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洋场竹枝词》称:“欲将生意扩充谋,任职人员选女流,自古招牌宜用活,尽将蜂蝶共追求。”这说明    (    )

A. 男女平等深入人心    B. 崇洋媚外渐成风尚

C. 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D. 儒家伦理遭到否定

 

1914~1924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解读正确的是    (    )

A. 清政府奖励工商业    B. 南京国民政府支持

C. 建立完整工业体系    D. 国际环境的推动

 

进入20世纪,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 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联系紧密

B. 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 公司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D. 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全球通史》中这样评价某一机器:“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这一机器是

A. 蒸汽机    B. 发电机    C. 电动机    D. 内燃机

 

“紧随西班牙之后崛起……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这个国家是    (  )

A. 葡萄牙    B. 荷兰    C. 英国    D. 法国

 

2008年以来,非洲索马里沿海地区海盗袭击事件频发,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早在15世纪末曾有一个著名“海盗”到达过这一地区。这个“海盗”最有可能是  (    )

A. 达·伽马    B. 迪亚士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醒世恒言》记载: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小户,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新兴的丝织工场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 家庭手工业发展    B. 商品经济开始发展

C. 私营手工业发达    D.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全球通史》记载:“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 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B. 工商业市镇兴起

C. 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D. 白银的广泛流通

 

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

A. 私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人才密集,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这反映出    (    )

A.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政治重心南移

B.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C. 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

D. 南方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聚集之地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东汉王充提出“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力,以助地力”。材料说明古代农业    (    )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

材料二美国胡佛总统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说明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政策的后果。

(3)根据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 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二战结束前后,美国取得了制定国际金融运作规则的主导权,曾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福勒不无得意地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上述材料反映了

A.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B. 美元随时可以调整与其他成员国货币的汇率

C. 支持英镑继续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

D.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

 

下列属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是:

A. 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C. 纷纷提高关税壁垒

D. 开始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他在此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改革

A.—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只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小修小补

C.主张国家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D.后期趋于保守使改革陷于停滞

 

1921年,苏俄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这一经济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美国自由的故事》中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    B. 推行社会福利

C. 规范生产经营    D. 调整农业政策

 

1918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A.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 实行余粮收集制

C. 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 大规模开垦荒地

 

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 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 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 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 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1898年,维新人士所创办的《湘报》中写道:“人死如同灯灭样,那里眼珠还有亮,电学书你去看几篇,方知此话是谣言。”这反映出近代报刊

A. 具有启迪民智、彰显理性的作用

B. 成为宣传西学的主要载体

C. 促进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D. 提高民众认知,崇尚改良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这些举措

A. 丰富了近代中国文化的内涵

B. 促进了中国民族独立运动

C. 有利于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90年,我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作为开放龙头的是:

A. 上海浦东

B. 江西九江

C. 湖北武汉

D. 四川宜宾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用权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共历史上有类似表述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D. 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以下民族企业的创办时间不属于这一阶段的是

A. 苏经缫丝厂

B.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C. 无锡保兴面粉厂

D. 南通大生纱厂

 

(题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有学者对英国某一时期居民收入做统计时指出,如果把1760年的指数定为130,1800年为160,1841年为265。这一时期居民收入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 促发英西战争

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