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这表明

A.铁制工具应用广泛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即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28分)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

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6分)

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概括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6分)

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6分)

 

24分)书籍史是研究、揭示书籍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专门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1)宋代是我国书籍印刷史上的极盛时期,为后世书籍印刷树立了楷模风范。简要说明宋代书籍印刷发展的原因。(4分)

2)晚清时期是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时期。简述这一时期中国书籍印刷走向近代化的条件。说明这一时期书籍印刷发展对社会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6分)

4)当前书籍印刷面临怎样的挑战?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它“既是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一种反思和修正,也是对文艺复兴以来崇尚古代的一种反叛”。这种文艺思潮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欧洲共同体。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     B.二者内部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二者的出现都强化了两极格局       D.二者都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消亡

 

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进化规律。随后,很多西方宣扬白人种族优越的人用此理论来解释社会发展,并在西方政界和学界形成了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解释社会发展的理论

A.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抗英斗争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是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说辞

 

据下图,1830年以后英国的平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商人在世界各地赚取丰厚利润

C.工人收入总量的增长拉升了平均收入

D.经济危机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在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城邦对公职人员实行多种约束。其中包括

①公职人员必须是成年男性公民

②陪审法庭的监督

③陶片放逐法的震慑

④任期的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据《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统计,1911年全国30人以上工厂数只有171家,1927年是1374家,1933年达到了2435家。工厂数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的高涨                   D.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14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

A.“预备立宪”破产                  B.共和思想影响扩大

C.清朝统治覆灭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该思想家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顾炎武

 

《唐律疏义》曰:“依令,斛斗秤度等,所司每年量校,印署充用。其有私家自作,致有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据此可知当时

A.限制经营场所                     B.奉行“重农抑商”

C.商业空前繁荣                     D.重视监管商业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9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7分)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4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关税是令走私泛滥的根源。高关税既无法达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也达不到为政府增加财政的目的,只会引发走私泛滥,消弱法治,因而是有害无益的。

——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年份

国别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英国

4555

0

0

4

17

17

美国

3445

4050

33

20

53

9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材料三: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农产品由199%降至约l55%。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承诺

1)受亚当·斯密的影响,英国在对外贸易中推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在《南京条约》中有何体现?(4分)

2)清末,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和《国富论》。但两本书在中国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天演论》受到重视,《国富论》却被人们忽略。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两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当时英美两国的做法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简要分析这种做法的效果。(8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中国为入世所做的承诺。(6分)

 

有艺术家主张要用“物理般的眼睛”观察和描绘光,力争画出真实的光的效果。为此,他们坚持户外写生。这种主张属于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李光耀说:“一旦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施舍过日子的人没了羞辱感,大家把原本设计的‘安全网’变成了舒舒服服的‘靠垫’,鼓励了懒人,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完了。”他批评的是

A.社会矛盾        B.计划经济      C.过度的福利政策    D.选举制度

 

1863年的《英国工人致法兰西工人书》中指出:“每逢我们试图缩短劳动时间,或者要求提高工资,以改善我们的社会条件,我们的雇主就以低价运入法兰西、德意志、比利时和其他国家工人来代替我们做工,借此来威胁我们。”这种现象可以印证

A.资产阶级靠剥削无产者致富          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C.全球化伤害了下层劳动者利益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鸦片战争时)英中两国的力量差距比西班牙征服者和阿兹特克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其文明在16世纪初被西班牙人毁灭)之间的力量差距还要大得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在于

A.工业革命使英国国力发生质的飞跃    B.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国力衰退

C.西班牙只凭武力掠夺                D.阿兹特克人文明水平高于中国

 

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为目的的日本使团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是他们认识到“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文明之风移入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入同等化域”。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实施了

A.废藩置县        B.文明开化      C.殖产兴业       D.殖民扩张

 

东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任何意欲研究法的人,首先应当懂得‘法’这个词从何而来。它从□□一词而来:因为法是善和公正的艺术。”□□应该是

A.民主            B.城邦          C.人性           D.正义

 

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县级行政区惠东,从1983年拥有2445个自然村,到2011年锐减到2010个,近30年时间全县有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145个。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衰败                      B.城市化进程发展

C.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                D.乡镇企业发展壮大

 

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满分5 manfen5.com

(纸币上文字:晋察冀边区银行   一百元)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苏样”。苏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

 

北宋范仲淹因进谏遭受黜责。朱熹对此评价称“本朝唯范文正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在朱熹看来

A.范仲淹的行为促使皇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大臣抵触皇帝,破坏了“理”和“礼”。

C.范仲淹的行为是“发明本心”的结果。

D.范仲淹提振士人气节,是“理”的体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