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B.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呵,

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D.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B.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郭沫若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刘白羽,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在其近70年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多万字,有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字。主要作品有《红玛瑙集》、《第二个太阳》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泻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C.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D.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汲水揉躏羁靡销声匿迹

B.蹒珊趿拉取缔班驳陆离

C.吸慑掳掠荒冢勃然大怒

D.谥号滞笨骐骥经世致用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启碇(dìng)纾(shū)祸孟陬(zōu)列观(guān)茕茕(qíng)孑立

B.巡徼(jiào)参乘(chéng)罡(gāng )风攻讦(jié)残羹冷炙(jiǔ)

C.齑(jī )粉 缇(tí )骑壅(yōng)蔽疏浚(jùn)命运多舛(chuǎn)

D.缱绻(juǎn)赊(shē)帐黜(chù)恶刎 (wěng)颈层峦叠嶂(zhàng)

 

所谓情结,就是心中的感情纠葛或深藏心底的感情。如梅花情结,翠竹情结,师恩情结,思乡情结,母校情结,奥运情结,经典情结……
请以《情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俄罗斯的“良心”
罗皓菱
2008年8月3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河水静静地流淌,89岁的索尔仁尼琴未能等到90岁生日,在莫斯科的家中离开了人世。虽已半夜,但噩耗迅速传遍莫斯科。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作家;他曾因叛国(苏联)罪流放20多载;在他的晚年,荣获俄罗斯国家奖。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他文学创作的素材,更是俄罗斯20世纪巨变的缩影。
他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民众冒雨哀悼索尔仁尼琴,告别这位声望卓著的作家。
90年前,索尔仁尼琴出生于北高加索。他是个遗腹子,父亲战死在德国,童年全靠母亲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1936年,他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并通过函授就读于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学习文学。
1962年11月,索尔仁尼琴一夜之间红遍苏联。他以劳改营为题材的小说《伊儿·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在杂志上发表,几天内杂志被抢购一空,索尔仁尼琴名震国内外。
1965年,这本书却因反映斯大林肃反扩大化而受到公开批判。但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随后又在西欧出版了《癌症楼》和《第一圈》。其结果几乎是灾难性的——1969年,他因在国外发表“反苏”作品而被开除出苏联作协。而他在世界文坛却声誉日隆,因“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197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他被严厉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索尔仁尼琴最终选择了放弃领奖。
1973年12月,《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俄文版第一卷,再一次举世震惊。索尔仁尼琴也因此成为《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甚至被认为是“苏联的掘墓人”。但由于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遭到苏联报刊的强烈批判,1974年2月12日他被捕。次日,他被驱逐出苏联,自此开始了20多年的流亡生涯,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到美国。
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一位斗士、一位复仇者。如果说他前期的创作均旨在揭露“古拉格群岛”和“癌症楼”中的黑暗,那么,他自称他的后期创作的唯一目的就是“研究俄国革命的历史”,找出历史变革的内在原因。索尔仁尼琴在很多时候选择沉默。他不光与叶利钦保持距离,与其他党派、组织也不来往。有评论认为,无论是在今天的俄罗斯,还是在苏联,抑或在西方,索尔仁尼琴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与众不同的品格,他从不寻求任何人的庇护,对任何社会来说他都是异教徒。这既成就了他的辉煌,也注定了他的孤独。
他对官僚统治、人民自治、普京功过、土地问题、车臣问题、言论自由等问题都有着自己大胆而独到的见解。1994年后,索尔仁尼琴一度被老百姓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而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的认同,主要在于“在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
有媒体指出,索尔仁尼琴的一生,就是一个择善、固执的故事。他像先知一样,深入刻画了俄罗斯灵魂的善恶斗争。有外国领导人赞扬他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之一”。他是继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伟人殿堂。
回顾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曾在《牛犊顶橡树》中写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一生的追求就在于冲破阻拦而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索尔仁尼琴逝世后,他的妻子说:“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这是索尔仁尼琴一生的写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索尔仁尼琴曾获俄罗斯国家奖,逝世后民众冒雨哀悼他,足以体现他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

B.索尔仁尼琴深入刻画了俄罗斯灵魂的善恶斗争,他已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世界伟人殿堂。

C.索尔仁尼琴前期的创作均旨在揭露社会中的阴暗面,后期创作的唯一目的则自称是为了找出俄国历史变革的内在原因。

D.本文以倒叙开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地讲述索尔仁尼琴人生历程中的“辉煌”与“孤独”,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传奇人物的光辉形象。

