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甲所示。用频率都为ν、强度不同的两束光BC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带电量为e)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其光电流I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如图所示,可知B光的强度   C光的强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金属钠的逸出功为   (已知普郎克常量为h)。

 

用频率为但强度不同的甲乙两种光做光电效应实验,发现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光的强度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被照射金属的逸出功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1)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光电管,此时电流表中有电流.调节滑动变阻器,将触头P向___端滑动(选填“a”或“b”),使微安表示数恰好变为零,记下电压表示U1

(2)用频率为ν2的光照射光电管,重复①中的步骤,记下电压表示数U2.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由上述实验可知,普朗克常量h=________(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3)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C.金属钠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最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种金属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用一束单色光照射截止频率为νc=1.5×1015 Hz的某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6eV,该单色光一个光子的动量为______kg.m/s.(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X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普朗克常数h、电子电量e和光速c,则可知该X射线管发出的X光的最短波长为________

 

某种金属逸出功为2.3电子伏,这意味着(  )

A. 在这种金属内部的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做2.3电子伏的功即可脱离表面

B. 在这种金属表层的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至少做2.3电子伏的功即可脱离表面

C. 要使这种金属有电子逸出,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2.3电子伏

D. 这种金属受到光照时若有电子逸出,则电子离开金属表面时的动能至少等于2.3电子伏.

 

强度不同的两束绿光分别去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结果均发生了光电效应,则

A. 强度大的绿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大

B. 两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相同

C. 改为用蓝光照射这两种金属肯定还可以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 在相同时间内,强度较大的绿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多

 

三种不同的入射光ABC分别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bc表面,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若三种入射光的波长λAλBλC,则( )

A. 用入射光A照射金属bc,金属bc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 用入射光AB照射金属c,均可使金属c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C. 用入射光C照射金属ab,金属ab均可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D. 用入射光BC照射金属a,均可使金属a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在甲、乙两次不同的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相应的Uc﹣v图象,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乙图线斜率表示普朗克常数h

B. 甲实验中金属的逸出功比乙实验中金属的逸出功大

C. 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用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甲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乙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D. 在乙实验中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相同的光在甲实验中照射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用图示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光阴极K与滑动变阻器的中心抽头c相连,当滑动头P从b移到c的过程中,光电流开始为零,后逐渐增大为Ic.为了增大光电流Ic,一定可行的措施是(  )

A. 保持入射光频率不变,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B. 保持入射光强度不变,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C. 把P向a移动

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电源电动势

 

如图是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K是光电管的阴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端应是电源的正极

B. 只要有光照射K,衔铁就被电磁铁吸引

C. 只要照射K的光强度足够大,衔铁就被电磁铁吸引

D. 只有照射K的光频率足够大,衔铁才被电磁铁吸引

 

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的工作原理图,当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 换用频率也为ν,但光强更大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的光电流将变大

B. 换用频率为ν1(ν1<ν)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C. 换用频率为ν2(ν2>ν)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D. 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后,电路中若还有光电流,此时增大路端电压,光电流将增大

E. 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后,电路中若还有光电流,此时增大路端电压,光电流将减小

 

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B. 光不可能同时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C. 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D. 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

 

用同一束单色光,在同一条件下,先后照射锌片和银片,都能产生光电效应,这两个过程中,对下列四个量,一定相同的是     ,可能相同的是       ,一定不相同的是       

A. 光子的能量    B. 金属的逸出功

C. 光电子的动能    D.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下面有关光的本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曝光时间越长,波动性越明显

B.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子出现概率较大的区域呈现亮条纹,光子出现概率较低的区域呈现暗条纹

C.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推翻了麦克斯韦的电磁说

D.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则这两种光(  )

A. 照射该光电管时a光使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

B. b光的能量小

C. a光的频率小

D. a光更不容易衍射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 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 遏止电压越大,则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有关光的本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关光的本性,牛顿提出了“粒子性”,惠更斯提出了“波动性”,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它们都圆满地说明了光的本性

B.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观概念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观概念上的粒子

C. 光的干涉、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D. 在光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光通过双缝时显出波动性,如果光只通过一个缝时显示出粒子性

 

如图所示,用频率为v0的光照射某金属能够使验电器指针张开,当用频率为2v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  )

A. 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 验电器指针带负电

C. 金属的逸出功增大

D. 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

 

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就应(   )

A. 改用红光照射    B. 增大绿光的强度

C. 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 改用紫光照射

 

a、b是两束频率不同的单色光,已知a光频率低于b光频率,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用a光做衍射实验,衍射现象更明显

B. 若用b光做衍射实验,衍射现象更明显

C. 光束中a光子的能量较大

D. 若用a光做光电效应实验,没有光电子打出,则用b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一定有光电子打出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一条直公路的道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Δt2.5 s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

(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12 m/s,达到最大速度后以该速度匀速运动.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3)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某同学表演魔术时,将一小型条形磁铁藏在自己的袖子里,然后对着一悬挂的金属小球指手画脚,结果小球在他神奇的功力下飘动起来.假设当隐藏的小磁铁位于小球的左上方某一位置C (图中θ=37°)时,金属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也是37°,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4.8Kg,该同学(含磁铁)的质量为M=50Kg,(sin370=0.6, cos370=0.8, g=10m/s2)求此时:

(1)悬挂小球的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

(2)该同学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大小各为多少?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⑴求出汽车在60s末时的速度;

⑵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 =0.02s的交流电源.经过测量得:d1=3.62cm,d2=8.00cm,  d3=13.2cm,  d4=19.19cm,  d5=25.99cm,  d6=33.61cm.

 

注意:以下填空数值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m/s2

计算F点的速度表达式是VF =______(用题目所给字母表达),其值是_______m/s;

计算G点的速度VG  =_____________m/s;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关于“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实验中k的具体数值必须计算出来

B.如果没有测出弹簧原长,用弹簧长度L代替x,F-L图线也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C.利用F-x图线可求出k值

D.实验时要把所有点连到线上,才能探索到真实规律

 

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0时,乙车在甲车前50 m处,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 在第20 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 在第30 s末,甲、乙两车相距50 m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如图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硬杆左端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无摩擦的转动,右端O点通过钢索挂于A点,钢索和硬杆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有一质量不变的重物悬挂于O点,现将钢索缓慢变短,并使钢索的悬挂点A缓慢向下移动,以保证硬杆始终处于水平.则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钢索对O点的拉力变大

B. 硬杆对O点的弹力变大

C. 钢索和硬杆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大

D. 钢索和硬杆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加速度传感器探究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了质量为1.0kg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得出(    )

A. 从t=4s到t=6s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在t=10s时的速度大小约为6.8m/s

C. 从t=10s到t=12s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是1m/s

D. 不能从已知信息粗略估算出物体在t=3s时的速度

 

甲、乙两物体相距s,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在后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2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     )

A. 若a1>a2,不可能相遇    B. 若a1>a2,可能相遇两次

C. 若a1<a2,可能相遇两次    D. 若a1=a2,只能相遇一次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