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5年,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不变的主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对中国今后的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面深化的历史新时期。

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年份

主要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1980年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1982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5年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年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9年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001年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你认为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上层传统的服饰布料以丝质、印花棉织品为主,且颜色从蓝色到土褐色。代表社会地位的高低。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进口总额的60%-70%;又由于毛纺织业主利用议会实行管制政策,“这些织物的需要已对任何能够仿照的人提供了成功和发财的机会”。于是到了18世纪,大众消费市场出现,普通民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图案漂亮的服饰。哪怕是“所有卑微的人也可如寄宿学校的富家子弟一样都可以穿上棉布和亚麻布衣服”。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明中叶后期,江南地区逐渐开始追求罗绮绸维等高级品。至清中叶日常衣料如木棉与麻布等,皆已成了人们不屑用的衣料,人们喜好穿的是绸、纱、锻等高级的绢织品,而冬季崇尚穿着的是狐或貂等高级的皮毛衣料。在衣服的样式上也花样百出,就连帽子与鞋履都追求时髦。当然价格也不菲。这种奢侈消费不但使得社会上对手工艺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工艺技术有所改良。而且也造成官营手工业与匠籍制度的解体,手工业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摘编自巫仁恕《明清江南女性的消费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明清中国服饰消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服饰消费相比,近代中国服饰消费的新趋势。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

A.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B. 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 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D. 发达国家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更加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 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 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 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D. 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以下是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分布统计表,从表中可以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 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B.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C. 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程度较高

D.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访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 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 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    D. 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

A. 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 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 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

D. 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1981年里根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在当前的危机之下,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表明里根将

A. 增加财政赤字、扩大投资

B. 减少税收和政府开支

C. 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D. 逐步提高进口关税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变暖、疾病、网络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B.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1624年《垄断法》问世,标志着英国专利制度的最终形成。后来,晚年的瓦特非常富庶,他的主要财富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材料主要表明

A. 《垄断法》问世奠定了工业革命基础

B. 专利制度阻碍了工业革命向世界拓展

C. 专利制度诱导瓦特逐步改良了蒸汽机

D. 技术创新得到制度保障方能放大效益

 

马克思曾说: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棵地呈現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豪不加掩饰了。这反映了

A殖民掠夺是西方文明的部分

B.欧洲殖民者创造了近代文明

C.资产阶级文明进程伴随殖民掠夺

D.资产阶级生存离不开殖民地

 

1878年10月,傅斯麦政府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肆意镇压工人运动禁止工人报刊,封闭工会,逮捕、监禁、流放、驱逐社会民主党人。这反映了德国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民主制度尚需健全

C.首相权力得以加强

D.深受巴黎公社影响

 

雅典的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罗马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这两件史实的相同之处是

A. 依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等级    B. 协调贵族与平民关系来稳定社会

C. 创立司法陪审制度以稳定社会    D. 建立民主政治维护社会统治秩序

 

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A. 文明传承

B. 阶级分析

C. 道德标准

D. 社会变迁

 

1957年初,陈云在一次会议上说:“去年的经济建设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错误,表现在财政和信贷方面是支出过多。如果冒进了,会出现经济混乱;如果保守了,则会妨碍建设应有的速度。但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他的主要意图是

A. 重视市场关系

B. 坚持稳定发展

C. 注重发展效率

D. 强调高速发展

 

下表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领域

社会进步

存在问题

政治

共和制度的渐进

动荡裂变的时局

经济

民族工业的春天

昙花一现的凋掌

思想

博大宽宏的气象

迷离彷徨的选择

习俗

移风易俗的时尚

抱残守缺的遗风

 

 

A. 清末新政时期    B.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 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 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 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 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 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 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 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 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

A. 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全国流通

B. 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

C. 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

D. 交子具有股票的特征

 

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 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马建忠特别强调外贸在国家经济中占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外贸是国家财富的来源,而外贸顺差就是财富增殖。他分析西方国家之所以富强,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船坚炮利”,而是在于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高度发展上。这一观点

A. 带有浓厚的重商主义色彩

B. 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C. 没有突破重农抑商的思想

D. 改变了中国在外贸中的不利地位

 

1866年,奕忻在同文馆添设科学班,遭到大学士倭仁的反对;1877年,郭嵩焘劝李鸿章扩大留学,遭到大学者王闿运的谩骂;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请修建铁路,只修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并遭到反对。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 闭关锁国政策得以延续

B. 守旧势力主导政局

C. 西方科技大规模的传入

D. 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提出“训以固其心,练以精其技”“兵不训罔知忠义,兵不练罔知战阵”等主张,把训与练作为两大建军思想和练兵内容。这说明袁世凯

A. 建立了近代化的武装力量

B. 形成了威胁中央政权的势力

C. 实践“中体西用”的思想

D. 吸取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意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甚至英军在行进开战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样的记载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

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中英贸易没有因战争而中止

C.民众的反封建思想强烈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他曾说“(西人)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礼争辩,持重而后发。……处今日之势,唯有倾诚以与各国相接,舍是无能自立者。”材料反映了郭嵩焘

A. 没有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

B. 改变了传统的宗藩外交体制

C. 倡导学习西方制度和外交礼仪

D. 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求富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这里的“两重意义”指

A.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工业逐步产生

B. 中国遂步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解体,反帝反封民主革命兴起

D. 中国社会逐步融入工业文明潮流

 

洪秀全的《天父诗》中说:“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诗歌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洪秀全不再是太平天国的领袖

B. 洪秀全已转变成封建皇帝

C. 太平天国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

D. 农民阶级摆脱不了封建传统思想的局限性

 

对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礼义是圣人所制定用以感化恶性,而使之变为善,但又不主张纯粹的感化。这说明他倡导

A. 发明本心

B. 知行合一

C. 礼法并施

D. 重义轻利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