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攻陷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官修史书记载亦不相同。《明太祖实录》记载,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没了踪影。《明太宗实录》记载,成祖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建文帝尸于火中。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 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 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

D. 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下图为西汉农业分布图。图中信息反映出当时

A. 铁犁牛耕在东北地区普遍使用

B. 西南巴蜀地区的农业得到开发

C. 曲辕犁推动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D. 主要农业区分布取决于水利工程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

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

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读图三2002年1月1日,是3亿欧洲人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日子。从那天起,不管他们讲德语、法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从口袋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种货币———欧元现钞。

(3)欧元的出现对欧洲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欧元诞生前,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英镑与美元都曾主宰过世界流通。简述“二战”前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的原因。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

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应有客户(佃户)原租系城田桑土舍宇,便赐逐户充为永业。即得为己业,比户欣然,于是屋三植树,敢致功力。

摘自《旧五代史周太祖纪》

材料三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四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摘自《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

(3)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通典田制》对授永业田规定如下:“其永业田,亲王百顷,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石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 助长了土地兼并的风气

B. 是一种地主土地私有制

C. 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D. 对特权阶层存在两面性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和一垅,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是

A. 灌溉工具    B. 播种工具

C. 除草工具    D. 耕土工具

 

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下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  )

A. 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

B.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先进的纺织技术

 

你若去新疆旅游,手持下图所示门票参观。为使自己充实这一人文旅游,之前你应了解其历史渊源。下列有关其开凿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源于战国都江堰

B. 源于汉朝龙首渠

C. 源于汉朝的漕渠

D. 源于汉朝的白渠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B. 商周时期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 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D. 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江浙地区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 牛耕的出现

B. 牛耕的推广

C. 铁农具的使用

D. 周王室的日益衰微

 

“去其螟,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此段材料说明我国先民在农业生产中注重

A. 沤制绿肥

B. 利用火耕

C. 治虫灭害

D. 火耕水耨

 

“南海一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①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瓷器工场

 

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工场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

 

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描述的是

A. 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 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 元代的棉纺织业

D.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

 

宋代张择端能画出《清明上河图》最根本的原因是

A. 当时的绘画题材很广泛

B. 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D. 人民对于风俗画的需要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诞生的地区是

A. 益州

B. 扬州

C. 汴梁

D. 洛阳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A. 东晋

B. 唐朝

C. 南宋

D. 明朝

 

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的兴起都得益于

A. 贩卖食盐

B. 经营茶叶

C. 经营木材

D. 从事加工生产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商品经济相对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新阶段”主要是指

A. 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 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

C. 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 城市向南方发展

 

通过古代的丝绸之路沟通了贸易往来的是

A. 欧洲、亚洲和澳洲

B. 亚洲、非洲和欧洲

C. 非洲、欧洲和美洲

D. 亚洲、欧洲和美洲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l6世纪的葡萄牙、l7世纪的尼德兰(荷兰)或18世纪的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根本没有霸权可言。”欧洲人商业上的“纳贡”是为了换取

  A.胡椒等香料作物    B.玉米等粮食作物

  C.丝绸等手工业品    D.黄金等贵重金属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