2.“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中的“艰难”和“幸福”?(6分)
                            ▲   ▲    ▲                                           
3.索尔仁尼琴为什么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请简要概括。(6分)
                            ▲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老当益壮,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⑵有善始者实繁,        ▲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⑶谨庠序之教,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      ▲         。                        (李煜《虞美人》)
       ▲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⑻汩余若将不及兮,       ▲        。                       (屈原《离骚》)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韩诗外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⑴这首诗首联上句“暖”字体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试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   ▲    ▲                                               
⑵颈联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   ▲    ▲                                               
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                    

 

文言文阅读(19分)
廖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二十九年举人,四十七年,授江苏吴县知县。值岁旱,留漕赈饥,不足,自贷金易米以济。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吴中赋额甲天下,县尤重,冀亨减火耗,用滚单,民皆称便。太湖中有芦洲,或垦成田,或种莲养鱼,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冀亨曰:“湖荡偶尔成田,未可久持,今增其赋,朝廷所得几何,而民累无尽期。”一无所问。
初,冀亨莅任时,有吴人语之曰:“吴俗健讼,然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凡讼宜少准、速决,更加二字曰‘从宽’。”冀亨悚然受之。收词不立定期,民隐悉达。尝自谓讼贵听,听之明,乃能速决而无冤抑。在吴三年,非奸盗巨猾,行杖无过二十,盖守此六字箴也。
有庠生授徒盐商家,自刎死,勘得实。或有谤其受贿者,冀亨无所避,卒释盐商勿罪。东山巡检报乡人弑父屠嫂,未遂,自尽。冀亨渡湖往验,大风,舟几覆,从者色变。冀亨曰:“县官伸冤理枉而来,神必佑之,何惧!”须臾抵岸。讯得父故杀状,巡检得贿诬报,俱论如律。
冀亨既有声于吴,他县疑狱,往往令推治。会有宜兴知县诬揭典史故勘平民为盗,刑夹致死,冀亨奉檄按验。知县者总督噶礼之私人也,或告宜少假借,冀亨不为动。检踝骨无伤,原揭皆诬。狱上,噶礼屡驳诘。再三审,卒如冀亨议,以是忤总督。时巡抚张伯行以清廉著,深契冀亨,布政使陈鹏年尤重之;而噶礼不怿于伯行,尤恶鹏年。四十九年,鹏年被劾,并及冀亨,以亏帑夺职。逾年,噶礼败,冀亨始复原官,以病不赴选。及卒,吴人祀之百花书院。
注:①火耗:征收赋税时比额定数量多收一部分,用作铸钱时的耗损。②滚单:康熙年间以规定户数为单位挨次催缴租税的一种单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冀亨莅任时莅:到

B.民隐悉达隐:内情,忧患

C.他县疑狱狱:牢狱

D.以亏帑夺职夺:剥夺,削除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能速决而无冤抑臣乃敢上璧

B.官吏辄假清丈增粮名以自利以勇气闻于诸侯

C.其人两粥一饭,肢体薄弱以其无礼于晋

D.不怿于伯行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廖冀亨任吴县知县时,逢大旱之年发生了饥荒,他就留下了本该外运的粮食救济灾民,不够的部分就自己借钱买粮补上。

B.廖冀亨听取了当地人的提醒,随时收取百姓诉状,即使对大奸大恶之人行刑也不超过二十杖,结果反而没有冤案错案。

C.有个秀才在盐商家自杀了,廖冀亨查得实情,但有人说他得了盐商的好处,他不避流言,照直判处,没有治盐商的罪。

D.宜兴知县诬告典史故意把平民审为盗匪,并用刑致死。廖冀亨奉命审理时,不怕得罪上司,照直议处。

4.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士人感其诚,相率捐助,赈以无乏。(3分)
                                 ▲   ▲    ▲                                               
⑵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鸿门宴》)(4分)
                                 ▲   ▲    ▲                                               
⑶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3分)
                                 ▲   ▲    ▲                          

 

结合有关文学名著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5分)
(1)《三国演义》: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  ▲  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军众也仓皇逃窜。
(2)在《红楼梦》里的  ▲  事件中,探春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不满,对试图搜她身的王善保家的狠狠地扇了一巴掌。
(3)在《家》中,  ▲  听到瑞珏难产而死的噩耗,终于下定决心离开这个牢笼一般的家。
(4)《边城》描写了  ▲  和天保、傩送兄弟的爱情故事。
(5)《  ▲  》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对下面这段文字加以提取或概括,完成填空。(要求写出三点,每点不超过8字)(3分)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地震发生时,我们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都要始终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要保证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搜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以上文字告诉我们,在遭遇地震灾害时要           ▲   ▲    ▲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个对象,写出有一定寓意的文字。(要求:抓住事物特点,句式相近。)(4分)
示例: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引起的。

