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8分)

1.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1分)

3.《归园田居》(其三)描写诗人耕种辛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2分)

不是所有的笑容都表达喜悦,____;不是所有的喝彩都表达赞颂,____;不是所有的顺从都表达虔敬,____;不是所有的顺利都表达成功,____。

①就像不是所有的反对都表达憎恶 ②就像不是所有的眼泪都表达悲痛

③就像不是所有的沉默都表达否定 ④就像不是所有的挫折都表达不幸

A.②③①④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信客教地理栩栩如生,效果奇佳。

B.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C.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不合坐一条板凳。

D.农妇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鞠躬遗骸锐不可挡张皇失措

B.狼籍烦躁荡然无存因地制宜

C.轩榭藩篱惟妙惟肖销声匿迹

D.归咎喷嚏铸剑为犁穿流不息

 

下列加划线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藻xìng倍qióng山yān

B.飞sù雾sōng荒shuì

C.属引凄异zhǔ公xiàng砀háng

D.素绿潭cuān僦lìn长

 

(三)

住进富阳宾馆,推窗一望,思慕久矣的富春江就在眼前,顿时欣喜泉涌。时当中午,从稀淡云层中射出的阳光不能朗照,江面似蒙上一层轻雾,显出一副慵睡未醒的模样。

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誉,她的特点是山水相映,江宽流缓,在这里望江远眺,正好领略其轻裘绶带之美。入富阳登上鹳山,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静静地注视,则就可以细察她的一颦一笑了。清澈的江水徐徐流淌,水浅处沙滩隐约可见,两岸沙丘小山宛若装饰的屏障,那从容驶行的船只似在徜徉散步,其实它是机动的,惜乎不能再见到富春帆影了。

登鹳山当然还为访“都”。这次是由郁达夫孙女郁嘉玲陪同前往的,她容颜酷似乃祖,性格亦坦率真诚,以仰止之情娓娓讲述祖父在南洋抗敌遇难的经历。我们瞻仰了“双烈亭”,这是为追念郁华、达夫兄弟而筑,叶浅予为这对以血殉国的贤昆仲所制作画像,镌之碑刻,虽寥寥几笔,却神情毕肖,非知己不能如此得其神髓。达夫故居是一栋二层楼房,它所贮藏的英烈业绩,当与富阳山水永存。虽则大节嶙嶙的忠骨并不埋于此间青山,可这富阳的人文之美当是十分绚烂壮丽的。

山水总是寄寓人情。唐人吴融诗云:“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我从富阳到桐庐,一路览胜,就充分品味到“水送山迎”的情趣了。这条途径,车子几乎是跟富春江的流向平行的,一出富阳,向西偏南行进,它在群山之间时而露面,时而遮颜,觉得富春江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倾诉旅情。这浙西的山也真多,诚如郁达夫所描写的“峰岭并不成重,而包围在汽车周围的一带,却呈露着千层万层的波浪”。

1.富春江古有“第二漓江”之称,富春江位于________________。漓江位于________________。

2.富春江的自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能体现富阳人文之美的事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景语都是情语。下列描写能体现作者什么心情?

(1)立在江畔大石崖上静静地注视,则就可以细察她的一颦一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在群山之间时而露面,时而遮颜,觉得富春江始终陪伴在我身边,为我倾诉旅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湖漫笔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④亭旁溪水琮琤,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①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②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③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④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亦如镜;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⑤

1.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

2.“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加线的五句话中任选一句,就形象、语言和写法等方面有重点地欣赏评点。

答:第________句,欣赏评点:________________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小节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归哪一处

(   )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一)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

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曲《高山青》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7小节中引用的唐诗“入云深处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

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                (    )

2.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    )

3.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    )

 

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字运用的妙处。

1.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莽莽(mánɡ)浓稠(chóu)

山岚(lán)鱼鳖(biē)

B.堪称(kān)风靡(mí)

谛听(dì)静谧(mì)

C.茸茸(rónɡ)幢顶(chuánɡ)

禅悟(chán)纯粹(cuì)

D.雄踞(jù)红桧(huì)

模样(mú)             镶嵌(qiàn)

 

(三)移植记忆

①记忆也可移植,这听起来似天方夜谭,然而科学家们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这将会成为现实。

②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记忆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人的记忆物质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种叫脑肽的微小蛋白。人类智力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组成这种脑肽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序列和空间结构的不同。因此美国学者詹姆斯·麦康内尔首先提出了记忆移植的理论,并用涡虫做了成功的记忆移植实验。此后许多学者用不同的动物进行了实验,结果也证实该理论的正确性。

③1978年德国科学家马田,从训练过的蜜蜂中提取出记忆蛋白,将其移植到没有接受训练的蜜蜂脑内,结果发现这些蜜蜂就像训练过的蜜蜂一样,每天能定时飞到放有蜜蜂的蜂房内就餐。

