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实业救国”

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

 

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近代企业中,其兴办宗旨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

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斯宾塞认为:人类可以在人口的压力下前进,也可以不前进,但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A.经典力学理论                  B.社会契约论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发展。上述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                 B.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C.城市化进程加快                       D.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兴起及扩大                B.八仙来自于民间

C.道教的广泛传播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渡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               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

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               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反映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上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400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个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

 

儿歌《两只老虎》起源于法国民谣,其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便是其中一个版本,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从战争(甲午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慈禧太后、奕、李鸿章)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他们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高是基于

A.中国综合国力比日本差

B.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破坏了世界和平

C.清政府对西方列强长期实行友好政策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损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832年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人们民主意识的提高

B.英国议会实行无代表的专制统治

C.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力量的变化

D.英国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世界霸权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公意和众意之间经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公意总是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利,它只是个体意志的总和。”这里的“公意”在雅典城邦得以维护的直接举措是

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B.推行陶片放逐法

C.给公民发放参政津贴                    D.实行轮番选举制

 

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B.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C.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中国……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不过中国的君权,兼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19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并简析其历史作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德国组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1)材料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3分)

(2)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你的理由。(9分)

 

以下是某年毛泽东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发的电文:“……(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机,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四天以后,他在电报中指出:“……第三阶段是解决徐(州)蚌(埠)两处之敌,夺取徐蚌。”与此材料相关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