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经历了十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A. 社会性质

B. 中外关系

C. 政局和政策

D. 群众觉悟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着浓厚的半殖民地特征,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企业多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采矿业

③食品加工业

④机器制造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辛亥革命后,与“民主共和”并存的爱国进步思潮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体西用”

C. “实业救国”

D. “民主科学”

 

甲午战争以后到辛亥革命前,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下列关于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欧洲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民族危机刺激下,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打出的旗号有

①自强

②科学

③民主

④求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我国自然经济解体进程率先开始于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三角洲                      D、东南沿海地区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 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 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 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 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垄断组织大量出现的“大企业时代”开始于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信息技术革命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生产方式不同

B. 通讯工具不同

C. 交通工具不同

D. 主要动力不同

 

全球因焚烧矿物燃料而释放出的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必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起始于

A. 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B.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C. 发电机等发明的出现

D. 人类对核能的利用

 

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851年,在英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上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家企业的展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科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

A. 农耕时代

B. 蒸汽时代

C. 电气时代

D. 信息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其中包括

①汽车工业

②钢铁工业

③纺织工业

④石油化工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推动英国工业革命迅速深入地开展,使得建立工厂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少的重大发明是

A. 手摇纺纱机

B. 改良蒸汽机

C. 蒸汽机车

D. 汽船

 

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 丝绸之路开辟

B. 郑和下西洋

C. 新航路开辟

D. 富尔敦汽船试航

 

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西班牙人    B、 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新航路开辟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 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

B. 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的贪欲

D. 西欧封建政府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探险活动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中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 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

C. 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D.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文教娱乐业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

A. 小农土地所有制    B. 地主土地所有制    C. 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    D. 庄园制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③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文)古代银行的雏形出现于唐朝,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它就是

A. 柜坊

B. 飞钱

C. 交子

D. 商帮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热销海外。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手工业技术水平顶峰的是

A. 家庭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名窑和制瓷中心,它们出产的瓷器质量领先,而且各具特色。下列制瓷中心中有“瓷都”之称的是

A. 河北的定窑

B. 河南的汝窑

C. 浙江的哥窑(龙泉窑)

D. 江西景德镇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 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 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

A. 黄帝时期

B. 商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

 

年份

1921—1929年

3.0

1.7

4.3

9.4

7.1

1930—1937年

9.9

2.7

0.7

—3.9

—0.3

 

 

—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