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填空。(每空1分)(8分)

(1)戏剧是舞台艺术,               是舞台表演的依据。

(2) 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6)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8)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

葛立方(南宋)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水芝,荷花的别名。

(1)上片写出了荷花哪些特点?(2分)

答:

 

(2)这首词在用语方面善用叠字,它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繦。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轾,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能吏)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   视事:办公,就职治事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民产若括之无遗           括:征收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抗之甚高,挤之必酷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贼弃所掠而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秦贪,负其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

③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④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

⑤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和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

C.为避免助长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燕京地区钱粮出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

D.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4分)

 

 

(2) 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3分)

 

 

(3) 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倡导低碳生活   引领绿色消费

所谓“低碳生活 (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努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曾几何时,低碳生活被寻求时尚的人们当成一种个性和标榜,似乎离咱们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今天,当极端天气现象一次次光临,《2012》中山崩地裂、火山喷发的场面依然撼人心魄,哥本哈根联合国天气变更大会被称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时机 ”,两会关于低碳生活的热议,让更多的人们开始清醒认识到“高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的巨大影响,节能减排、全球变暖等话题也已不再仅仅是政府、环保部门和时尚人士的专利。

低碳生活不是一场空洞的时尚秀,它已经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公德。低碳就在一念之间,就在举手投足之间。如何才能让“低碳生活 ”这种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径呢?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有所共识,能不能从日常生活做起。低碳生活并不是让人们放弃高品德的生活享受,而是提倡一种更健康环保的全新生活理念。作为勤俭节俭美德的发扬和提升 ,以低能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生活方式,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涵义。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活,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着首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一种社会公德从人们共同认知到形成规范化的道德标准 ,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但低碳生活却完全可以从一时一事起头,购置节能环保的“绿色家电”成为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一致选择。“绿色家电”是指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高效节能且在应用历程中不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在报废后还可以回收利用的家电产品。“绿色家电”的类型主要集中在资源节俭型、低噪音型、减少废物型、低毒安全性产品上。标有“青山绿水”标记的彩电,要求规格在29英寸(74厘米)以上,产品照射率(X射线)不超过每小时0.07毫仑,在此领域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另外,电视的包装也需应用环保材料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个品牌得到认证。“绿色”冰箱、冰柜主要要求冰箱、冰柜的制冷发泡系统不再耗损含氟物质 ,使制冷系统处在无氟状态 。这样个人应用时,既不会时常出现漏氟带来的麻烦,又不会因氟透露而造成对大气层的污染。

如今,放眼家电市场,“绿色”已成为一道最亮丽的色彩 ,因此,“绿色家电”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把传统家电取而代之。

1.从原文看,下列对“低碳生活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生活”的目标是降低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的毁坏。

B.“低碳生活”不是一场空洞的时尚秀,它已经成为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行动。

C.“低碳生活”提倡以低能耗、低开支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 ,对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首要的现实意义。

D.“低碳生活”完全可以从一时一事开始,购买“绿色家电”已成为人们践行低碳生活的一致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更多的人们开始清醒认识到,哥本哈根联合国天气变更大会是“拯救地球最后的时机 ”。

B.标有“青山绿水”标记的彩电,具有节俭资源、低噪音、减少废物、低毒安全等优点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勤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只要生活中注意多节俭、不浪费,也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

D. “绿色家电”主要要求冰箱或冰柜的制冷发泡系统不耗损含氟物质 ,这样个人应用时,就不会因氟透露而造成对大气层的污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勤俭节俭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 ”方式为耻,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B.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人们共同认知,人们已经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

C.相对于“绿色家电”,传统家电具有能耗大、噪音高、对环境毁坏较大等劣势。

D.如今,“绿色”已成为一道最亮丽的色彩 ,“绿色家电”代替传统家电的光阴不会久远。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厂家认为,电动车之所以“超标”的原因,是因为时速20公里,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40公斤的车辆配备的电池,最多跑20公里,连基本出行都非常不便。

B. 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 奥巴马一到中国就与青年人展开对话,介绍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及他本人,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媒体的观点:奥巴马对华政策成败与否的关键是能否赢得中国的青年人。

D. 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目前已有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杜郎口中学三面黑板学生争相去写、去画的真实课堂把他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平等的人”的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本书自问世以来印数超过500万册,作为传统实用的基本英语语法书,能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有极强的针对性。

D. “六·三○”特大醉酒驾车肇事案司机张明宝一审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判罚引起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张明宝致五死四伤,后果特别严重,罚不当罪,判处死刑也不为过。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美国得克萨斯州胡德堡陆军基地发生重大枪击案后,美国军方______,凶手目前仍活着,但行凶动机尚不清楚。

②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应埃及总理纳齐夫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将_______赴埃及首都开罗,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

