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 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B. 克里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

C. 伯利克里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D. 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势力,保障了民主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 决定与蒋介石国民党分裂

D.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A. 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国会负责

B. 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C. 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 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多年来德国诗人呼唤“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历史使命的归宿是(     )

A.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B.发动殖民争霸战争取得海外殖民优势

C.统一后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D.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该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

B. 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 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D. 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最准确理解是

A.新型民族独立国家        B.民主制国家

C.共和制国家              D.代议制国家

 

“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有(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这表明乡官制

A. 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    B. 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

C. 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    D. 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曾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曾说简单说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这个运动应当是    

A.禁烟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下列对图2所示历史事件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列强势力深人长江沿岸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D. 中国开始被卷人世界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由三大制度构成,其中作为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是

A.君主专制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 法律至上原则

B. 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 天赋人权思想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 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 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 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 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政体三分法:一人主治的君主政体,少数人主治的贵族政体,多数人主治的民主政体。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B.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D.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美、英两国同意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胜利成为可能和确定的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美、苏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

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

 

阅读下列材料:

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奇怪。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请回答:

(1)为什么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

(2)举出“两年以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

(3)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德国及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

 

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主席。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主席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 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 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专制政体

C. 德意志帝国分裂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 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这些规定说明(  )

A.皇帝是国家权力的实际主宰者

B.德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国家

C.国会和首相没有权力

D.宪法的颁布毫无意义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也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从窗口爬进来的”。这足以说明法国

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资本主义共和制确立的艰难

C.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共和政体的实质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 维护各州的权力

B. 争取民族独立

C. 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 建立民主制度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 君主专制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

B. 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

C. 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D.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的政治仍然是贵族政治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

LSN3.TIF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C三公九卿公民大会      D政事共商皇权至上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