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

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出现了“儒商”。读书人加入商人队伍,将儒家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经商不再被视为不体面的事,反而成为致富的好途径。儒商的出现实际上说明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已废除

B. 商人的地位明显提高

C. 八股取士扼杀读书人

D. 专制统治强化的结果

 

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大船因搁置而烂掉。据此可知明朝

A. 推行海禁政策

B. 鼓励对外贸易

C. 造船技术落后

D. 禁止对外交往

 

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宋代

A. 士大夫追逐名利

B. 社会道德沦丧

C. 弃农经商成潮流

D. 社会观念变化

 

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纹不如倚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据此可知汉代

A. 实行重商政策

B. 商品经济繁荣

C. 鼓励纺织刺绣

D. 农民生活困苦

 

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藩属国贡品

B. 官营作坊

C. 民营作坊

D. 家庭作坊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纺织技术发达,丝绸之路畅通

B. 绒锦等纺织品的流行

C. 明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发达

D. 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是

A. 租佃经营

B. 田庄经营

C. 集体经营

D. 个体经营

 

隋唐时期实行的均田制

A. 杜绝了土地兼并

B. 增加了政府收入

C. 提高了农民地位

D. 保证了生产时间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A. 接受赏赐

B. 抢占民田

C. 土地兼并

D. 开垦荒地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土地兼并的加剧

C. 分封制度的瓦解

D. 自然经济的产生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 机户出资,计日授值

B. 集体经营,简单协作

C. 集体经营,分工合作

D. 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起的作用

A. 大运河

B. 郑国渠

C. 灵渠

D. 都江堰

 

近代以来,上海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材料二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加以说明。

材料三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年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

(3)④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多年,国际形势动荡复杂,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

回答:

(1)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           ;形成了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到: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表现出怎样的趋向?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许多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即世界上存在美国唯一一个超级大国与俄、英、法、徳、中、日等多个强国的局面。旧的国际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概括材料中中国学者的观点,并指出这一国际关系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G20杭州峰会于今年9月4日—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

A. 经济全球化    B. 政治多极化    C. 区域集团化    D. 不结盟

 

各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的货币围绕着美元转。确立美元这一特殊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 从欧共体到欧盟

C. 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 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读图,所示标记曾作为罗斯福新政时期一项重要的经济调整措施而被悬挂。它主要用于

A. 整顿银行业

B. 以工代赈

C. 复兴工业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

A.颁布了《土地法令》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成立了集体农庄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为此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经济政策

C. 自由放任政策

D. 罗斯福新政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生产方式不同

B. 通讯工具不同

C. 交通工具不同

D. 主要动力不同

 

图是1780——1851年,英国某项物品的进口数量统计曲线。这项物品最可能是

A.茶叶    B.石油    C.棉花     D.羊毛

 

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 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   )

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C.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

 

社会自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至飞机镖枪以至机关……都摩肩挨背的存在”反映了近代中国

A近代化水平差别                       B.注重环保

C.注重保存传统文化                       D.注意保护文物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下列诗句中,能恰当形容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

B. 小荷才露尖尖角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D. 无可奈何花落去

 

《齐民要术序》中说道: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

A. 重农抑商    B. 农商皆本

C. 海禁    D. 闭关锁国

 

唐代诗人杜甫“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 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 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

C.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