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这些沿海地区受列强侵略较早

B.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较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属于近代洋务运动的企业

D. 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董汝舟在《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讲道“(1840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这里,农民“纷纷离村”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B. 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C. 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D. 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A. 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 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C. 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 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明清时期,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 中西方的交流完全断绝

D.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由此可知

A. 宋代对外贸易比唐朝繁荣

B. 宋代对外贸易政府不加干预

C. 丝织品是宋代主要出口商品

D. 宋代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19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风、花乌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 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

C. 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 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

 

明清时期出现的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经济现象是

A. 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 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江南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D. 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C. “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D.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汉书·贡禹传》上记载:“方今齐三服官(负责制作天子服用)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少府之属官,包括考工室,右工室,东园匠)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

A. 规模庞大,不计成本

B. 高效运行,管理严格

C. 分工细致,技艺精湛

D. 产品精美,面向市场

 

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发展

A. 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

B. 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

C. 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D. 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进程

 

春秋时期的范蠡认为:“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商人受损失,钱财就不能流通到社会;农民受损害,土地就要荒废。”这种观点实质上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肯定了农商并重的思想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 统治阶级的提倡    B. 国家分裂的影响    C. 社会人口的增加    D. 铁器、牛耕的出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邦联条例》和1787年宪法内容比较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邦联制相比联邦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确立联邦制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此原则下,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2)材料二的照片中乔冠华为什么开怀大笑?此事有何重大意义?第二年,我国在外交方面又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签署的《开罗宣言》中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日兵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与当地民众发生激烈冲突,在帝国政府军的默许下,联军纪律已非往昔,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以下说法与史料中的事件不符合的是

A.该联军是八国联军 

B.联军的根本目的是将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C.北京抵抗民众不少是太平天国民众

D.清政府在该战争后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一论断是鉴于(  )

A. 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第一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

 

不少西方人士在评论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时曾指出:中枢之权势太弱,一任督抚之私顾封疆,不能联各军为一队。这表明中国在甲午海战中(

A. 海陆两军军官腐败透顶

B. 海军缺乏统一指挥,互相掣肘

C. 陆海空没有严密的协同

D. 陆军贪生怕死弃海军于不顾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最主要原因是:

A. 交通的发展

B. 疆域的拓展

C.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954年,中共中央指出:达赖、班禅来京出席大会,是西藏进一步靠拢祖国和中央的表现,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这次会议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庆祝大会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全国工商联大会

D. 中共八大

 

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我们的所得将是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

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B. 在中国投资设厂

C. 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D. 从中国获取廉价原料

 

南京东郊紫金山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孙中山先生移葬于此,紫金山更是名冠华夏。这里重要的景点就是碑廊,其中就有《民报》发刊词的碑文。它的主要内容是(    )

A. 民主科学    B. 《资政新篇》

C. 《临时约法》    D. 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

A. 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B. 日军策划攻击重庆

C. 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

D. 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

 

20 世纪7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建交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顺利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A. 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B. 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

D. 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