④英格兰的科学家也用蜜蜂做了相关的实验,他们首先用仪器将成年蜜蜂脑中的记忆蛋白提取出来,再将其注射到正在蜕变的幼蜂脑内。当幼蜂刚刚能飞时,将其带到一公里外成年蜂常来取蜜的蜜源处放飞,结果发现这些从小足未出户的小蜜蜂居然都能准确地返回蜂巢,而那些未接受记忆蛋白移植的蜜蜂却不能返回。

⑤美国科学家乔·昂加尔用老鼠做实验也证实了记忆能够移植的理论。他将老鼠觅食的鼠笼分成一明一暗两个室,并放上相同的食饵,在暗室内放上电击装置,每当老鼠到暗室取食时,就会受到电击。久而久之,在老鼠的大脑中就形成暗室危险、明室安全的概念。

⑥然后将这些老鼠解剖,结果在它们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昂加尔将这种特殊的蛋白质注射到了无此经历的老鼠脑中,结果发现这些天生喜暗厌明的老鼠竟无一例外地直扑明室觅食。荷兰学者威克还发现,若给老鼠注射加压素(一种肽),老鼠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⑦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就恢复了记忆。以后他们发现加压素不仅能恢复病人的记忆,而且能提高记忆力、识别力和注意力。

⑧当然,关于人类的记忆移植目前还在深入地研究之中,但是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为现实。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记忆移植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本文的说明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忆有其特殊的物质基础——脑肽,这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微小蛋白质。

B.人的记忆是可以移植的已经得到证明,记忆力提高以后,注意力和识别力也有所提高。

C.在动物实验中,许多实例证明是可以通过移植脑肽来移植记忆的。

D.脑肽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序列和空间结构的不同,使人的智力产生差异。

4.本文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5.第④段画横线的语句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七段开头的“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一句,从修辞上看属于________,从结构作用上看,其作用是________。

8.如果人类的记忆能够移植了,你希望移植什么样内容的记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示人们去研究制造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度,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度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立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分离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不也可以让人类的不老之梦成真吗!

注①   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竟然”一词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章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一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立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5.发挥想像,假如将莲子中分离出来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移植到人身上,世界将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几句古代诗人咏荷的名句(两句以上)。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段,并回答文下问题

(一)

①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互相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有红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如果在过去也许都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现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却有可能让我们美梦成真!

②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转入基因而扩大整个花卉的基因库,因而就可人工创造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宝库;还可以只定向修饰改变一些你不喜欢的花卉性状而保留那些你喜欢的优良品质;而且只要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③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科学家们的思路是首先要了解这些性状的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创造出花卉新品种。

……

④由于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观赏价值,所以转基因花卉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不会像转基因的粮食作物、果实植物等那么困难。估计近年内在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可实现商业化。

⑤完全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只需打一个电话给花卉公司,描绘一下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从转基因花卉库里找到你要的那种特别的花卉。

1.阅读选文第①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文开头列举了几种花所代表的意思,你能再列举出几种花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三种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画线词的准确性

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第②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型的生物技术所具有的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特点,控制在24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第③段,回答下列问题

(1)给文中画线的多音字注音释义

鲜:A.保期(   )________  B.为人知(   )________

(2)分析一下这一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改良花卉,定向创造出花卉新品种,科学家们的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顺序能打乱重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第④段,体会画线词的表达作用。

由于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观赏价值,所以……

5.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新生物技术可使“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心形图案的白玫瑰”等特别花卉成为现实。

B.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可能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C.科学家们已有这样的设想:通过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定向创造出新品种花卉。

D.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已实现商业化。

 

假如转基因花完全研制成功,可以提供你需要的任何一种特制的花卉,请描绘一下你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词

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地将来创选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转基因花的研究比较困难,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已经被应用于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

C.研究花卉衰亡基因及基因工程是因为传统的花卉保鲜法弊端太多。

D.近年内,也许有一些发达国家已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转基因花卉。

 

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________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

②这一研究对________基因如何控制花的形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③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________价值。

A.改造、揭示、欣赏                      B.改造、揭露、观赏

C.改良、揭示、观赏                      D.改良、揭露、欣赏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梦寐以求 新形 修饰 朝向

枝叶烦茂 振奋 须要 观赏

生理机制 敏感 显著 图象

订正: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贮运(zhù)华裔(yì)

涉及(shè)赠送(zènɡ)

B.乙烯(xī)康乃馨(xīnɡ)

枯萎(wěi)描绘(huì)

C.天竺(zhú)花卉(bēn)

柠檬(ménɡ)玫瑰(méi)

D.一抹(muǒ)凋零(diāo)

保鲜剂(jì)         葵花(kuí)

 

片断写作练习:

你是否注意观察了月夜的景色,请用200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惧而诸医(谋划)                    B.甚将乎肝膈(蔓延)

C.疾未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忧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3.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6.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②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