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 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B. 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C. 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

D. 都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在16到17世纪,西欧出现“封建地主和雇佣工人的财富在缩水,而资产阶级实力在上升”的现象。对这一现象出现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新航路开辟促使封建制度彻底解体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D.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于立场、史料的差异,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历史学家往往给出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各项,因史料差异而导致历史解释不同的是

A. 1840年中英之间的战争到底是“鸦片战争”,通是“通商战争”

B. 朝鲜战争中,美国到底是侵略者,还是和平的维护者

C. 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到底是在汉化,还是在战国时期

D. 哥伦布发现新太陆,到底是“文明的传播者”,还是“文明的终结者”

 

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占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表明,顾颉刚王张

A. 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B. 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 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D. 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

A. 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

B. 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

C. 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

D. 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中国古代很少吃牛肉。甚至有时把禁止杀牛列人法律。但现代中国人的饮食中,牛肉成为常见的一种食材,如牛肉罩饼、酱牛肉、牛肉板面等。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明

B. 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

C.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D. 政府不再禁止杀牛

 

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权威千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材料说明德国君主立宪制

A. 具有传统与近代混合性特点

B. 君主权力小仅是国家的象征

C.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议员普选充分体现议会至上

 

197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的窃听丑闻,即“水门事件”爆发后,《华盛顿邮报》一直追踪报道;民主党候选人乔治·戈迈文声称水门事件是对美国民主与自由的践踏;国会也成立了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材料最能体现美国

A. 主权在民原则

B. 天赋人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 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 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 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 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 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 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问世,随后的1622年《王位继承法》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补充与修正,英国逐渐地形成了建立济贫院等一整套济贫制度。这一制度

A. 是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转型的背景下产生的

B. 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C. 暴露了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弊端

D. 是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结果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不仅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连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也成为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这说明雅典

A. 民主政治利于公民的言论自由

B. 借助喜剧形式完善民主政治

C. 民主氛围提升了公民创作热情

D. 商品经济激发公民自我意识

 

古罗马时代,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若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債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该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法案是梭伦“解负令”的具体表现

B. 罗马元老院注重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 该法案说明罗马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D. 罗马法有利于缓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格罗特指出陶片放逐法是为了“在整个共同体中……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据材料可知该方法

A. 防止僭主政治的出现

B. 维护了城邦的稳定与安全

C. 实现多数派达成一致

D. 强制少数派费同现有政体

 

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伯利克里本人在首席将军任上就曾被控读职而受到法庭审判,并被处以罚金。这

A. 体现了雅典法律至上的原则

B.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 是对雅典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

D. 折射出罗马法影响深远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C.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这一变化

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

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

C.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唐僧取经的典故,由于明朝《西游记》的渲染,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西游记》突出地描写了唐僧的宗教热诚和旅行艰苦方面,至于学术成就,根本没有提到。不止如此,唐僧的性格,如《西游记》所描写的,忠厚老实,优柔寡断,偏听偏信。但历史人物的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非常坚强的,勇敢的,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百折不回,是个仁慈、厚道、博学多能、辩才无碍的英雄人物

——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

材料二僧玄奘,(隋)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广阅博览,接触了各派佛教经典和理论著作)。尝谓翻译者多久有讹谬,帮就(想去)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深通佛学,擅长辩讲),所在必为进释难(宣讲佛经,参加辩证会),蕃人远近咸尊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注:古之西域包含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旧唐书玄奘传》

(1)根据材料概括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唐僧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僧西游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珍珠港现在得到部分雪耻了,”尼米兹海军上将1942年6月6日的公报宣布,“不使日本海上力量丧失战斗力,不算彻底报仇。”美国公众对中途岛的胜利欣喜若狂……马歇尔将军认为中途岛的胜利是“最勉强的成功”,反对在太平洋发动攻势,因为他相信灾难正隐隐呈现在大西洋上。

“我必须承认,我非常关切地注视着俄国战线。”罗斯福总统6月6日致丘吉尔的电报说……苏联红军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遭到失败,德军的攻势卷向克里米亚和高加索。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先后飞到伦敦和华盛顿,争取英国和美国保证“在8月或9月在欧洲大陆登陆”。然而丘吉尔却“不做出保证”。他担心在1942年匆忙越过英吉利海峡发动强攻以减轻俄国的压力,将是一次“牺牲性的登陆”,他给跨海登陆作战谨慎地规定了一个条件:必须能够得到军队和运兵船。首相知道这一点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英国的第八军遭到隆美尔的重创,损失了数百辆坦克和数千士兵后,不得不向托布鲁克撤退。

——摘编自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拒绝在欧洲大陆登陆的原因。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类在社会和国家产生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人人都可以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没有一个人享有支配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专断权力,国家最高权,也不能超出此种限度……财产权先于国家而产生是不可转让的,是合乎理性和生存所必需的权力,政治参与的基础是财产,而且主要是地产……由有产者的少数派控制的政体,才是最适合于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政体

——摘编自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天斌权利就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其中包括了所有智能上的权利,或是思想上的权利,还包括所有那些不妨害别人的天斌权利而为个人自己谋求安乐的权利。自由乃人性的产物,任何将自由人变成畜牲般的奴隶是违反人道和正义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股东,都有权支取股本,因此不能屈从个人,只能服从法律,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应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人权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洛克与潘恩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思想对美国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齐桓公与管仲多次切磋富国之策,齐桓公建议对人口、房屋楼台、树木、六畜征税,管仲一一否定,在他看来,税收是有形的,直接向人民收取财物,自然会招致人民的不满。最好、最理想的办法是“取之于无形,使人不怒”。据此,管仲提出了“寓税于价”的办法: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征收,使纳税者看不见、摸不着,在不知不觉中就纳了税,而且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抵抗。在具体办法上,管仲给出了简单的七个字:“唯官山海为可耳——只要把山、海的资源垄断起来就可以了,山上出铁矿,海里产海盐,是为盐铁专卖制度。管仲提倡盐铁专营,但不是主张政府亲自下场,创办国营盐场或国营铁厂,而是由政府控制资源所有权,然后把经营权下放给民间商人,以一定比例分配利润。这种制度一旦形成,民营企业集群就被间夹其中,进退失措,成为被博弈的对象。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管仲富国之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管仲的富国之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