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失魂落魄(pò)濑户(lài)寒酸(suān)函馆(hán)

B.犹豫(yóu)船舱(cānɡ)一模一样(mó)酬谢(chóu)

C.褴褛(lǚ)留恋(liàn)如数奉还(fènɡ) 羡慕(mù)

D.广阔(kuò)吩咐(fēn)继承(chénɡ)商量(liɑnɡ)

 

片断写作练习:

海瑞是我国著名的清官,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为官清廉的人,请叙述关于他(她)的一件事,注意记叙的要素要交待清楚。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子无敢食我也。(无:         )

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逆:           )

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遂:         )

⑷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       )

2.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D、需求,需要

⑵虎以为然(  )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D、然后

3.为下列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它们,代百兽      B.它,代老虎        C.它,代狐狸        D.它们,代老虎和狐狸

⑴虎求百兽而食之(  )

⑵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

⑶兽见之皆走(  )

4.选择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项。

⑴天帝使我长百兽(  )

A、上天任命我做百兽的王。  B、天帝让我比百兽长寿。

C、老天爷让我比百兽年长。  D、上天派我带领着百兽。

⑵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5.从寓言中可提炼出一个成语,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

6.分析句子中词语的古今词义。

⑴子无敢食我也。子:古义        今义

⑵兽见之皆走。走:古义      今义

7.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读选文,回答问题: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给下边的字词注音。

潴(  )  躬(  )  胼(  )  胝(  )

2.解释下边的词语。

(1)执一:

(2)掌故:

(3)相度:

(4)咨询:

3.翻译下边的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4.为什么说治水“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用课文原句回答。

5.治水要防止哪些现象?用课文原句回答。

 

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  )

A.治水/必躬亲                         B.泥于/掌故

C.昔/海/忠介治河                      D.而随官人役/未尝/横索一钱

 

《治水必躬亲》选自《   》,作者    代江苏金匮人。文章论述了  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  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  ,而且要  

 

海瑞当年是如何治河的?请用课原话回答。

 

辨别下边各组句子中多义词的意思。

①情:非相度不得其情(     )  以情动人(           )

②致:非咨询不穷其致(     )  错落有致(           )

③躬: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鞠躬尽瘁(           )

④举: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举世闻名(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2)必如是而后世可举也。

(3)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不可执一,泥于掌故(泥:         )

(2)流有缓急,潴有浅深(潴:      )

(3)非咨询不穷其致(穷:      )

(4)布袍缓带(缓带: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如是:      )

 

片断写作练习:

将《晏子使楚》中晏子驳斥楚王的一部分改成记叙文片断,注意增加适当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避免对原文进行简单的翻译。

 

(二)晏子谏因岛杀人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1.晏子的本意是     景公,说他       。但是晏子却以      烛邹的姿态出现。这种以         的语言进行讽谏的方式方法,易于被人接受。

2.景公听了晏子列举烛邹“罪状”的一番话后,说:“        ”从这可以看出景公是个               

3.请简单谈谈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不杀烛邹的原因。

4.请解释文中三个“使”的意思。

①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 ) ③使诸侯闻之( )

5.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请数之以其罪( ) ③以鸟之故杀人( )

④景公好弋( ) ⑤寡人闻命( ) ⑥为吾君主鸟( )

6.指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

①吏杀之(  )

A.招集差吏杀了烛邹。

B.命令主管官吏杀他。

C.诏告天下人要杀烛邹。

D.告诉手下官吏杀人。

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A.派烛邹管好主人的鸟,可是鸟死了。

B.叫烛邹去喂养主人的鸟,可是鸟儿逃跑了。

C.让烛邹去管这些鸟,然而这些鸟都不见了。

D.叫烛邹去主管禽鸟,可是这些禽鸟却亡失了。

③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

A.于是把烛邹召到景公面前谴责。 

B.便把烛邹的罪状诏告天下。

C.就把烛邹数落了一顿。

D.于是景公把烛邹召来谴责了一番。

7.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

 

(一)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2.“寡人反取病焉”中“病”的意思是(   )

A.生病             B.疾病             C.窘迫,尴尬        D.忌妒

3.从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4.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

楚王: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

6.“吏二缚一人诣王”的目的是什么?

