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5分)

山水诗中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是民间渔夫樵夫采莲女子的歌唱。这种音乐情调,比之于文人化的箫鼓琴瑟,  ①  具一份天籁之美。  ②  中国诗歌的根,大半在民歌。《诗经》中那些采蘩采薇、采采卷耳的歌唱,便是远古农妇劳动场面的真实录音,具有简单而浓郁的韵味。中国诗歌的开端,便具有这样一种温润明朗素朴的农业人生的根源之美。  ③  ,后代写山水的诗人,  ④  从山水中听到了渔歌樵歌,  ⑤  犹如重新发现了那远古最可珍贵的生命之好音,最令人无限低回的农业人生的诗情。

          ②          ③           ④          ⑤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 “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作者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联系全文简要说明。(5分)

2.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品读”出了哪些内容?(6分)

3.作者为什么要写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5分)

4.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2)未老莫还乡,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古来圣贤皆寂寞,                 。

(5)                ,三峡星河影动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4.词中 “楼儿忒小不藏愁”历来为人称道。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句表达效果。(4分)

1.以乐写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比较常用的手法之一。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这种手法在本词中运用的好处。(4分)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5分)

(2)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5分)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节功能”是指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该特性成为中国诗歌能够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逐渐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音节太多,读起来呼吸显得急促,而一句七言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呼吸不至急促的最大限度。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摹象到重写意,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B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C 温庭筠,字飞卿,才思敏捷。能词,词风秾艳,词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其名,时称“温李”。

D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2009年11月30日,新华网报道,随着武汉火车站等一批节点性工程进入最后冲刺建设,武(汉)广(州)高铁客运专线可望在年内全面建成。

B 3月17日上午,河北省最高法院对中国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案作出终审宣判,黄松有被判无期徒刑。

C我们要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贯彻好、学习好、领悟好,明确工作任务,卓有成效地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D 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演习双方调动了各自的精锐,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设施,直杀得天昏地暗,风声鹤唳。

B  靠经验做决策,拍脑袋定项目,这在一些企业和单位曾经相当普遍。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陷阱”之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C 法国新闻台在报道中说,神七发射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整个过程完美无瑕,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D 灌南县农民汪奇魔因表演《魔术师的旅程》脱颖而出,将代表中国魔术界参加7月26日至31日在京举行的“2009年世界魔术大会舞台魔术比赛”。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城阕   深闺(guī)   春宵苦短

B  绸缪   玉簟(dàn)   渌水荡漾

C  皓腕   栖身(qī)    豆蔻词工

D  金尊   虞美人(yù)  水面清圆

 

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人在文字里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
①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
②一个个字像火车窗外的风景
③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
④也有淅沥如雨的哀
⑤有随风而逝的怒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伊拉克拒绝允许伊科学家单独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_____________,这是美国方面不能接受的,美国要求伊领导人必须遵守联合国有关决议的规定。
②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当给予___________。
③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___________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A.查访赔偿抹杀

B.察访补偿扼杀

C.察访赔偿抹杀

D.查访补偿扼杀

 

因为责任,烛之武临危受命,智退秦师;因为责任,刘和珍欣然请愿,殒身不恤;因为责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为责任,巴金深情忏悔,呼唤人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铁肩担道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的内涵。
请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选出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______。

A.直到带工老板使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B.直到将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C.直到带工老板把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榨完为止

D.直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炽热(chì)博闻强识(zhì)寥落叱咤风云

B.潜(qiǎn)能绯(fěi)闻频出布署各行其事

C.浸渍(zì)重创(chuāng)敌军恶耗残无人道

D.殷红(yān)螳臂当(dāng)车屠戮不加思索

 

名句默写(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4.沉默呵,沉默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w.w.^w.k.&s.5*u.c.#om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w.w.^w.k.&s.5*u.c.#om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w.w.^w.k.&s.5*u.c.#om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分)
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分)

 

