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欧洲航海家说:“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该航海家应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 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C.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 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宋代李靓说:“民之大命,谷米也。”这两句话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 闭关锁国政策

B. 君主专制

C. 重农思想

D. 重商主义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描述的是

A. 都江堰

B. 漕渠

C. 白渠

D. 坎儿井

 

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A. 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

B.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C. 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 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中国的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A. 唐朝

B. 元朝

C. 宋朝

D. 清朝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耕织图》是雍正登基以前,令宫廷画工精心绘制的四十六幅描绘劳动者辛勤耕作纺织的的画面。耕图包括浸种、布秧、灌溉和入仓、祭神等内容,共23幅图画;织图包括浴蚕、采桑、采茧和练丝、染色、剪帛、裁衣等内容,同样是23幅图画。这主要反映了

A. 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社会缓慢而优雅的生活图景

C. 古代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

D.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给牛喂汤圆,披红戴花,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A.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C. 四川地区农民迷信思想浓厚

D. 四川地区小农经济盛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

A. 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C.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新华社平壤2010年5月25日报道: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发言人25日在平壤发表讲话,宣布对韩国的八项措施,称将从现在开始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议,全面停止朝韩合作。造成朝韩关系紧张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A. 韩国对朝鲜实行“冷战”政策

B. 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C. 韩国和朝鲜发展差距巨大

D. 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1947年,公开宣称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的美国总统是

A. 华盛顿

B. 林肯

C. 杜鲁门

D. 尼克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

诸里正(乡里管理户籍者)不觉脱漏增减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过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诸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县内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过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各罪止徒三年。知情者,各同里正法。(不觉脱漏增减,无文簿者,官长为首;有文簿者,主典为首。佐职以下,节级连坐。)

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剐籍、异财者,徒一年。

—《唐律》卷十二《户婚》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在人口户籍管理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唐代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唐、明两个朝代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表。

 

考察一个王朝,应谊注意以下几个要素(总分100)

唐朝(得分:

明朝(得分:

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

8

7

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

9

8

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

4

9

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

8

8

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

7

7

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

9

4

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

7

6

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

7

5

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

8

7

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9

7

 

 

分析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并简要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朝代,也可以任选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进行打分和论述;也可以对上述打分进行反驳,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打分,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亊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题文)清末预备立宪时,“尤为可笑者,法部与大理院两署,常争论权限,又皆无精当之主张,而两署皆分途秘求梁先生代为确定主张及解释权限,甚至双方辩释之奏议公函,均出于先生一人之手”。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顽固派反对变革

B. 司法机关相互制衡

C. 民主思想指导实践

D. 对立宪政治认识不清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时间

1541—1550

1551—1560

1561—1570

1571—1580

1581—1590

1591—1600

含银量

50%

39%

11%

17%

18%

5%

 

 

A. 美洲的财富到达欧洲存在时间差异

B. 金银用途以及流向的多元化造成

C.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贵金属短缺

D.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最终解体

 

卢梭认为在民主国家,主权应属于全体人民,主权不可转让、分割,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对卢梭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 与雅典的民主制本质相同

C. 赞同三权分立的思想

D. 可能导致侵犯人民的自由

 

“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法国启蒙运动

C. 欧洲宗教改革

D. 英国光荣革命

 

联邦法令废止权在美国历史上又被称为“98年原则”。1798年,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议会分别通过决议案,宣布亚当斯政府制定的《外侨与煽动叛乱法》违宪,在两州范围内无效,且缺乏强制力。此后,直到内战之前,南北各州在自己的权力受到联邦侵害时,均援引“98年原则”予以抵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1787年宪法》存在严重弊端    B. 州权的扩张导致联邦分崩离析

C. 议会制是美国政治的重要基石    D. 各州有权捍卫其宪法保留权利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法案》,规定:由行政部门实施关税减让谈判并与国外政府签署相关协议;以1930年关税法案规定的关税(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税率)为标准,总统有最高不超过50%的税率减让和让外国商品维持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待遇的权利;实行无条件最惠国原则。根据这一法案

A. 国会丧失贸易立法的权力

B. 关税壁垒被废除,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C. 行政机构在对外贸易中的权力扩大

D. 美国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部授权宪法,它规定了民主的程序。从理论上讲,国会、总统、最高法院,都是民主的代表机构。从其产生方式看,民主性最强的机构是

A. 总统

B. 参议院

C. 众议院

D. 最高法院

 

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 权力运行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B. 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 美国总统否决权力不断扩大

D. 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 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 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 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成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A. 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

B. 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

C. 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D. 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

 

(题文)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C. 为之后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件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A. 否定宗教和神学 B. 重实际而不尚理论

C. 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D.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公元前300年,古罗马公布的给予公民就任何官方作出的判决具有上诉的权利,同时期的另一个措施是要求半数的祭司团成员为平民。这些举措

A. 体现出罗马法律普遍公正性

B. 表明祭司在当时具有法律特权

C. 重视维护罗马公民的权益

D. 一定程度上削弱祭司的司法权

 

西塞罗在斯多亚哲学的基础上,宣称“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一切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天性相一致的正常理智,这个法律对国家本身尤为重要,任何擅自蔑视它的统治者行将变成一个暴君。”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社会契约

B. 民权平等

C. 理性主义

D. 自然法权

 

克利斯提尼时期规定:年满18岁的雅典男性青年,在其父母所隶属的德莫斯(自治村)内通过一定的入籍仪式便可取得公民权;一些外邦人也在德莫斯内取得雅典公民权。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大公民范围加强陶片放逐力度

B. 体现五百人议事会多元性和专业性

C. 用地域原则来代替血缘的原则

D. 削弱工商业奴隶主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有学者评价梭伦改革中的某一措施是“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这一措施

A. 保障公民平等参与司法审判的权利

B. 以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

C. 解除了平民因经济沦为奴隶的可能

D. 诱惑技艺高超的外邦人从事工商业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