③医学专家说,肥胖________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病态,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④业内人士称,中国式赌球造成球队以赌养假,这不仅不利于中国足球的进步,_______可能会使足球事业难以为继。

A.坦承  动身  不只  反而    B.坦陈  启程  不止  而且

C.坦承  动身  不止  而且    D.坦陈  启程  不只  反而

 

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呕哑     撒手人寰    尔来四万八千岁       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洿池     百无聊赖    别有忧愁暗恨生       无复鸡人报晓筹

C、绣闼     纨袴膏粱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蟹六跪而二螯

D、煴火     仓皇北顾    嘻嘻钓叟莲娃         樯橹灰飞烟灭

 

下列字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猿猱(róu)    敕(chì)造    崔嵬(wéi)   豺(chái)狼

B、 句读(dòu)    朱拓(tuò)    琴弦(xuán)  操觚(gū)

C、 宵柝(tuò)    庠(yáng)序   孝悌(dì)    跬(guǐ)步

D、 漱盂(yú)     鞭笞(tái)    征辟(pì)    锲(qì)而不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将联合自主招生,而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另一个阵营的7所高校则在南京大学正式签约,国内一流高校的两大招生联盟正式诞生。两大联盟也被网友戏称为是“北约”PK“华约”。两大高校联盟的形成是为考生减负,还是“圈地”招揽更多的尖子学生?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将要参加高考的同学们,你有何看法?据此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心理描写。(15分)

 “柳惠是本次联考语文成绩唯一上了120分的同学。”钟老师自豪地说。班上掌声一片,大家都对这位语文课代表投去羡慕的眼光。可柳惠心知这120分里多加了10分,面对此情此景,柳惠该怎么办呢?

要求:1、运用心理描写写出柳惠此时的内心感受。

  2、描写中必须运用比喻和烘托的手法。

 

下列各项中,对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的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

B.《家》中的主人公觉慧是高家的三少爷,在家庭的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勇猛而大胆。他反对大哥觉民的“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鼓励大哥“把幸福自己争过来”。

C.《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当青年诗人弗比斯误闯乞丐王国而要判死刑时,她为救这位诗人答应与他结为夫妻。

D.《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科波菲尔一生有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娃娃妻”阿格妮丝;第二任妻子是多拉,也是他最理想的伴侣。

E.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的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做人的箴言。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21分)         

韦杰三君

朱自清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坐在房里,忽然有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没有什么,就走了。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别。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早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骨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选自《朱自清散文》卷二,有删节)

[注]韦杰三,清华大学学生,在“三·一八惨案”中和刘和珍等人被段祺瑞反动政府杀害。

1.结合文意,请概括韦杰三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2.作者反复写 “韦杰三是一个可爱的人”,请分析该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3.作者在第4、5两个自然段中不厌其烦地叙写表时间数字,请探究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5分)

答:                                                                 

4.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忘记与韦杰三初次见面时的谈话内容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的韦杰三还不引人注目,另一方面是谈话的时间短。

B.本文叙述了作者与韦杰三相识、相交、相知以及韦杰三遇害的详细经过,表达了作者对韦杰三之死的深切哀悼之情。

C.本文虽然没有直接写“三·一八惨案”的经过,但文章的内容却鲜明地反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是“三·一八惨案”。

D.文章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的表达方式,既突出了人物形象,又使作者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的抒发。

E.本文的语言虽然朴实自然,可是朴实的语言中却饱含着作者深沉而强烈的爱憎情感,这也使文章内容十分真切感人。

 

诗文填空(8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沁园春 长沙》)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女也不爽,               。(《氓》)

(4)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5)               ,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6)敬人者,               。(《人和》)

(7)               ,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

(8)子曰:“岁寒,               。”(《论语 子罕》)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释:这首诗写作者出使到蜀地,未能按期归家的感受。“后期”即延期、误期的意思。

(1)赏析首句“争”字的妙处。(2分)

(2)对于最后两句作者的感情倾向,有人认为是一种自嘲,有人认为是一种惆怅,你认为呢?请加以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灊,音qián。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欲胁令说蕲阳          游说

B. 乃间行得免            赶时间

C. 不可卒绳以法          通“猝”,仓猝

D. 若一切齐以科禁        同等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3分)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以夔彼郡人                              蕲阳为太祖固守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乃间行得免                              其民间小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3.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 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 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 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3分)

译文: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3分)

译文: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4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

张雨生

“富二代”这个名称,公开用在媒体上,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被囊括其间的子弟,对这个称呼并不满意,似乎还觉得含有贬义。有的不满地说:“什么‘富二代’?我们是‘第二代企业家’!”刚从父辈手里接过企业管理权,就要称“家”,实在太早了。接过管理权很容易,是否能管得下去,那要经过时间检验。更多的“富二代”,目前蒙昧未开,或属于飙车一族,或是热捧明星的粉丝,或是痴迷于声色犬马的玩儿家,他们对父辈的事业并无兴趣。

与“富二代”相对应,还有“穷二代”。“穷二代”最有代表性的一群,是第二代打工族。中国农民工已达1.6亿,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穷二代”没在乡下种过地,没有父辈那双长满厚茧的手,他们所追之梦,是有朝一日成为城里人。要在城里扎根,又谈何容易。扎根的标志,总得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吧。一个来北京打工的农民子弟,看到京城房价一个劲地飙升,靠打工挣钱买房,得积攒一百年。

“富二代”的富,“穷二代”的穷,与他们自身的创造力无关。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主要是对社会财富的占有量。我想点明的是,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

政府应该不应该启动遗产税?

