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二战后期,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建立“联合国外汇稳定基金”的方案,规定各国必须缴纳资金以建立这一基石,各国的发言权和投票权取决于缴纳资金份额的多少。

英国不满美国的方案。英国财政部顾问、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的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当代卷

请回答:二战后期,金融外交成为大国外交的一种有效武器。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本质上的相同点是什么?二战后初期怀特计划的落实怎样体现了美国的特殊利益?

 

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评论

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两位人物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

(2)结合史实说明,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

(3)材料三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何在?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阅读下列材料:

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三、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四、执行死刑时由刑事事务官监场。对一切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诉。

五、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六、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摘自《十二铜表法·第九表公法》

请回答:

(1)上述法令颁布的背景是什么?

(2)该法令第九表第一条的规定对哪一阶层直接影响最大?为什么?能不能说该法令损害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为什么?

(3)有人认为该法令第九表第二、四、六条的规定保障了奴隶的生存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4)上述法令的颁布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1)材料一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2)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观察下图,中国人民银行为纪念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发行的纪念金币。该金币应发行于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4年

D. 2008年

 

在1929~1933年大危机中,有人甚至在日记中写道:“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反映了

A. 经济危机导致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 经济危机造成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C. 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苦难,出现了空前绝望的情绪

D. 经济危机造成社会动乱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包括( )

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提供了契机 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

给国内部分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力 使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 联合国

B. 欧共体

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阿瑟·扬写到:当英国工业的特殊才能用在铁、棉、玻璃或瓷器上面时,就如此卓越地表现出冒险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而这正是你在毛纺工业中所不能看到的。在毛纺工业中,一切都是呆钝的、不活泼的、无生气的……”。这句话着重强调

A. 产业革命要在毛纺工业以外着手

B. 毛纺业是英国最古老重要的工业

C. 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天条件很不足

D. 日益扩大的市场促进了工业发展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的措施有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所谓“民自有经界(地界),而无烦上之区分。”即便是在国家注重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实行清查的情况下,“逃田”“诡寄”“飞洒”“移丘”“换段”“改册”之类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这主要反映了在中国古代

A. 土地占有权的频繁变动

B. 土地占有关系日渐模糊

C.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 土地隐占推动土地兼并

 

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改变③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④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

A.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 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 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 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 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

 

(题文)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

A. 49.7  99.1  86.4  92.9  21.3

B. 21.3  92.9  99.1  86.4  49.7

C. 49.7  21.3  92.9  99.1  86.4

D. 21.3  49.7  86.4  92.9  99.1

 

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 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郭沫若19631114写给陈明远的信中说:来信提出的问题很重要。我跟你有同感。        运动中,处处放卫星发喜报、搞献礼,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浮夸虚假的歪风邪气,泛滥成灾。上述横线处应填入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却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

A.面临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

B.缺乏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C.外国侵略势力要渔翁得利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的伤亡

 

美国学者罗宾认为政治恐惧会使我们树立某种特定政治观念的价值。比如说对内战的恐惧,会期望产生对法制的尊重;对极权主义的恐惧,会期望迎来对自由民主的推崇。按照这一说法,下列事件基于对冷战的恐惧的是(    )

A.《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C.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建立

D.日本《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案》的通过

 

有人认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一箭数雕的效果。以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 稳定了西欧经济

B. 控制了西欧政治

C. 推动了西欧联合

D. 遏制苏联东扩

 

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方的英文是:ChinaA whole New Game;下方的英文是:USPing Pong Players at GreatWall。符合该封面内涵的主题是

A. 另起炉灶    B. 体育交往    C. 破冰之旅    D. 中美建交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所描述的政体属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德意志帝国    D. 美国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可知,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只能显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治趋势。”最能体现这一“政治趋势”的措施是

A.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严禁克扣工人工资

B. 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C. 限制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

D. 普选产生权力机关,公职人员接受选民监督

 

(题文)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A. 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 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 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