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我们所处的宇宙,不仅仅是长、宽、高的三维空间,而是应该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时空。

在爱因斯垣的眼中,人类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各国家之间友好相待。和平是永恒的主题,战争与杀戮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人应该信仰上帝。他认为,应该信仰那个在事物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累的上帝。事实上,爱因斯坦已经把上帝哲学化了。他把人类的道德和福祉置于最高地位。

一蔡晓滨《启蒙者——西方思想家群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思想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2)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所学知识,简述近代意义的“科学”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开幕。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2000年设立至今,18年,共有29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取得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史料: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黄宗羲思想中“不脱儒家思想道路”和“新见”的表现。

材料二  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实现其民生观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三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瘁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据材料三,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材料四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

 

2014年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 《人间喜剧》    B. 《安娜·卡列尼娜》

C. 《老人与海》    D. 《巴黎圣母院》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D.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在军事领域中快速进行弹道计算和控制防空火力的需要,在军事需求的刺激和牵动下,第二、第三、第四代计算机迅速发展并日趋完善。随着电子计算机

功能的提高和数量的飞速增长,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民用技术迅速地转化为军用技术

C. 军事需求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D. 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剧了军事竞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 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 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 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康德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都必须接受审判”。这里“批判”

的本意是强调 (   )

A. 批驳否定    B. 质疑分析    C. 批评指正    D. 理解同情

 

欧洲某启蒙思想家认为,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使国家成为每一个人的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民主制度,是每一个人的完全的民主权利。因此,这位思想家  (    )

A. 倡导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 完善了启蒙运动的哲学体系

C. 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    D. 提出了三权分立并彼此制衡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国家政体问题上提出的基本观点是(    )

A. 三权分立学说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人民主权学说    D. 社会契约论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

A. 批判罗马天主教会的愚昧统治    B.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C.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 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对1977年恢复高考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B. 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竞争

C. 是“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体现    D.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

 

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

A.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B. 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 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D.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 完成了拨乱反正

B. 打破了思想束缚

C. 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深化了体制改革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理论的贡献在于 (     )

A.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C. 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魏源的《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 (    )

A. 学造器物    B. 仿行制度

C. 解放思想    D. 强国御侮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杂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 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 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A. 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 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C. 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D. 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探究题

唐朝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请回答:(1)请问唐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最早形成于何时?

(2)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还有哪些?(至少写出两项。)请任选其一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大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这科名声利而学,至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谷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比较清代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管理体制上有哪些不同?

(2)造成中国明清时期教育不同于西方的政治、经济因素有哪些?

(3)分析清代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发展的差异对欧洲和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建立了一个州的联盟,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以违抗邦联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它给美国带来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