启动遗产税,得有一个征收基数,发达国家的征收基数近百万美元。这对于20世纪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如今情况大不相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二十多年间。中国出现了富裕阶层。“百富榜”董事长胡润说,2004年,资产达到10亿元的巨富,只找到100个,2009年,找到的在榜人数,就有1000个。中国富豪财富积累的时间也超短。胡润说,把1个亿变成10个亿,国外需要10年,中国只需要3年。我国制定了《物权法》,切实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财产分配,只有30%进入劳动分配。这个比例实在太小。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富二代”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面对这种状况,启动遗产税,进行必要的调节,应该是适时的。

差距在同一代人中扩展,已经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差距进一步扩展,传承到第二代,带来的社会问题就更多。“富二代”的所作所为,有的极为荒唐,造成社会不满,也就更为激烈。“富二代”形成了他们的圈子和阶层。如此挥霍,如此张狂,让买套住房得奋斗一百年的“穷二代”,能不产生“仇富心态”?可以说,不能自律自尊的“富二代”,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面对此情此景,政府难道不应该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选自2010年第6期《杂文选刊》,有删改)

1.作者认为“政府应该启动遗产税”,下列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中国有了富裕阶层,也就有了可征收遗产税的对象。

B.“富二代”对父母的事业没兴趣,而且不能自律自尊,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C.在我国财产分配中,凭资本分配,肯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而“富二代”就是凭资本分配养育的一代。

D.在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中,政府需要担当起调节这个差距的责任。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富二代”是个贬义词,因为他们将来能成为企业家的不多,而成为败家子的肯定不少。

B.“穷二代”指的是第二代打工族,其中的60%是“80后”“90后”,群体相当庞大。

C.“穷二代”中的第二代打工族因为缺少钱财,他们在城里扎根的梦想很难实现。

D.“穷二代”与“富二代”的主要差距是社会财富的占有量极少,因而创造力不足。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作者不赞同把“富二代”理解成“第二代企业家”,因为二者的实质不一样。

B.“政府启动遗产税”不是作者的独创,发达国家早已实行。

C.征收遗产税能调节贫富差距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缓解人们的焦虑感。

D.中国现在可以启动遗产税,借此消除因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而形成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的发展趋势是体型从小到大,腿和脚由短变长。              ,侧趾退化,不再使用,只靠中趾支撑身体,行走和奔跑。

①所以在演化中四肢逐渐变得长而有力

②这个发展趋势也反映了马从适应森林生活到适应草原生活的过程

③在草原中生活极易受到肉食动物的袭击

④由于马是被捕食的动物

⑤而最好的防御方式就是要比捕食它的动物跑得更快

A.③⑤①②④       B.②③④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③④①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进入高三,同学们明显认真了许多。早读中,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 一支动人的乐曲。

B.熊猫贝贝这种惊人的生长速度,是和食物的充分供应以及每天喂食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的。

C.墨西哥的一家歌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的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扬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月考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非常忧郁,班主任对此非常着急。

B.刘洋的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即使有标点,往往也是极不规范,语文老师多次指正都不见效。

C.这本《高考优秀作文选》质量不高,几乎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

D.评价一个同学,应实事求是,决不能随便信口开河。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更叠     下功夫     虚座以待      厉兵秣马

B.起迄     造事者     犄角之势      名门旺族

C.安装     金钢钻     彪炳千古      良晨美景

D.宣泄     老俩口     不适时机      计日成功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惩创chuānɡ      籼米xiān        铩羽而归shā

B.脊髓suǐ      枸杞gǒu         禀赋bǐng    殚精竭虑dàn

C.骤雨zòu      迤逦 yǐlǐ           央浼měi     宵衣旰食ɡàn   

D.剜肉wān      估量 liánɡ      毗邻pí      轻鸢剪掠yuàn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5字。(5分)

近日,上海某高校评选文学期刊十强。这个由于12859名网友参与投票的评选结果是: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所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六。有人为此打出了《郭敬明打败了巴金》这样的标题。

答:                                                                   

 

请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

  2008年10月 ,山东新泰农民孙法武赴京上访时,被镇政府抓回送进精神病院20余日,签下不再上访的保证书后被放出,记者调查发现,在新泰,因上访而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不是个别人。

