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7年,毛泽东率领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活动。赫鲁晓夫在庆祝大会上宣称:苏联的工业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共产党人很受触动。第二天,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宣布:“15年后我们可以赶上或者超过英国。这表明( )

A. 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B. 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C.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

D. 我国通过大跃进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亲自到中山公园大门口去捉拿穿无袖旗袍的女性。这一现象说明

A. 无袖旗袍不符合现代审美需要    B. 无袖旗袍流行受传统势力阻碍

C. 女性穿无袖旗袍有伤社会风化    D.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

 

《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里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类关卡过去大约有500个。”这些“进步” (  )

A. 说明交通建设发展最快    B. 表明中国关税实现自主

C. 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繁荣    D. 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1910,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 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 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 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 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运动

A. 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

C. 摒除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

D. 注重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

 

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它们是

A.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B.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C. 17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

D.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英国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人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这一变化表明

A.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

B. 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

C. 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 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现在英国强调的是贸易货栈和战略基地,而非17世纪那样的殖民拓殖。”这与谢尔本勋爵在1782年所讲的“我们贸易优先于统治”是吻合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自由主义贸易思想得到贯彻    B. 海外扩张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撑

C. 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加深    D. 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 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

B. 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

C. 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

D. 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 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 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 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 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中唐诗人王建有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晓彻闻。晚唐薛逢也写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泊香满怀的诗句。这些诗句说明当时唐朝 (  )

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南方的都市很繁华

C.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 已经出现夜市生活

 

唐代多有严禁各级官员从事工商业的规定.而宋代则多有皇室成员利用权力之便从事商业的记载,这说明( )

A. 唐代工商业秩序管理规范

B. 宋代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C. 唐代注重保护民间工商业

D. 宋代的工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有学者认为,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强化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 社会政局动荡

D.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A. 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 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 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 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派出鲍勃迪伦等偶像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公众支持……。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

B. 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C. 通过民间外交改善美苏关系

D. 撼动苏联共产主义的文化基础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A.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两国竞争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苏联曾尝试将其地缘政治利益延伸到美国的后院,由此引发了 (  )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柏林墙”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 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 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C. 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 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是指

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其主要背景是(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苏关系的逐步恶化

D.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

 

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政治革新”,允许台湾艺术、文化、体育界人士参加在大陆举办的国际民间组织活动,允许大陆有学术影响的文化界人士和留学生访问台湾。这表明台湾当局

A. 对大陆中共政权仍怀有敌意

B. 已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C. 开始对两岸关系有条件开放

D. 对台湾艺术、文化、体育的自信

 

1980,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材料主要表明蒋经国 (  )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希望完成国家统一

C. 希望两岸人民共同维护民族利益

D. 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反对外敌入侵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 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程思远回忆: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做了介绍。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反映了《论持久战》( )

A. 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方向

B. 对国民党抗战产生一定影响

C.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

D. 对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起了积极作用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A. 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 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 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 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 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 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 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