B.闪烁着人类文明和东方智慧之光的上海世博会5月1日拉开大幕,世界各地宾朋齐聚黄浦江畔,共享人类美好生活的盛宴。

C.暑假里,父母上班后,家里常常就剩下他一个人,他总是茕茕孑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D.今年的清明节,是我国继去年假日调整后迎来的又一个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的回归在恢复与重构民族节日文化的同时,也为现代人增加了度假休闲的新契机。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掳掠(lǔ)伺机(sì)畜养(chù)通衢大道(qú)

B.缄默(jiān)纾祸(shū)媲美(pì)骇人听闻(gāi)

C.狭隘(ài)纨绔(kù)缱绻(quǎn)振聋发聩(kuì)

D.呼吁(yù)瑰丽(guī)愧怍(zuò)酩酊大醉(míng)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经历。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25字(6分)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宝玉洞房花烛时,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爱情变成一缕青烟;当李甲背信弃义时,                                        ;当张生挥鞭远去时,                                       

 

下面这个长句读起来别扭,请将它改成三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原意。(5分)

财富,不应因其可爱得被坏人觊觎便必须对这些坏人为攫取、占有它所采取的卑鄙行为负责。

(1)

(2)

(3)

 

下面是一段开场白,其中有标点误用、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多处错误,请找出并说明修改意见。(4分)

①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尊敬的来宾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②健康知识讲座即将开始。③为了使今晚有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特作如下友情提示:

④为了让您享受到安静和谐的气氛,请大家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震动档。⑤为了照顾我们会场中的女士,请在座的男士不要在会场内吸烟!⑥再次欢迎各位参加由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主办的“健康与人生讲座”。

(1)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老街汤王 

刘建超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呜”的奇特景观。

与老街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名气。马更夫便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最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

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各式各样的汤馆开得多,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也长大成人,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偏。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留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古城。

老街人的嘴刁,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侯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

马善明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1.小说中的马老大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

 

2.给三个儿子分汤时,“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分析此时马善明的心理。(4分)

 

3.小说中马善明和马老大钟鼓楼喝茶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6分)

 

4.善明临终前对马老大说“你的汤好是因为分家时,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这里的汤根”含意丰富,请依据文意,谈谈你对“老汤根”的理解,并加以阐释。(60字左右)(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望夏口,       ______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_____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___  ____     ,旌旗蔽空,_________      ,横槊赋诗,          ___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 ①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___________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____________,通过描述小说人物头脑中的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②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著《史记》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②花间合,孤城③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答: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竹溪记  唐顺之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亦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呜呼!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是将不胜笑也。语云:“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因自谓竹溪主人。甥其为我记之。”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与欤!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薪:柴火    

B.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稿:枯槁

C.而能不溺乎其中                      溺:沉溺  

D.尤挺挺不妄与人交               妄:随意地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任光禄植竹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

①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②暇则与客吟啸其中

③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                

④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⑤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⑥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

A.①⑤⑥                       B.②③⑤          说明: 6ec8aac122bd4f6e②③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江南人不但不认为竹可贵,还嘲笑京师人把他们当柴火用的竹子当成珍宝。

B.京师人与江南人都喜欢奇花异石,而产奇花异石地方的人看待这些奇花异石,跟江人看待竹子一样。

C.任光禄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去追风收集奇花异石,而是种植江南人都看不起的竹子。

D.全文最突出的写作技巧是对比,作者将江南人与京师人对比,将任光禄的嗜好与其他富贵者相对比。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其难致而又多稿死,则人益贵之。

 

(2)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吴门昆曲六百年

昆曲和京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吐字缓慢,亦说亦唱,乍一听是音乐,再一听,是戏剧。袁宏道的《虎丘》里面讲的就是昆曲。它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市民意识与启蒙思想兴起的明代,于是为富庶的苏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曲表现形式。当然,它不是横空出世的剧种,它的出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

有些人感到奇怪,为什么盛世出现的音乐戏曲,会这样哀怨婉约?