7.楚王戏晏婴,你认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为什么?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到顺序应是(  )

(1)高思想  (2)有效的  (3)我党  (4)改正错误

A.⑵⑶⑴⑷         B.⑶⑴⑷⑵          C.⑶⑵⑷⑴         D.⑶⑷⑴⑵

 

为了使上下句连贯,下面这句话的空缺处境入的最恰当的语句应是(   )

经过三年的努力,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我们不是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克服了吗?

B.学习上的各种困难都被我们克服了,

C.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我们都克服了,

D.我们克服了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解释下列的多义词:

1.使:得一人之使(  )  晏子将使楚(  )  使民善盗耶(  )

2.以:何以也( ) 以故东徙( ) 我以日始出是去人近( )

3.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译句:

1.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2.人固善盗乎?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回击的?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之习辞者(习辞:   )

2.今方来,吾欲辱之(辱:   )

3.吏二缚一人诣王(诣:    )

4.齐人固善盗乎(固:    )

5.圣人非所与熙也(熙:  )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一人(  ) 酒(  ) 王(  ) 为(  )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         的著作。

 

片断写作练习:

写一个片断,表现文中“儿子”与鸽子和睦相处的情景。

 

(三)猫的故事

①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②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它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鼎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叨着上了墙头,怀十艮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拖,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③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它开脱。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惩罚,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它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它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它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重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④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它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叉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它这样的念念不忘?

⑤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它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⑥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它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登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⑦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由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它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⑧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它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1.通读全文后,概括故事情节的几个阶段。(每空不超过5个字)

猫入居室→(  )→(  )→(  )→(  )

2.第1段叙述“我”对猫叫很厌烦,这与文章中心有关联吗?

3.“它低声地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一声叹息”,你能体会出“这声叹息”中包含着什么吗?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二)牡丹的拒绝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

这个春实在大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1.看牡丹为什么一定要到洛阳去?

2.文章用了较多的篇幅写到洛阳而没看到牡丹,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3.文章说“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联系全文说说牡丹的“个性”是什么?

4.牡丹“同人一样”,它“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人的“品位”是什么?

5.文章写当年“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的传说,对写现在的“牡丹拒绝寒冷”,有什么作用?

6.下边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般人写牡丹都是赞美牡丹的绚丽娇艳、雍容华贵,而本文却另辟蹊径,赞美“牡丹的拒绝”,因而显得不同凡响。

B.文章描写牡丹先扬后抑再扬,一唱三叹,在曲折之中表现出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崇高品质。

C.作者在文中采用的是第二人称的写法,但重点仍然是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感悟。

D.“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说明“富贵”和“高贵”之间的距离并不大,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一)

我忽然觉得,这只鸽子绝非偶尔落脚,它分明是大自然派来的一位使者,那"咕咕"的叫声,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其实,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土,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上面画线句子的含义,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的感觉中,这只鸽子不是偶然间来到这里的,而是成了人类呼唤宁静、和谐、和平的使者。

B.那“咕咕”的叫声、带血的翅膀在向我们倾吐:人对自然的剥夺与破坏已太多,早点醒悟,还自然本来的面目与生机吧!

C.作者运用拟人修辞,赋鸽子以使者的身份与感情,体现出作者对鸽子、对一切生灵的命运的关注之情。

D.“那带血的翅膀不正在向我们倾吐着什么吗?”运用了反问句式,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人们可悲的下场。

2.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多少年了,我们太习惯去探寻大自然的意义,而往往忽略了大自然本身的叙说。”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人和自然应该有一种怎样关系呢?

3.“这思绪如同一片白云,飘浮在我心灵的天空上,使之变得宁静而高远……”中的“之”指什么?又是什么使它变得宁静而高远的?

4.作者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仅仅是“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吗?为什么?

5.设想一下:有一天,可爱的鸽子终于扇动健康的翅膀飞走,你会封阳台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6.上面第二段文字也是课文《明天不封阳台》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点明主旨,与课文开头相呼应。

B.作者通过让鸽子落脚而不封阳台这件事,表现了自己对待人与自然的态度。

C.表明了作者今后再也不封阳台的决心。

D.阐述了明天不封阳台的几个理由。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人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喊”,这一不可思议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读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以“只能……,而不能……,因为……”的关联词语,模仿造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