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 《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 《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 《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华盛顿会议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召集者,也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下列选项中能对这一观点给予最有力支撑的是

A由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使美国赢得威望

B会议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削弱了英国海军的优势地位、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华盛顿会议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美国获得了靠近日本水域的作战基地,限制了日本的海上扩张

 

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②威尔逊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实质上是力图控制世界霸权

③威尔逊和劳合·乔治均反对制裁德国

④法国竭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遭到英国的反对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 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C.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 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下列《九国公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 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C.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生反映出

A. 战败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 战后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D. 凡尔赛体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该文旨在

A. 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 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 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 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1919年9月,一位中国学者撰文指出:中国固有文明虽然不能直接应用于未来世界,然而中国文明也颇有足以证明西洋文明之错误,为未来中国固有文明之指导者。一些中国人发现“西洋文明之错误”是缘于

A. 辛亥革命无以救治中国

B. 一战和巴黎和会的国际矛盾

C. 对五四运动的恐惧

D. 中国共产党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

 

1918年2月末的一天,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在列宁的办公室激烈争吵。列宁愤怒地说:“够了,够了,别玩弄词句了!我一秒钟都不能忍受了!要进行革命战争就得有军队,可我们没有。革命的夸夸其谈该结束了……我再不能忍受空谈了!我说完了,恳请接受我的辞职!”列宁以辞职相威胁,是为了迫使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通过        (    )

A. 《四月提纲》    B. 对德和约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新经济政策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在这一年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

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        ②苏俄开始新经济政策

③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成立        ④九国华盛顿会议召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右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

B.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

D.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非战公约》虽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它的进步性仍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②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规定了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巴黎和会的美国记者贝克尔曾说:“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

B. 英国为巩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尖锐

C. 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D. 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

 

某巴黎和会英国代表团成员,在1919年曾撰文,“他的言辞传到欧洲各国人民的耳中,甚至盖过了其本国政治家的声音。敌国的人民相信他会履行与其签订的契约,盟友国家的人民不仅把他视为一个胜利者,还几乎把他视为预言家。……美国陆军处于历史的顶点。……在金融领域美国更是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欧洲欠美国的债务不仅已经超出了其支付能力,而且只有给它进一步的大规模援助才能把欧洲从饥饿和破产中拯救出来。他从西方走来,……为我们奠定未来的基础。”该文旨在

A. 说明英国已经无法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 强调英国应将领导世界的责任交给美国

C. 揭示美国的声望和威尔逊总统的影响力

D. 希翼美国应当领导世界并主动有所作为

 

对于《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条约都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重大调整

B. 条约的签订与美国的周旋密切相关

C. 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条约的签订保证了欧洲的和平和安全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但日本也以美国等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而聊以自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大西洋宪章》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A. 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 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 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 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作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自由民主理想的扩张

C. 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D. 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

 

1914729,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有历史学家指出: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一战所有的主要参战国均严重低估了现代化军队所要花费的弹药数量。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表明一战

A.极大破坏社会生产力  

B.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C.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 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 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 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 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A. 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

B. 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 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快速崛起,赶超或接近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这主要由于德意日等国

A. 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的优越性

B. 摒弃自由主义模式的局限性

C. 后发国家经验汲取的普遍性

D. 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1917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

A. 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C. 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一战的进程

D.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1909年,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著作《巨大的错觉》,在其中写到:即使德国军方可能想和英国分个高下,但“在德国国内也没有哪个重要机构能够避开严重的损失”。要是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安吉尔认为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的原因是

A. 德国国内矛盾尖锐,害怕战争

B. 全球化的时代断绝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C. 德国综合国力不如英国,不会发动战争

D. 个别历史人物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

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转入阵地战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

A. 俄军的夏季攻势

B. 凡尔登战役

C. 马恩河战役

D. 索姆河战役

 

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史》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A.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 “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D.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