   部分上访者称不曾被通知进行精神鉴定,而政府手里却握有他们的鉴定书,家属反映,政府不经家属同意甚至未通知家人,便送上访者入院,而当事者坚称自己没病。相关医院承认许多“病人”是上访者。当地政府则表增信访压力巨大,若出现越级上访,会受上级处分。

新闻标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①在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②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③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④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⑤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都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⑥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⑦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⑧萤火虫忽明忽灭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萤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⑨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⑩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1.文中的竹林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                                                                                                                                            

2.请阐述第⑤节文字中画线句子的作用。(5分)

 答:                                                                                                                                            

3.阅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在作者眼中,萤火虫意味着(象征着)什么? (6分)

 答:                                                                                                                                           

4.作者因为“迫切地想独处一会”而走进一片丛林,最后“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对作者来说,这次游历有什么意义?你从作者的感悟中获得什么启示?(6分)

 答: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                的源头;                则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了一个“幽”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幽”的。(3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3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

  C.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事:侍奉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

A.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C.                                      D.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

① 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 安国日:“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 安国笑日:“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 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3分)

译文:                                                                  

(2)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4分)

译文:                                                                  

(3) 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分)

译文: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迅的“现在价值”(节选)

钱理群

我们讲鲁迅,就是讲他的思想,他的文学,他的实践。但读了韩国朋友的文章,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把“鲁迅”仅仅看作是鲁迅(周树人) 是不够的,应该扩大我们的视野。

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世界性。其表现形态有两种,一是相互影响性,一是平行性。所谓“平行性”,就是说,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所说的“鲁迅”,是指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如柳中夏教授所说,他们是“相互照射的镜子”,他们的文本是可以作“互文解读”的。

另外还有些20 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他们或者不同程度地受到鲁迅影响,但又以自己的独立创造丰富、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或者是鲁迅的研究者,却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阐释鲁迅,又接着鲁迅往下说,也同样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日本的竹内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他所创造的“竹内好鲁迅”,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视为“从鲁迅出发的竹内好思想”的,同时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鲁迅”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鲁迅”,是符号化的鲁迅,我们讲的“鲁迅遗产”,主要是指鲁迅和同时代的东亚思想家与文学家共同创造的20 世纪东亚思想、文化、文学遗产,它是“二十世纪中国与东方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突出“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最近二十年,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盛行着两种思潮:或者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在‘割裂了传统’因而主张‘回归儒家’;或者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因而主张‘走英美的路’。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或转向外国,而且限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却恰恰忽略了‘现代(二十世纪) 和中国’,即使是讨论现代中国学术和文学,也是偏重于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那一部分学者与作家。这样,真正立足于中国本土现实的变革,以解决现代中国问题为自己思考的出发点与归宿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反而被排斥在研究视野之外。这些年孙中山之受冷遇,毛泽东之被遗忘,鲁迅之一再受到攻击,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思想文化现象: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学界,轮番走过各式各样的“主义”的鼓吹者,而且几乎是毫无例外地要以“批判鲁迅”为自己开路。这样的情况,在21 世纪初仍在继续。

  因此,在当代中国,研究鲁迅,言说鲁迅,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就具有某种“文化反抗,文化坚守”的意味。我读韩国朋友的鲁迅研究论著,也多少感觉到这样的意味。“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亚国家以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学术界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这一方面。

1.下面对“相互照射的镜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具有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的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的世界性。

B.由于面对着共同或相似的问题,因此思想家、文学家们就会有共同或相似的思考。

C.思想家、文学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某种具有内通性的思想,产生具有可比性的文学。

D.一批具有思想与文学相通性的20 世纪世界特别是东方国家的思想家、文学家。

2.以下说法不属于作者要讨论“鲁迅”的“现在价值”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有人认为中国的问题是 “割裂了传统”,主张“回归儒家”。

B.有人以为对西方经验,特别是美国经验的拒绝,是中国问题的症结所在,主张“走英美的路”。

C. 中国文坛学界“批判鲁迅”的社会思潮在21 世纪初仍在继续。

D.作者打算这些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普及鲁迅思想、文学,传扬鲁迅精神方面。

3.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影响性和平行性是20 世纪的思想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世界性的两种表现形态;作者侧重阐述了“平行性”,以说明“鲁迅”。

B.第三段提到日本的竹内,是为了证明他面对自己时代与民族的问题,既能阐释鲁迅,也能丰富与发展了鲁迅的思想与文学。

C.第四段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两种思潮,一方面说明并突出了“二十世纪中国与东亚经验”,一方面说明了“鲁迅”的价值。

D.文章的结尾,作者又针对性地提出传播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问题,从一个大的的背景下来认识“鲁迅”的“现在价值”问题,并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