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因为光荣革命而产生的主权在议会的体制,形成了对本国产权、经济活动、信仰自由以及个人自由的政治保护,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取资源,这种历史安排便产生了一个强国。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后,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苏联解体后都成熟起来。在国际关系的准则下建立起君子之交。

——李风林《中苏关系的历史和未来》

【材料三】当今国家实力的比拼,已由传统的武力逐渐开始向军事,经济、知识的综合发展程度转移。也就是说,谁的文明成为主流文明,谁将掌握世界。美国就将其经济、高科技和美国文化三者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将共同成为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支柱。

——《中国怎样建设现代文明大国》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近代英国成为强国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大喜”、“大悲”分别指什么?(4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明中苏关系的“大喜”、“大悲”分别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14分)

3)依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如何成为现代大国的认识。(4分)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晚明时,中国政治上已明显比西方落后。(清朝)康乾历称“盛世”,但生产力并无根本性进步,乾隆晚期,国运已现衰象。几百年欧洲每个世纪都有创造。中西发展趋势上差异,已十分昭然。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

【材料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并且领先于世界,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策和增长上经历了以1978年为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1978年后效率提高和生产率显著改善。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四】杉原薰(日本)提出了如下观点:1945年,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诞生成长起来。其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未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除日本、韩国、港台地区外,包括中国沿海地区正在紧随其后。

——新浪财经《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应该以谁为中心》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中西社会从17世纪至19世纪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不同发展趋势加以比较。(12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第一阶段中国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的政策因素。(4分)

3)材料四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中,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分)

 

19世纪中期,雨果发表了《悲惨世界》,描写尚万进为养活年幼的外甥们偷一块面包而被捕,几年后成为一位人人敬爱的市长。他一直做善事,他帮助一个穷困女工找回她女儿科斯蒂。而警长贾威一直要抓他入狱。此时法国共和党与保王党斗争激烈,一个代表革命的青年爱上科斯蒂,两人结婚。警长贾威由于尚万进的爱与善良停止追捕,选择自尽。下列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作者把关注的社会问题反映在文学作品上

B.作品真实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现状

C.作品运用夸张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D.作者预示法国共和派将战胜保守派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B.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

C.全球化日益加深人们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

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不断深入

 

二战后某国际文件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上述规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统一了战后全球货币核心地位关系   B.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秩序

C.确立了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勾制度 D.确立美国干涉各国货币汇率先例

 

数据表明,1851年至1871年的英国女性在商业、公共管理、医药和教育领域受雇用的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49%1871年至1911年女性职员从2000人增力口到166000人,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这种变化最能说明

A.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20139月中下旬,美国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屡次提出议案,力图阻挠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但都没有得到民主党掌握的参议院的通过,导致10月份美国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关门。在这种情形下,奥巴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可能是

A.解散国会,重新进行大选           B.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C.下令共和党为非法政党予以取缔     D.继续游说、妥协直至两院均通过改革议案

 

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创造了金属活字印刷术,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欧洲各地建立的印刷工场达1000多个,出版的书籍达到数百万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人最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受印刷术影响而产生

C.印刷术成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因素

D.印刷工场里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针对雅典近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曾受到群众惩罚,且大部分缘于作战失利这一现象。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发出诘问:“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技艺精湛的医生呢?”这说明

A.受控告的政治家代表贵族利益,仇视群众

B.群众决策方式有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C.当时的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欧洲民主提供了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着重发展重工业                   B.实行“一五计划”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

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           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

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27分)“统一”在辞典中解释为(1)合成整体,与“分裂”相对;(2)归于一致,与“分歧”相对。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统一”的话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中,主要的统一时期有哪些?(6分)

2)不同阵营之间经常存在分歧与矛盾,但有时也归于一致。请用史实说明,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美苏归于一致及分歧矛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分歧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6分)

3)同一阵营内部,也会有分歧矛盾。试用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存在的分歧矛盾。(9分)

4)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简述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5分)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中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有关“和”字的几种字体。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193211月,《东方杂志》向社会各界发出400余封征稿函,约请“于一九三三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

姓名

职业

梦想的中国

周谷城

大学教授

我想到一个时候,中国已不在侵略它和毁坏它者的掌下……饥馑和死亡不再追袭着大部分的中国人。

宋云彬

作家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穆藕初

民族实业家

全国上下必须同样守法,选拔真才,澄清政治……经济上必须保护实业(工人当然在内),以促进生产事业之发展。

——摘自2013114《文汇报》

材料三: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1957325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一至图三分别属于何种字体?图二字体的特点是什么?(5分)分别列举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中有关和谐的理念。(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80年前中国人梦想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8分)

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和谐社会特点的理解。(2分)

 

“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20世纪3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

A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

B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

C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

D.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西方民主政治在欧美大国确立的重要时期,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俄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民主化道路

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了君主制度         D.德国皇帝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人类的故事》叙述道: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决定寻找一位更仁慈的改革者,最后找到了最佳人选。他给雅典人提出了一整套法案,极好地体现了作为希腊人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适度”原则。这位“最佳人选”是

A.梭伦         B.普罗塔戈拉     C.克利斯提尼     D.苏格拉底

 

中国政府承诺:“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4%降低到2005年的约10%,其中工业品由13%降至约93%。”这一承诺出现的背景是

A.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下列语句摘自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的内容,其中属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是

A.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我们跟你永远向上

B.爸爸六岁去放羊,今年我也六岁了,公社送我上学堂

C.敬爱的毛主席教导我们:“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

D.冰雪消融,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找到了春天

 

某学者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B.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C.新式教育使女性思想解放              D.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

 

下图为一张西方漫画明信片——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下列诗句与此事件相关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C.三元里前声若雷,……乡民合力强徒催。

D.倭人竟割台湾去,……万众一心谁敢侮。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此记载体现了

A.以民为本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

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

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

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

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

 

26分)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2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分)

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6分)

 

26分)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实现教育的公平上有何贡献?(4分)

2)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在这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美国是怎样寻求社会公平的?效果如何?(10分)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解决好农民问题,尤其是土地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近现代社会各阶层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哪些努力?(8分)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因素。(4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