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重要的司法机关,负责有关国事罪、渎职罪的审判。对于“言论”犯罪等类型的重大公共案件,公民大会本身即组成一个法庭进行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大会

A. 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

B. 实质是一个司法机关

C. 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

D. 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

 

下面是1969年和1972年中国外交情况表,其信息表明中国(  )

年份

1969年

1972年

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个

12

48

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个

1

24

 

 

A. 重点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政治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经济、政治合作

D.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格局

 

“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可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A. 百团大战

B. 徐州会战

C. 大原会战

D. 武汉会战

 

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

A.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 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 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运动

D. 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

 

下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

A. 列强侵略集中于南方

B. 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埠

C. 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D. 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

 

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 降低了行政效率

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 限制了皇权滥用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扩大了西周的势力范围    B.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C.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D. 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律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时代性、渐进性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罗马人相信,在人类之外客观上存在着一种必须服从的力量,这就是约束人类的自然法则。法律的目的是保证人类“政治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法为人类提供了哪些自然法则。

(2)从法律发展的渐进性看,罗马法律与近代西方法律存在怎样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等等。

材料二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借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都源于罗马法。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2)根据材料三,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强调证据

B. 注重程序

C. 维护贵族的利益

D. 保护私有财产

 

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

A. 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C. 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近代西方有人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 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 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 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 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

A. 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

B. 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C. 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 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下表是对罗马法的分类。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

调整对象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

名称

公法

私法

成文法

不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 博采众长

B. 体系完备

C. 影响长远

D. 崇尚公平

 

在全部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所有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B. 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C.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D. 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罗马法中有句名言:“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 压制平民利益

B. 强调证据作用

C. 注重司法程序

D. 维护贵族利益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 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 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 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下面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法律至上

C. 维护私有财产

D. 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A. 剥夺了贵族权力

B.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C. 保护奴隶利益

D.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B.罗马帝国的分裂

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

D.境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民法大全》

材料中的规定能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结合材料谈谈罗马法的实质。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是近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古罗马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在西方社会常常作为法律或司法机构的标志出现,女神高擎的称用以衡量法,手中的宝剑用以保护法,双眼蒙布表示法官审案要洞察事实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罗马法从条文到断案程序完备

B. 罗马法神圣庄严不可触犯

C. 罗马法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 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

 

“万民法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这反映了万民法

A. 重形式,程序繁琐不灵活

B. 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D. 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B. 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

C.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 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

A. 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 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 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 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根据甘地的经济思想。(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4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