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获得“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商品运销世界各地

B.商业发达,转运世界各地的商品

C.军事发达,打败其他海上强国

D.殖民地广阔,控制各地殖民贸易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l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推动了

  A.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C.亚洲国家工业经济的腾飞  D.欧洲国家封建制度的衰落

 

16世纪后,意大利的威尼斯等商业城市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的里斯本等城市。不久,大西洋沿岸的港口是后来居上,成为海上贸易中心。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使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C.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传统的东西方商路遭到断绝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 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把“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定为基本国策,刻在琅玡台石壁上,并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这一政策指的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无为而治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划疆分治政策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

 

安徽省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美的宝剑。据统计,北墓葬外藏室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

青花瓷 棉布衣服 青铜器 纸币“交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可以为作者提供论据的是

  A.偏远的农村地区开始出现草市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大量兴起  D.流通领域出现了新型生产关系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艺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 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 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C.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D. 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齐民要术》记载,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如此成就是因为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恐怖主义的暴行遭到世人谴责,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这说明(  )

①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主要任务 

②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主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暴力活动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本世纪继凡尔赛华盛顿、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大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B.大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新兴势力的崛起

 

何春超在《国际关系史》中指出:“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这说明(  )

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即将被取代    B. 雅尔塔体系即将瓦解

C.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D. 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11年,日本再次联合德国、巴西、印度发起入常攻势。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美国霸主地位的日益衰落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的推动

C. 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    D. 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

西斯残余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  )

A. 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    B. 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利益的争夺

C.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    D. 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健全和维护户籍制度,汉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制,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案比户口”,就是把户口按什、伍组织编制起来,并审阅他们的面貌同所登记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等是否符合。一年一度的案比户口,实为核查户口和防止奸非的强制性措施。案比户口之后,就实行造籍。造籍时,必须选用字迹清楚的人进行抄写。每年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户籍是上计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央督促各郡国县道重视人口的增减和检查户籍制度实行情况的一种手段。还利用“赐民爵”制度,引诱流民重新占籍。从西汉惠帝时开始,已实行普遍给天下民户主赐爵的制度。到东汉时又给流民欲占者赐爵,其目的在于以赐爵的荣宠去欺骗农民,使之地著,不随便脱籍流亡,即使脱籍了也乐于再占名籍,借以维护和巩固户籍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国家通过契约产生。国家就是伟大的“利维坦”(国家),具有绝对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家元首的权力是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的。推翻他是毁约的不合法行为,是违反自然理性的叛乱。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2:国家通过契约产生。如果国家是一个让社会成员畏惧的“利维坦”,那不啻说,人们愚蠢到如此地步:他们为了避免野猫或狐狸可能给他们的困扰,而甘愿被狮子吞噬,甚至还把这看作安全。统治者必须受契约的限制,如果他不履行契约,人民有权反抗、推翻他的统治。

——洛克《政府论》下篇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两位思想家关于社会契约的不同论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洛克的思想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 民主思想    B. 儒家仁政思想

C. 民本思想    D. 人民主权思想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D.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公民日益分化,其中“平原派”

①是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阶层政治

②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

③最关注海外贸易的发展

④是“山地派”和“海岸派”反对的对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

A.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 建立强大的海军

C. 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D. 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C.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D.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不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材料反映出商鞅的思想是

A. 重农抑商以巩固统治

B. 重商抑农以增加财富

C. 发展农业以实施仁政

D. 发展商业以繁荣经济

 

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这说明

A. 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不断

B. 儒学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

C. 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

D. 先进文明的历史传承价值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