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时(713741),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        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

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              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在浙江宁波等地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地的东汉墓葬中都曾发现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为多。据此不能判断

A.瓷器的发明最迟不会晚于东汉

B.汉代我国南北方可能都已能烧制瓷器

C.汉代南北方形成青白两个瓷系

D.汉代瓷器也作为冥器使用

 

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个体手工业

 

《汉书·元帝纪》载:“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中华民族的“安土重迁”思想根源是中国古代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发展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巩固统治的需要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下列引文反映井田制的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水利技术的进步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三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4)材料三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摘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

——摘编自《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愚民、辱民和穷民”。

(3)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推测著者桓宽对商鞅的态度。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过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促进井田制瓦解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    )

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B.歌颂商鞅变法的成效

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   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商鞅要求:“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主要目的是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打击旧贵族势力     D.发展农业生产

 

《战国策.秦策一》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上述言论出自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    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

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除旧布新   关注民生   国富兵强   最为彻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因为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要求分享权利

 

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上成功的改革之一。对于梭伦改革成功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B.得到平民和贵族的一直支持

C.梭伦奉行的折中原则

D.梭伦自身的努力及有效的改革措施

 

梭伦在他的诗中曾写道,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不使他们失去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收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着眼点在于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没有触动贵族的利益 

梭伦过多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

B.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后世,梭伦素有雅典“民主之父”之称。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颁布“解负令”,废除雅典的奴隶制度

B.使各等级的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D.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