其实,昆曲是一种精致、典雅的小众艺术。虽然如此,但它却能以苏州为中心,进行并非纯粹小众的传播。如果说大众,那为何从古到今的昆曲都没有摆脱只有数百人精通热衷的局面?记得《虎丘》里面就有这样的描写,在“檀板丘集”,“歌喉相斗”的时候,整个苏州城几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哪种戏曲也没有这样的本事,能够以看热闹的形式,事先云集一大堆的观众,最后终于以看门道的要求,让这些人乘兴而来,尽心而归。

这是昆曲一直雅化的结果,在本质上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观众。昆曲是从来不拒绝走向大众的,自始至终,它都欢迎大众来参与。这么多年来昆曲一直逃不开雅化的趋势,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它不会放下架子,去庸俗地取悦观众,但是观众们却以听昆曲为荣。

虽是这样曲高和寡,但是仍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关注,来观赏。看不懂不要紧,看得不大懂也不要紧,艺术的目的是使人身心愉悦。

从南宋开始,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以休闲、优雅与和谐为主旋律的小国文化,声音中少了金戈铁马剑拔弩张,多了些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在这样的国情下,并非举国群情激昂,而是大家都最大可能地表达一种闲情雅致。到了明代,昆曲这个新形成的艺术形式更是让这种情趣一发不可收拾。檀板笛声,阵阵悠扬,带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说到四方歌曲,就不得不谈昆曲的一路走过。无论是当年唱遍全国的弋阳腔,还是后来名扬闽浙的余姚腔,哪怕后来最为繁盛的花部高腔、皮黄,也都不能将昆腔消灭掉。恰恰相反,这些声腔不是被其他声腔兼并了,就是自己消亡了,唯独昆腔绵延至今,不合并,亦不消亡。而且,无论是曾经还是当下,大体上都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宗吴门”,是一种模仿,模仿是出不来真正的艺术的。福建地方戏剧的改革从昆曲中借鉴了许多元素,南昌的戏剧界也“毫不犹豫”地以昆曲为榜样,因为昆曲在当下的这种热,这种高贵奢华、优雅脱俗的气质,是其他戏剧所不能比拟的。那吴门宗谁呢?即使是最高明的模仿,也不可能如水入大海不着痕迹。弋阳腔最开始也是被模仿,被分裂,最后散播各地。余姚腔模仿别人,最后迷失了自己,唯独昆山腔,貌似特立独行,但却能够坚韧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既不高傲,也不妥协,说白了,就是从不会为了别人改变自己。

这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法则,也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其实艺术和人一样,它会去为自己选择一条道路。有时候坚守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低潮也未必等于消亡,只要坚持自己得信念,就会一直生存下去。所谓竞争,其实比的并不是爆发力,而是持久的韧性。如何不去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也不去模仿别人,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出类拔萃,这才是最重要的求生之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音箱里一直播放着六百年来绵延不断的檀板笛声。

(选自《散文选刊》2010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昆曲”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昆曲是一种吐字绥慢,亦说亦唱,哀怨婉约的民间音乐戏剧。

B.昆曲起源于市民意识与启蒙思想兴起的明代。

C.昆曲是在富庶的苏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曲表现形式。

D.昆曲的兴起是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昆曲是一种最大可能地表达闲情雅致的悠闲文化现象。

B.袁宏道《虎丘》的描写进一步说明了昆曲走向大众化的趋势。

C.昆曲从古到今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大众化。

D.南宋出现的小国文化使昆曲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昆曲的节奏缓慢好听,让人身心愉悦,吸引了大量的看不懂或看不大懂的人的关注和观赏。

B.昆曲从古到今都没有摆脱只有数百人精通热衷的局面,正是这种独立特行的个性,才使其显得高傲脱俗。

C.昆曲是在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的阵阵悠扬的檀板笛声中一路走来,坚忍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

D.昆曲不去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不去模仿别人,不合并,亦不消亡,所以昆曲绵延至今。

 

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

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过程

③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④只有通过各种矛盾的不断解决

⑤强调和谐并不意味着否认矛盾和斗争

⑥需要我们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A.②⑤⑥④③①     B.⑤④③①②⑥ 

C.②⑤④③①⑥                        D.⑤②⑥④①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艺术团将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大胆创作出一批符合当代观众欣赏的节目,使皮影戏这一古老剧种焕发了青春。

B.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给群众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C.在今年的春晚小品中,赵本山再度举起广告植入的大旗。此举引来了漫天批评,更有网站将《捐助》评为今年春晚最烂的节目。

D.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