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下表中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6—17世纪尼德兰(荷兰)阿姆斯特丹人口数

时间

1500

1600

1675

人口数

15000

54000

206000

 

 

A. 《航海条例》颁行

B. 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C. 北美殖民地开拓

D. 海外贸易快速扩展

 

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共同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16艘船,8种海洋生物。据此材料可以判断

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B. 新式交通工具蒸汽轮船广泛应用于航海

C. 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D.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A. 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 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 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 金融的布局受解放战争冲击

 

据国民政府统计,1937年以前,全国大型厂矿3935家,沿海各省集中了80%以上。及至1943年,后方工厂已达5266家,与战前相比增加了18倍,涵盖了冶金、机器、造船、化工、面粉、造纸、火柴等上百种行业,成为中国新的工业基地与生力军。这表明,战时工业的内迁

A. 促进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为全面抗战准备了条件

C. 加速了官僚资本恶性膨胀

D. 扭转了失衡的工业布局

 

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A. 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 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 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D. 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

A. 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B. 重工业已经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

C. 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

D. “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

 

下图是瑞蚨祥绸缎店利润额折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段上升是因为受到洋务企业刺激

B. 乙段上升是因为列强停止对华商品输出

C. 丙段下降是由于政府限制民间设厂

D. 丁段下降是由于受到内外势力双重打压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这些做法

①是对洋务运动的根本否定

②从法律上规范工商业者的行为

③顺应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④迎来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世纪末,洋纱开始大量输入四川,“女子终日纺纱不易一饱”,故多以购买洋纱织布为业,“比户莫不置有布机”,川省“每年输出布匹亦可谓一大宗”。由此可见,洋纱入川

A. 推动了纺织业生产的优化

B. 造成了纺纱工的失业破产

C. 开启了纺织业商品化进程

D. 实现了织布业的机器生产

 

1877年,清政府派遣学生赴格林威治大学留学的考试科目为:“……四曰铁甲穿弹;五曰炮垒;六曰汽机;七曰船身浮率定力;八曰风候海流;九曰海岛测绘。”据此判断其目的是

A. 学习航海技术

B. 增强海防力量

C. 发展军事工业

D. 创办民用工业

 

1870年代和1880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

B. 缓和官府面临的资金困难

C. 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

D. 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现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现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A. 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 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举办

C. 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 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A. 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 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 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 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明代福建德化县及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冰莹如玉,白度胜过象牙等自然物品,欧洲人将德化白瓷誉为“象牙白”“中国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明代瓷器曾垄断世界市场

B. 明代的制瓷技术享誉世界

C. 制瓷业出现多项重大发明

D. 民营制瓷技术已超过官营

 

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C. 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 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 只适合南方水田

C. 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 变革了耕作方式

 

据北宋毕仲衍《中书备对》所记,神宗熙宁年间杭州、明州和广州三市舶司所收乳香354449斤,其中明州所收4739斤,杭州637斤,而广州则有348673斤。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北宋时期

A. 海外贸易管理较为松懈

B. 海外贸易区域差异明显

C. 商业市镇促进海外贸易

D. 区域贸易贩运规模巨大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年),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

A. 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B. 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C. 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 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

A. 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

B. 为征收资产户税服务

C. 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

D. 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

 

唐制规定,“永业田皆传子孙,口分田于本人死后归还政府另行授受”。均田制推行后,很多农民受田实际上达不到应受额,而贵族官僚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途径多占土地。这说明均田制的推行

A. 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B. 放弃了平均主义分配

C. 具有不稳定性特征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盐铁论•水旱》曰:冶铁者“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或时贳(赊欠)。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材料中蕴含的信息有

①官营冶铁作坊的经营方式

②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要求

③注重产品质量和经营方法

④注意市场信息和成本核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西汉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表明东汉

A. 商品经济发展走向凋敝

B. 重农抑商政策趋向加强

C. 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

D. 自然经济地位继续上升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经营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

B. 经营规模受到资金的限制

C. 主要为人民生产生活服务

D. 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材料二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材料四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当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4)综合上述材料,列举影响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启示。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

C.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 “一五”计划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7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 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B. 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C. 意在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D. 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