三重开关”是指中央系统控制的自动开关,通道口旁墙体上手动的电动开关和装有手动助力装置的应急拉手。
3.下列情景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一初中学生翻阅历史典籍时,读到“唐代大明宫夏季时用水帘冷却降温,使宫殿内气温宜人”后,进行了以下推论:长江隧道处于江底,周围都是水,而水又能冷却空气,所以隧道内的温度肯定比隧道外低。

B.看了关于“长江隧道”的特别报道,周鸣了解到隧道采用世界领先的通风系统,能将富含氧气的新鲜空气,输送到隧道各个角落。他对爸爸说:“爸,隧道内行车不用关车窗,隧道内的空气比外面还新鲜呢!”

C.课间时分,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新闻时事。一位同学说:“如果智利8.8级强震发生在武汉那就糟糕了,不说武汉市众多的高层建筑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就连抗震能力较强的‘万里长江第一隧’恐怕也难于幸免啊!”

D.司机老杨宁可绕远路走长江二桥过江,也不愿开车走长江隧道。他老是对别的司机这么说:“走长江隧道太危险了——万一隧道漏水、或者突发火灾,连一条逃生之路都没有,还是走公路桥过江靠得住些。”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4分)(     

①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②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③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④与毁坏他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真像一个英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通过老师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C.运动会约在上午12点钟左右闭幕。

D.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没有丰富肥料滋养的土地,是    的土地;没有先进文化沐浴的民族;是    的民族;没有优秀浸润的心灵,是    的心灵。

A.贫瘠 愚昧 荒芜       B.贫穷 愚蠢 荒凉     C.贫瘠 愚蠢 荒凉       D.贫穷 愚昧 荒芜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如既往    温文尔雅     一如既往     B.视死如归    井然有序     眼花瞭乱

C.史无前例    不以为然     百感交集     D.形势严峻    温顺乖巧     如梦如幻

 

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一项是(  

A.高(kàng)    (yè)    (yǐ)靠     (mái)

B.(xiá)想    (zhòu)  (niè)    (biān)损

C.(yíng绕     (áo)翔    (biāo)贬    (xuàn)晕

D.(jué)起     (bān)石   (wǎn)成    (lóng)罩

 

请从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  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3、有事例,有真情实感。

  (二)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而这一切激励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不少于500字。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后面小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解释下列括号中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与友行(                      2)去后至(            

3)相()而去                        4)下车)之            
3.翻译句子:2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5.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
6.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学而习之       时:              (2)吾日三省吾身   省:             

(3)思而不学则   殆:              (4)博学而笃志    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坚定的志向的句子是:                        (1分)

孔子认为应该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1分)
4.孔子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的?你对此是怎么理解的?(2分)
5.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不少于两点)(2分)

 

 

(3分)

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文中        一词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1分)
2.这是一首咏物诗请简要说明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我的老师   (12分)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地想起我的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        )         咽(        )
2.请从第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2分)
3.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2分)
4.阅读段,完成下表。(4分)

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老师的品质特点

老师笑谈残腿。

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5.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2分)

 

 

秋天的怀念(10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2.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3.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B、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C、 本文采用了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本文不是以情节曲折巧妙取胜,而以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
4.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综合性学习(8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徜徉,吮吸着知识的营养,开拓着阅读的视野。为此,某中学七年级拟开展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宣传汉字魅力,弘扬中国文化,学校将举行一次“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你为这次大会拟写一则宣传语。提示:宣传语大多分上下句,结构工整,语言凝练、精彩。(2分)

你的标语:                                                                                       

(2)善用形声字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形近字。请仿照示例选择一组形近字进行解析。(2分)例句:“睡眠”的“睡”是目字旁,可以理解为睡觉要合目;“捶打”的“捶”是提手旁,可以理解为得用手来捶。备选形近字:①“钱财”与“木材”;②“悲惨”与“渗漏”;③“烘烤”与“供应”。

你选第     组,你的解析:                                                  

(3)张霞同学到图书馆去还书。管理员老师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霞同学看书可认真,书上还标了记号,作了圈点批注呢!”(4分)

A管理员老师的言外之意是:                                                       

B张霞听了,很不好意思。假如你是她,应该如何说?

 

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            ,志在千里。《龟虽寿》

(2)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3)运用丰富的联想,借月抒情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挂念。与曹植《七哀》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意境相似的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咏雪》

(5)由实际景物转入想象,虚写,设想别后团聚场面以安慰彼此,更显思念之苦。后演绎出成语“剪烛西窗”,喻思念朋友、渴望团聚之意。相关语句是                            。《夜雨寄北》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冰心,原名谢婉莹,她受英国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创作了诗集《繁星》《春水》。

(2)《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

(3)《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

(4)《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 孟子 》并称为“四书”,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2分)

A.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B.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设问)

C.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比喻)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象征)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2分)

A.妈妈今天到市场买了番茄、辣椒、玉米、马铃薯等很多蔬菜

B.光头强这个动漫形象对我并不陌生

C.我的家乡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D.我国有世界上所没有的万里长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抗拒     形影不离     絮絮叨叨      自做主张

B、各得其所     迷迷糊糊     水波粼粼      喜出望外

C、尴尬     瘫痪     脸颊      祷告

D、菡萏     诀别     覆盖      遮蔽

 

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chā)  (jiá)  羊(líng)   意见分(qí)

B.不(jìn)  谎(sā)   (jī)     絮絮叨(dāo)

C.憔(cuì)  笑(nì)   告(dǎo)    弄花草(shì)

D.下(zūn)  时(chà)  着(zuàn)   尊君在(fǒu

 

写作(50分)

请以“成长的背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

①主题明确,描写细致,有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现代文阅读理解 (15分)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  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  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