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是“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 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 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   )

A. 文明交流途径有限    B. 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

C. 北部边疆战乱不已    D. 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

 

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 推祟先秦时期封建制度    B. 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C. 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 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

A.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

C. 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

D. 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

 

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 天行有常

B. 天人感应

C. 君权神授

D. 格物致知

 

《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 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 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 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 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光荣革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和经济发展也就有了保障。财富的增长十分迅速……对外贸易和殖民地经营成了发财致富的提径,许多人投资海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做到暴富。“光荣革命”后100多年英国长期进行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争基本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争夺海上通道和争夺殖民地。在18世纪,英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战争情绪,比如“詹金斯耳之战”爆发的消息传出后,布里斯托尔和利物浦都出现了民众欢庆的场面。对外战争不仅受到商业集团的支持,而且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许多人认为英国的财富来自于海外,英国的商业利益不容损害。在战争时,对外贸易的总额会有所减少;但每次战争结束后,海外贸易就会大大扩展。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光荣革命”后推动英国财富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角贸易”是指欧洲的奴隶贩子把一些枪支、火药、烈性酒、小饰物等商品运往非洲,在那里交换黑奴、象牙和黄金,再把这些运往美洲,把黑奴高价卖掉,然后装上原棉、烟草等货物,运回欧洲。运回的象牙和黄金又同东方各国交换茶、丝等商品……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1783至1793年的10年间,仅利物浦的船只就贩运了900趟奴隶,净赚1200万英镑。

材料二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影响。

(2)材料二中,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哪一方面的作用?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殖民主义作何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笫三次浪潮”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资本主义己经变形,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成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对此观点认识错误的是

A. 正确的认识了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B. 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C. 否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D. 没有正确的分析社会演进中产生的问题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 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 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 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D.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广泛应用的最大影响是

A. 吹响了第一次动力革命的号角

B. 引发了第一次能源革命

C.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D.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 德国统一是战争和经济双重作用下完成的

B. 经济的作用大于政治

C. 工业革命为德国统一提供物质基础和动力

D. 德国的煤矿铁矿资源丰富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A. 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 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布罗代尔曾说,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的文明是煤的文明。据此可知19世纪的文明进步的关键是

A. 电力的广泛使用

B. 环保意识的提高

C. 蒸汽机的发明

D. 采矿业的发展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 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他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A. 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 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 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队

 

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劳动者被认为是具有危险性和有颠覆性的人,但是到18世纪末,无知识则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主制的完善

B. 思想文化进步

C. 工业革命发展

D. 社会革命需要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分析英国贸易政策时指出,“正是以前支持保护主义的资产阶级现在给予了英国的自由贸易以坚定的支持。”“如果对重商主义经济学家的政治理想和兴趣所在不抱任何偏见,那么自由主义经济学本来是可以继承重商主义经济学的分析工作的。”作者旨在强调贸易政策

A.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B. 前后具有继承性

C. 都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D. 本身具有阶段性

 

“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

C. 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

D.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经济结构的差异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思想解放的程度

D. 海军实力的高低

 

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

D. 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6—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 美洲社会的进步

B. 美洲国家的独立

C. 工业革命的扩展

D. 欧洲的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寻找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 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 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 《马可·波罗游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D. 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在16到17世纪,西欧出现“封建地主和雇佣工人的财富在缩水,而资产阶级实力在上升”的现象。对这一现象出现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新航路开辟促使封建制度彻底解体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支持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 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持久的政府支持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技和武装

 

商业革命把西欧中世纪的那种半封闭的、半停滞的、地方性的、非盈利的经济体制改造成开放型的、充满活力的、世界性的、完全为了盈利的经济体制。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商业革命加速西欧社会向近代转化

C. 商业革命就是用商业取代农业

D. 商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状态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並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A. 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 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曾有大臣上奏雍正帝说:“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这表明当时(   )

A. 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

B. 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

C. 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D.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