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新春对联:
(1)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2)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寂静钱钟书
周云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一片烛光隐隐。人群伫立无语,只有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清华大学的几十名师生,在这里追思10年前去世的老学长——钱钟书先生。同学们冒着严寒自发前来,手捧蜡烛在钱先生相片前围成“心”型图案,并井然有序地在先生相片前鞠躬后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吗?”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年。”
10年,没有庞大的纪念,没有热闹的宣传,钱先生的10周年忌日就这样在一片寂静中过去。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致电杨绛先生表示慰问。杨先生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身后事在57个小时内完结。以至于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只有短短20分钟,也并未来宾满堂。一位生前好友回忆起来说,“如此寂静”。
烛光前没有一丝的人声嘈杂,面对烛火后面照片上那张澄静温厚的脸庞,人们一点一滴地回想起了眼前这位大师曾带给我们的好奇、惊叹,与深深的崇敬。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吴宓赞其:“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称其:“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世人惊其:“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了国人,感叹了世界。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他19岁一入清华便立下“横扫图书馆”的志向,每日只从图书馆抱回一大堆书,边看边用又粗又黑的笔划下佳句。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而且但凡他看过的书,只消阅读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对于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同窗们自叹弗如。当年的同窗许振德回忆说:“图书馆借书之多,恐无能与钱兄相比者,课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先生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一遍的人,也屈指可数。
当追思会现场主持人问“谁知道钱钟书先生最著名的学术著作是什么”时,几十人中只有寥寥数人能答上来。答上来者,也未必晓得这部鸿篇巨著所记为何。
  无法亲入其中领略大师才华的人也许会问,《管锥编》对大众到底又能意味着什么?19日,前来参加烛光追思活动的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杜汇良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做学问就是‘心在焉’,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甚至面对生活的困苦境遇,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试图淡忘周遭的悲情。“文革”时他被送去劳改,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后来,第一批“老弱病残”被“大赦”回京,名单上却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参加追思活动的一名清华大学博士生说,他初读《围城》时,也只觉得如书中所言,人生处处会遇着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是人类的“围城困境”。后来他读到第三遍时,忽然间明白了:“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作茧自缚之下,活得怎能不虚伪沉重。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由于拒绝与媒体合作,钱钟书先生似乎成了一些人笔下“‘魔镜’中的影像了。”《走出魔镜的钱钟书》一书这样对他进行了解读:“当我们把钱钟书这面‘魔镜’翻转过来看时,便发现镜子背面有一行镌刻的字迹:做完整的人。”
  1998年12月19日,钱钟书在住了1600个日夜的病房内,合了眼。杨绛先生赶到医院,伏在他耳边轻轻说:“你放心,有我呐!”此前一年,两人唯一的女儿钱瑗已因癌症离他们而去。
清华学生在先生离世后曾谱曲写词以为纪念:“我总觉得,每次去图书馆,还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许,先生刚走,茶还没有凉……”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只是满道的纸鹤飘飞,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10年前,杨绛先生在电话里说:“清华是有情的。”10年后她说:“代问清华同学好。”
烛光在寒夜的清华园里摇曳,来往的车匆匆而过,时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问一句:“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我们看来是需要“忍受”的“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更无法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只惊叹“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记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和墨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不要奇怪为什么钱先生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才是他心底所愿,才是他一生的格调。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一个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 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 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 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列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 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 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2.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3.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深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郡邑浮前浦,                 。王维《汉江临眺》
(2)                       , 月明羌笛戍楼间。 高适《塞上听吹笛》         
(3)马毛带雪汗气蒸,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4)                  , 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衰兰送客咸阳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6)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7)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儿孙湘》
(8)竹批双耳峻,          。杜甫《房兵曹胡马》
(9)                     ,香雾霏霏月转廊。苏轼《海棠》
(10)吏呼一何怒,             。杜甫《石壕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释]景:日光。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世界各地观众对影片《阿凡达》趋之若鹜,这加快了3D电视机研发、生产、上市的进程。

B.最近有名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
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越深厚,释放就越精彩,所以多读、多看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种拾人牙慧的方法对初写作者非常有效

D.听到王明升任科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祝贺王明的乔迁之喜,并要他做东请客。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北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何雯娜,虽然训练认真刻苦,成绩突出,但在奥运会之前,她很少想过自己能获得金牌,加上在奥运会前两周又受了伤,她觉得只要比赛时能充分发挥就行了,并不企盼奇迹出现。但奇怪的是,队里对她夺牌却似早有心理准备。当何雯娜最终夺冠时,她自己感到惊讶,观众为此惊喜,但在体操中心的主任看来,一切却是水到渠成:“这么好的心态,全世界又有几个高水平运动员能具备?”
  有夺冠志而不温不火,有进取心而不疾不徐,何雯娜就这样成功地走上了奥运冠军之路。她的冠军之路,对我们不无启发。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7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            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       _______。《氓》
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
想当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是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

 

翻译上面文言文文段中的划线句(9分)
(1) 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众服其义。(3分)
译文:                                                    
(2) 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3分)
译文:                                                    
(3)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3分)
译文: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通过高考,使同学们不仅认识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懂得了语文的重要性。

C.为了防止屏蔽仪不再被毁坏,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D.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盗跖(zhí)粮囤(tún)颙望(yú)搭讪(shàn)

B.悼念(dào)商贾(gǔ)纤云(xiān)聒噪(guō)

C.解剖(pōu)笑靥(yè)账簿(bù)吐哺(pǔ)

D.紊乱(wěn)缜密(zhěn) 谄媚(chǎn)债券(juàn)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请以“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看图作诗:细细品评画面内容,试作一首绝句(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要求:想象合理,立意明确,押韵和谐。

题目: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4分)

“开卷有益”是说打开书就一定会有收获。                          

如果你勤读书、读好书,你就一定能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①使人们不断完善,走向进步   ②当然,有的书是有缺点的,要善于选择

③确实,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最好的老师  ④书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⑤歌德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⑥读书能帮助人们看清世间的美与丑

正确语序为:                                              。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