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对1793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清政府最初是持欢迎态度的,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乾隆帝亲自确定了体恤优礼的接待方针,因为乾隆帝认为英使远涉重洋“具表纳贡”实属好事,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

A. 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B. 准备与西方平等往来

C. 根深蒂固的天朝思维

D. 开放包容的外交理念

 

在山西省,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两者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对这一现象不正确的分析是

A. 从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明清的民俗

B. 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

C.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不能说明明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始终未能实现工业化的变革。就其阻碍因素来看,应该不包括

A. 政府推行“重本抑末”政策

B. 封建帝国的专制统治

C.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手工业技艺相对落后

 

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B. 海上贸易居于主导

C. 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 区间贩运异常繁荣

 

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始终存在资金短缺的困扰,官僚、商人更乐意将赚得的钱投资于土地,其主要原因除了土地收益高、可靠外还有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无利可图

B. 资本主义工商业风险大

C. 国家不鼓励投资工商业

D.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工商业

 

北宋苏轼诗云:“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渔矶共置樽”;南宋陆游吟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两宋“草市”的发展说明了当时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 商业活动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

B. 市场商品十分丰富,且交易公平规范

C. “草市”补充了城市商业,倍受政府重视

D. “草市”涌现直接推动了“交子”的产生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 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D.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唐朝诗人孟郊在《织妇辞》中曾有“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的诗句,而韦应物的《杂体五首》中有“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的句子。对比这两句诗,可看出

A. 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 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 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欧洲地区

D. 丝织品为织者自己所用

 

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I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根据所学知识,船上最有可能会发现什么文物

A. 商周的青铜器

B. 松江的棉布

C. 哥窑的青瓷瓶

D. 大量的西餐用具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种情况说明了

A. 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 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 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宋政府)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日之曰江、曰湖、曰草荡者,今皆田也”。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南方耕地面积增加

B. 南方农田水利发展较快

C.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江南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在古代中国中后期,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的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蔗(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这种状况的出现造成的深远影响是

A. 使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松动

B.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C. 促使民众衣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D. 使棉布开始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明太祖说:“四民之业,莫劳于农,观其终岁勤劳,少得休息。时和岁丰,数口之家犹可足食。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这反映出

A. 明朝初年,政府鼓励垦荒,重视农业生产

B. 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D. 水旱灾害成为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白渠

D. 龙首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悦)之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商鞅能与秦孝公“语数日不厌”且受到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两者对变法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梭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平民和工商业者利益的改革措施?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对待旧贵族态度如何。结果如何?

 

据《史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即“卖”)”的原则。这实质上反映了商鞅

A. 废除分封制、实行集权制

B. 加强思想上的统一

C. 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D. 确立了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A. 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 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C.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D. 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爵制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变法对秦的统一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商鞅变法也有明显的历史局限。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

①迷信武力而轻视教化

②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

③限制、打击商业,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造成社会动荡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提供的关于商鞅变法的信息有

①除旧布新

②关注民生

③国富兵强

④最为彻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表明商鞅变法

A. 要取消贵族特权

B. 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

C. 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

D. 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

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

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 旧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 农民

 

春秋时,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

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

③县的出现比郡早

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商君书·垦令》载:“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下面关于商鞅实施这一措施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A. 发展农业有利于稳固统治

B. 稳定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C. 将小农束缚在土地上,便于徭役征发

D. 商鞅对农民有特殊的感情

 

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其批评商鞅的依据不包括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③推行连坐法,加重百姓负担

④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春秋战国时期,“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方针所反映的实质是

A. 废除井田制

B. 改变世卿世禄制

C. 确定重农抑商政策

D. 加强中央集权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