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东汉豪强地主经营的田庄,组织大规模的多样化生产……既种植谷物、蔬菜、经济作物,又从事纺织、酿造、制药等生产。此类田庄的增多(      )

A. 直接导致了商品交换范围的缩小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C. 顺应了豪强地主垄断农业的潮流    D. 提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 政权发生更替    B. 社会形态转变

C. 国力对比变化    D. 文化途径迥异

 

据记载,清代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开会时,太监都要退出,进门时掀帘的任务就由军机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人负责,因此当时有“挑帘军机”之称。“挑帘军机”的出现

A. 说明了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 表明了皇帝故意显示威严

C. 反映了军机处的等级森严

D. 反映了军机处保密性极强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制度化规范化

B. 官员层级设置调整

C. 文官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D. 废丞相,权分六部

 

近代西方有人把中国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的创立当时主要是为了

A. 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 形成重学风,提高官员素质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制度

D. 追求公平公正,缓和阶级矛盾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有学者称:“内重外轻虽无割据之忧,却使地方失去绥靖御侮能力,在内忧外患交加的情况下,就要导致亡国的危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与唐宋王朝走向瓦解的教训相符合

B. 在中央集权前提下地方应适度分权

C. 君主集权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D. 制度设计应该遵循外重内轻原则

 

秦朝实行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

A. 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

B. 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

C. 秦朝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

D. 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

 

商代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到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提出:“吉凶由人”。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这表明春秋时期

A. 民本思想强调民的作用

B.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变化

C. 儒家天命观影响很广泛

D. 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题文)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 撰修宗旨    B. 语言风格

C. 求真求实    D. 编纂体例

 

(题文)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A.

B.

C.

D.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 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 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 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 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题文)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A.

B.

C.

D.

 

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 中国商人

B. 阿拉伯人

C. 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 奥斯曼土耳其人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题文)“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A. 中华文明

B. 埃及文明

C. 印度文明

D. 希腊文明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题文)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杜牧

B. 孟浩然

C. 杜甫

D. 白居易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如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 个人的情感

B. 真实的景象

C. 多彩的生活

D. 繁盛的社会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题文)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A. 隶书范式突出

B. 楷体特色毕现

C. 行书风格明显

D. 草书形韵兼备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斗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司南

D. 火药

 

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 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 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 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题文)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张地图的绘制者是

A. 沈括

B. 马可·波罗

C. 利玛窦

D. 徐光启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农政全书》   

C.《农书》        D.《梦溪笔谈》

 

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句式齐,适于言志和述怀

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所歌颂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